<p><br></p><p>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西方世界中出现了一个战争英雄T· E· 劳伦斯,因为一名美国战地记者的传记文学《阿拉伯的劳伦斯》而享誉世界,又在1962年被哥伦比亚公司拍成一部时长3个半小时的史诗级彩色电影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以及最佳导演、摄影、剪辑、艺术指导等多项大奖。阿拉伯世界对于我来说一直是个神秘的存在,通过这部电影了解一下阿拉伯的这段历史也许是一个好的选择。</p> <p>以西方人的视角看待劳伦斯和阿拉伯世界也许只能是电影中呈现的这个样子了,虽然导演、演员、编剧等等所有电影的灵魂人物都自以为非常努力地客观描述了一位西方英雄的形象——深刻、睿智、悲悯、挣扎、坚忍、平等,影片中劳伦斯就是一个神一样的存在。</p> <p>作为战争中的一位英国高学历中尉情报官,被一名伯乐官员慧眼识人从将军手下借调到英国情报部门阿拉伯局,前往沙漠地区的伊斯兰部落联系共同抗击土耳其帝国。</p><p> </p><p>在沙漠旅途中的坚忍和对待土著部落首领的平等态度让他收获了酋长们的友谊并获得了50人队伍去偷袭土耳其的海边重镇,而他在行军途中对待士兵的态度、尤其是坚持独自返回死亡沙漠救回掉队的普通手下的举动让他赢得了手下的爱戴。</p> <p>他为什么和其他的西方人如此不同呢?在沙漠行军途中,睡在坦露着酮体的起伏沙丘里,面对着深蓝色夜幕下温暖燃烧的篝火,劳伦斯轻轻和沙漠王子说出了自己是一个英国贵族私生子的出身,也算给观众一个逻辑上的交代。</p><p><br></p><p>很快地,劳伦斯对战局深刻睿智的理解、对战斗的出色指挥与英勇表现、对各个土著部落关系游刃有余的平衡制衡与妥协,让他手下聚集了越来越多的部落的队伍,一场场胜利让这个游击队伍获得越来越多的财富和名声,也让散落在广袤沙漠、世代为仇的各个土著部落为了战斗的胜利联合在一起。</p> <p>但是,他身后的英法政客们却轻松地摘取了桃子并违背对阿拉伯的独立承诺,通过协议瓜分土耳其在沙漠的领土和利益。怒火中烧的劳伦斯、悲悯的阿拉伯的劳伦斯为了整个阿拉伯的利益开始对抗英法协议,他率领部队一举攻占大马士革并建立阿拉伯议会,他准备至少能够把大马士革作为礼物奉献给阿拉伯国家。</p><p> </p><p>在那一刻,我明白了劳伦斯为什么以“阿拉伯的劳伦斯”名号扬名世界。</p><p> </p><p>然而悲剧中的英雄更具震撼。野蛮、贪婪、短视的各部落酋长根本无力也无心管辖这座都市,他们抢掠一空后毫无留恋地弃城而去弃劳伦斯而去,留下西方的政客和沙漠的贵族们把形单影只的劳伦斯排斥在外后坐地分赃。在那一刻,被西方世界和阿拉伯世界共同抛弃的劳伦斯更像一个悲剧英雄的人设了。</p> <p>心灰意懒的劳伦斯退役后不久就在一次骑摩托车时发生交通事故身亡了。在他身后英国给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而对他的评价却是毁誉参半。</p><p> </p><p>这部电影叙事清晰明快,对人物的刻画也非常生动饱满,看起来流畅愉悦,是一个典型的美国个人英雄主义雄霸世界与龌龊的政客抗衡、拯救无知落后民族的故事。本来对这种白人英雄拯救异族的故事我还是有些不以为然的,但是看罢电影后了解了一下传记文学《阿拉伯的劳伦斯》以及解密的官方历史文献后知道,劳伦斯本人非常低调而且一直为西方世界不容,电影中对他战绩和外交成绩的描述其实还是非常不足的,单单是他在四分五裂而且往往有世仇的各个伊斯兰部落间的斡旋并能够把他们团结起来形成了阿拉伯完整世界这一点,就足可以把所有的溢美之词都加诸于身也不为过,而这些在电影中只有云泥鸿爪,几乎没有细致描写。</p> <p>影片成功地勾起我对这段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中东战场的兴趣,查阅了一点资料后知道,历史上的托马斯・爱德华・劳伦斯,父亲是爱尔兰裔的贵族查普曼,他抛弃妻子和一个家庭女教师同居生下了劳伦斯。英国是一个重视名位和家族血统的国家,所以劳伦斯私生子的身份让他一直不为西方主流社会接受。劳伦斯并不像影片中一样高大清秀优雅,实际上他身高只有一米六五,瘦小沉默,聪慧坚忍,骄傲而又自卑,在牛津大学接受了世界最顶级的高等教育,精通包括阿拉伯语在内的多种语言,对阿拉伯世界的风俗习性有很深的了解和尊重。</p><p> </p><p>我们都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世界内部为了争夺世界领土和资源的一场内讧,其中中东地区一直是土耳其帝国的势力范围而英法联手想把这块肥肉据为己有。在一战中劳伦斯作为英国情报官进入沙漠各部落工作,他像苦行僧般独自走遍了整个地中海东岸的沙漠和戈壁并写下了文笔优美的《智慧七柱》。他为英军撰写的《二十七条建议》非常实用,在近一个世纪后的美军入侵伊拉克战争时又下发美军。他在英国的开罗情报局参与编写内参,对地区局势走向的很多判断预言屡屡成功,比如他认为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犹太国家只能通过武力维持,指出当时盘踞在阿拉伯半岛上的一支极端瓦哈比派别的领袖伊本·沙特以及瓦哈比派的危险,这支派别后来建立了沙特阿拉伯又是恐怖主义源泉,甚至预言到了美国进入中东地区将陷入困境等等。</p> <p>直到一战最后阶段劳伦斯才真正走上战场。当时英国在中东的布局是:英国出钱出枪炮派顾问帮助大部落酋长侯赛因和费萨尔父子一起打跑土耳其人,建立一个费萨尔领导的与英国结盟的阿拉伯地区大国,劳伦斯就是被英国派去沙漠的众多军事顾问之一,也是几乎是唯一一个能够领导各部落进行卓有成效的游击战的英军军事顾问。劳伦斯是一名孤胆英雄,仅仅依靠个人的魅力和沟通能力,就把臣服在奥斯曼帝国脚下的阿拉伯诸多部落联合在一起,他团结并指挥着当地部落联盟在中东地区纵横驰骋屡立战功。当时一战旁观国家美国的一名战地记者洛厄尔・托马斯因商业目的来到战场,花了八天时间跟随记录劳伦斯及其沙漠部队的行军打仗,回国后以一部纪实文学及大量战地图片《阿拉伯的劳伦斯》轰动美国和世界。</p><p> </p><p>但在土耳其人被赶出中东后英国为了自身利益出卖了阿拉伯,与法国签署《塞克斯皮科协定》瓜分中东,同时与犹太复国主义媾和,签署《贝尔福宣言》宣布英国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犹太家园。劳伦斯知道英国签署《塞克斯皮科协定》后冒着叛国罪的危险把协定内容提前告知费萨尔,并帮助费萨尔领导的阿拉伯部落联盟游击队率先拿下大马士革,在接下来的谈判中增加了阿拉伯势力的话语权。一战结束。但是,虽然费萨尔出席了巴黎和会,劳伦斯担任他的顾问,但是巴黎和会上阿拉伯世界仍然摆脱不了被瓜分的命运。西方世界信奉的是丛林法则、适者生存,中国作为主权国家而且是战胜国都在巴黎和会上作为一只肥羊任人宰割,何况一群连国家都没有的人? </p> <p>劳伦斯退役回家,费萨尔在大马士革暴动并被法国人镇压,英国丘吉尔上台重新确定扶持中东部落酋长做盟友温和攫取中东利益的殖民地政策,于是请劳伦斯出山重新安排,扶持费萨尔做英属在伊拉克殖民地国王,费萨尔的哥哥做约旦国国王。劳伦斯当年在开罗写内参时的出言警告的与费萨尔那一家子为敌的伊本·沙特的瓦哈比派,在各方乱斗中打下了整个阿拉伯半岛,成了沙特阿拉伯。</p><p> </p><p>另外,这部电影的摄影不愧获得学院奖最佳摄影奖,影片中大量的沙漠镜头美轮美奂,震撼无比,不在放映厅里看大屏幕不足以体会。</p> <p>若说美中不足,我唯一遗憾的是影片的音乐比较僵硬、刻板,年代感和符号感实在有点过于明显。</p> <p>总的来说,这是一部不错的电影,一本很不错的书,一个非常出色的人,一段持续到现在仍然没有大的变化的历史。</p><p><br></p><p>还是有没有解决的疑惑:到底是历史创造了英雄,还是英雄创造了历史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