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是一年春草绿,又是一年清明节。清明祭扫先人是我国历史以来的一个优良传统。每年的清明节我都要带着家人回老家给逝去的亲人扫墓。</h3> <h3> 今年清明节一大早,我同三弟,妹妹,妹夫,侄儿一行五人驱车前往老家墓地。轿车沿着宽阔的高速公路由南向北快速的行驶着。窗外的春色虽然很美但我却无心浏览品味。我的思绪穿过时空墜道一下子回到那个遥远的年代,许多往事顿时浮现在我的脑海。 <br> <br> </h3> <h3> 我的老家地处辽河下游高坎镇东约15里的白家村,先辈们都是地地道道的庄稼人。父母正直,勤劳,淳朴,善良,节俭,把毕生的心血都供献给了家庭和子女。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农村很穷,家里生活很困难。为了维持一家七口人的生活,母亲带病一边操持着家务一边编织苇席。母亲编织的苇席质量好,席码紧稠,席面光滑柔软,边角规整,很受用户的欢迎。父亲农忙时节在生产队劳动,冬季农闲时节去鞍山市卖苇席。他经常晚上两点钟起床,一次背负两张苇席,冒着凌咧的寒风,步行三十里土路到分水火车站坐火车,第二天早晨天亮时赶到鞍山市八家子农贸市场。卖完苇席后舍不得吃点东西就往回返。<br> </h3> <h3> 父母从来不打骂儿女,总是用自己的行动和优良的品德影响教育儿女。父亲虽然文化不高,但他非常重视儿女们的文化教育。他常对我们说“农村的孩子要想有出息, 就要好好读书,我虽不能给你们什么物质财富,但我要让你们上学读书,你们有了文化知识就是给你们的最好财富”。在父亲的影响下,后辈们读书都很刻苦,学习成绩都很好。整个家族培养出多位大学生和一位在读博士生,成为村里受人羡慕的“书香门第”。</h3> <h3> 父亲 写一手好字,他的行楷很有特点,因为他的字写得好,被当时生产队选为记工员,每逢春节到来时他都要亲自动手给自家写好春联。父亲的思想比较开通。一九六九年的冬天,珍宝岛事件暴发后中苏关系极端恶化,一场大战一触即发。在这种形势下,我向父母提出我要当兵的想法,父母虽然有些不舍但还是同意我的想法,在父母的支持下我光荣的参军入伍到了祖国的北疆。在部队服役期间,父亲经常给我写信,从他的字里行间我感受到父亲的希望和鼓励。经过不懈的努力,我在部队很快的入了党并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人。父母为了家庭和儿女操劳了一生,积劳成疾先后去逝了,把无尽的哀思留给了我们。<br> </h3> <h3><br> 一阵汽车的呜笛声把我从回忆中唤醒,我定眼一看高坎镇到了。这个古老的小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自古以来就是商贾云集的地方。今天正是大集的子日,虽然受到疫情的影响,但仍人潮涌动,摊铺遍布,人声鼎沸。我们下车后穿过熙攘的人群,在街边的地摊处买了祭品后继续驱车向墓地行驶。</h3> <h3> 不多时我们便来到了墓地。先人的墓地位于离村三里的红河西岸的堤坝上。站在石桥上举目望去,刚刚填完新土的坟头遍布红河两岸的堤坝上,插在坟头的各色小花随风摆动,好像是在向亲人们倾诉着无尽的离别之情。来到父母和祖父母的墓地后,我们一起动手除掉坟头上的杂草,用铁锹填上新土(为了能给坟多填些新土,在老家居住的二弟头一天就用车从远处拉来了新土)填完土后焚香烧纸,摆放水果供品,然后家人们依次跪拜叩首。细心的小妹将买来的鲜花分插在祖父母和父母的坟上,再将一条彩色的花环用胶带缚在墓碑上,让思念之情与墓碑同在。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忙碌才完成了祭扫活动。离开墓地的,每个人都深情的回望一眼亲人的坟墓,把无尽的思念之情深深的埋藏在心底。<br> </h3> <h3><br> 在返回的路上,我的心情仍然难以平静,我在想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亲人的阴阳相隔;人世间最大的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最深的情是父母的恩情。清明节是一个怀念的日子,它提醒我们不要忘记逝去的亲人,不要忘记过去,因为这是我们立足于人世间的根本。我们缅怀逝去的亲人,就是要牢记先人的恩情,继承和发扬先人的优良品德和作风,珍惜岁月,珍惜生命,珍惜当下,珍爱身边的人,珍爱我们的幸福生活,珍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br>张述发作于2020年清明节</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