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文昌自古以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然风景优美,文化底蕴深厚,享有“文化之乡"的美誉。文昌中学又被誉为“侨乡之光,人才摇篮”。</p> <p>2020年6月5日,牛星惠中学数学卓越教师工作室全体成员怀着虔诚的心情来到文昌中学,围绕“论文写作、概念教学与专题复习”进行专题研修活动。</p> <p>本次研修活动安排</p> <p>上午,首先由来自文昌中学的王月梅老师与来自文昌联东中学的高桩雪老师同课异构,课题为《9.2一元一次不等式》。两节课精彩纷呈、充满激情与活力,给全体参会师生难以磨灭的印象。第一节由王月梅老师执教。王老师深情款款,循循善诱,特别是在学生回答不上来时,不断鼓励,启发学生,学生在王老师的引领下,终于勇敢地回答了问题。</p> <p>这是高老师课前与课堂上的精彩瞬间。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间,都折射出高老师的扎实基础与仁爱之心。</p> <p>第三节,由我们的导师苏秀荣老师执教,她执教的课题是《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专题复习》。苏老师笑容可掬,沉稳干练,一板一眼都折射出苏老师扎实的数学素养与教学素养。</p> <p>评课环节,首先由三位老师介绍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王老师通过“问题导入、探究、巩固练习、能力提升、课堂小结、课后作业”开展教学;高老师则通过“复习回顾、新知探究、随堂检测、小结”四个环节组织教学;苏老师通过讲解海南中考近6年的第20题,开展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专题复习。</p> <p>吴坤雄和黄良师两位导师作为主评嘉宾,</p><p>分别对三节课做了精彩点评。吴老师认为概念课是在教师指导下,调动学生认知结构中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去感知理解材料。概念课教学要揭示概念本质;加强概念类比,重视运用变式,建立新旧知识联系。王老师和高老师都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让学生自主探究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高老师还引入小组合作的机制,两节课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好。黄老师首先从教材设计的角度,从一元一次方程的教材设计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教材设计做了比较,谈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如何用好类比让知识顺利迁移是本节课的关键所在。王老师做得较好一些。接着从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讲了ppt与板书的关系,特别强调教学中要逐步完善板书,不能用ppt演示一带而过。最后对苏老师的课做了点评,认为苏老师的课上得非常精彩,突出了中考专题复习课起点低、解决问题专、落点高的特点。黄老师还强调,专题复习课要关注学生的解题思路分析,也要关注教师讲题思路的引导,要注重运用变式练习让知识落实。</p> <p>下午,首先由牛海彬教授作了题为《阅读与写作: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经》的报告,牛教授从教师发展途径、阅读之于教师发展的价值、教师阅读现状的审视、教师论文写作策略与方法四个方面作了细致讲解,他认为教师应在学习中成长;在实践中成长。在反思中成长;在研究中成长,阅读是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有趣的灵魂靠什么来塑造,读书。牛教授还以自己的导师阅读经历为例,举例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最后他重点讲解了论文的写作,强调一篇好论文选题很关键。写作是读书、思考和实践的结晶,也是提升个人思想的路径。教师只有坚持不懈地写作,用最精妙的文字把教学经验记录下来,教师才能逐渐成长。</p> <p>其次,因工作室主持人牛星惠老师临时有事,由刘刚老师代为作了题为《数学概念的教学认识》的报告。刘老师从数学概念、数学概念的定义、数学概念的必要提示三方面作了详细介绍,数学概念反映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是学好定理、公式、法则和数学思想的基础,搞清概念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关键。只有对概念理解的透彻,才能在解题中做出正确的判断。</p> <p>6日上午,首先由黄良师老师作了题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创新》的报告。黄老师从教育信息化、互联网+、ppt使用、移动办公四个方面作了细致讲解,指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备课模式,有利于课堂最优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黄老师还针对当下教师在智慧课堂、教学资料查找、多媒体的运用等方面的困惑,向老师们推荐了一些实用的教学资源,如101教育ppt、一师一优课微信公众号、微软数学等。本次报告受到与会者的一致赞赏。</p><p><br></p> <p>接着,由苏秀荣导师作了题为《如何利用微课来辅助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报告,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微课作为一种“数据”支撑下的教学方式,是一种提升学习效果的重要载体。苏老师结合自己学校在“停课不停学”时在线教学的实践经验,通过在数学课堂中微课的应用,利用微课对数学教学过程中情境的创设、问题的呈现和解决方式、学生利用微课学习等方面作了经验分享。老师们听得专心,学地认真!收获颇丰,收益匪浅。</p> <p>享受数学,就是要感受数学之美,触摸数学之魂,享受数学之趣。虽然文昌之行结束了,大家学习的热情意犹未尽。思,因学而厚重;梦,因行而致远。大家期待七月份的读书分享,期待九月份的三亚再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