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楼春.赞家乡巨变

湖北仁美

<h1>凤楼春.赞家乡巨变</h1><p><br></p><p>作者杨明华</p><p><br></p><h1>热土喜逢春,牵我吟魂。<br>访连村,菽肥禾壮映波粼。<br>皆石阁,尽朱门。<br>乡陌纵横通陇亩,柳色诱遐宾。<br><br>始移民,何等艰辛。<br>苇高丛薄,物稀房陋,彼时谁不清贫。<br>鸿志远谋,勤奋拼搏得丰殷。<br>感今怀昔,豪气长存。<br></h1><p><br></p> <p>有朋友要我翻译一下:</p><p>(在党的正确方针指导下)故乡迎来发展的大好时机,(她的巨大变化)勾起了我诗人的情怀。</p><p>(我)访问了一个又一个村庄,看到那茁壮成长的庄稼,倒映在清波荡漾的水面上。</p><p>每家每户都住上了楼房(石阁),每家每户也都成了富裕人家(朱门)。</p><p>乡间的小路,纵横交织着通向田野,(路旁那迷人的)柳色,吸引着远方的来客。</p><p><br></p><p>最开始移民过来的时候,回想那曾经的岁月。</p><p>高高的芦苇与茂密的杂草,贫薄的生活与简陋的住房,一路走来是多么艰难辛苦呀!</p><p>(可我们有)高尚的志趣与长远的目标规划,(通过)勤奋打拼,才有了现在的丰衣足食。</p><p>感怀今日之成就、回想曾经的艰辛,(大柴湖人最珍贵的品质在于),无论何时何地,都有着(无私无畏的)英雄气概!</p> 上图,全淅林馆长与我合影留念 6月6日早晨,有幸在家乡文化名宿、南水北调干部学院荣誉教授、大柴湖移民博物馆馆长全淅林先生的陪同下,驱车参观了大柴湖“一馆三园”建设成果。从参观鱼池村开始,后参观了前营村和大柴湖移民博物馆。<div>虽然参观“一馆三园”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但没打算这次回乡行程就参观,所以,没有带相机,全程手机拍摄。以下照片,按照拍摄时间的前后顺序展示。</div> <h1>一、鱼池村</h1><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1、渔池村一路所见(共8张)</span></h1><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2、渔池村支部(4张照片)</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3、鱼池园(11张照片)</span></p><p>大柴湖一馆三园项目之一,还原大柴湖从河南淅川移民到湖北期间的情况,包括曾经去青海支边,丹江大坝的仿真建筑、旧时的低矮芦苇墙瓦屋、丛生的芦苇等。</p> <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二、前营村</span></h1><p><br></p> <p>1、前营村迎宾墙(1张照片)</p> <p>2、前营村移民历史复原墙(2张照片)</p> <p>3、前营园</p><p>大柴湖一馆三园之一,园内复原了从河南淅川移民到大柴湖的基本情况。尤其是原住房,从尺寸到外观,都按照当时的实际情况真实复原。——目前正在进行中。</p><p>(9张照片)</p> <p>下图:</p><p>工匠正在把本人撰写的楹联,雕刻在园门木柱上。</p> <p>4、宋玉英先生旧宅(1张照片)</p><p>由于宋先生一直保持着低调的作风,官方没有被允许做任何介绍。</p> <p>5、宋将军故居(1张照片)</p> <p>6、健身器(1张照片)</p> <p>7、前营村支部(3张照片)</p> <p>8、前营村红色主题公园(2张照片)</p> <p>9、曾经的“救命台”(1张照片)</p><p>上世纪七十年代修建,为防止汉江决堤而设,但实际上,由于共产党有着执政为民的理念,对于自然灾害的防控非常到位,这个“救命台”从来没有使用过。</p> <h1>三、大柴湖移民博物馆(50张照片)</h1><p>由于博物馆复原涉及了方方面面的内容,过于繁杂,这里不做一一介绍,看图也能明白大致情况。</p><p><br></p> 下图:全为民先生为我做讲解 <p>下图:</p><p>全淅林先生在博物馆办公室</p> <p>下图:</p><p>一馆三园于2019年12月26日(毛主席诞辰日)开馆,意在纪念开国领袖,意在牢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更没有新柴湖。</p><p>——这是荆门新闻网于12月28日发布的开馆报道</p> <h1>四、博物馆周围农村小区(5张照片)</h1><p>——谁能想到,这是农村还是城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