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痛苦——四年级一班《青铜葵花》整本书读书分享会

靖边八小

<p>  1941年,叶圣陶在其重要论文《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对“读整本的书”作了专门论述,明确提出“<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把整本书作主体</span>,把单篇短章作辅佐”的主张。</p><p> 2001年7月出版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部分,这样表述:“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读整本的书</span>。”可见,读整本书的思想已经被重视。</p> <p>  部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0课《芦花鞋》。在上这一课时,期间我的学生李姣问我:“老师,我看过《青铜葵花》一书,书中写的青铜是一个哑巴,可课文为什么这样写到:青铜在心里不住地说着‘买鞋的,快来吧!买鞋的,快来吧!’那他怎么会说话呢?”当然,从这句话分析,这是对人物的心理描写。可青铜是不是一个哑巴?这篇课文并没有透漏一个字,没有看过这本书的孩子,当然不会知晓了。于是,我抓住这一读书契机,对孩子们说:“青铜究竟是不是一个哑巴?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你们有兴趣知道吗?”孩子们高声答到:“想!”趁机问:“那我们怎样才能知晓答案呢?”“读整本书。”“是呀,老师也没有读过这本书,老师也很想一探究竟,那咱们就去读曹文轩的《青铜葵花》这本书吧!”“好!”就这样,为了解谜,我和我的学生开启了读《青铜葵花》这本书之旅。因为学生要从不同渠道得到这本书,所以我们约定两个周后读完,进行交流。</p> 读书交流 <p>  每天中午一到校,我要求孩子们:入室即静,入室即读书。于是,这段时间里,孩子们共捧书,共读书,读《青铜葵花》。时不时地,我们一边读着,一边分享着书中的内容:我会分享我的读书进度,读书内容,读书感悟;孩子们也会分享他们的读书进度,读书内容,读书感悟。不知不觉中,师生之间似乎进行着一种比赛,一种较量。那便是读书的比赛,读书的较量。“我觉得我们可以给每个章节的小序号加个小标题,这样有助于我们对内容的理解与回顾。”这是我建议给孩子们的。“老师,我读完了!”这是读书快的孩子的骄傲炫耀。“青铜就是一个哑巴。”这是我们师生共同的答案。</p> <p>  读书交流会上,孩子们争先恐后,对答如流。那种“我知道”的自信感不言而喻。</p> <p>  自信的眼神,或朗朗诵读,或款款而谈,交流的是一个知识,一份收获,一种思想。萧伯纳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假如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会有两种思想。</p> <p>  哈尼·鲁宾说过:注意你的思想,它会变成语言;注意你的语言,它会变成行动;注意你的行动,它会变成你的习惯;注意你的习惯,它会变成你的性格;注意你的性格,它最终会变成你的命运。</p><p> 我想《青铜葵花》这本书所折射出的真、善、美的思想将会变成我的学生们的思想,我的学生们也将怀揣真、善、美,学会做人、做事,这不是一件幸福的事吗?</p> 续编故事 <p>  6月8日的读书交流意犹未尽:“青铜和葵花还会相遇吗?他们的人生道路会怎样?你愿意继续把这本书写下去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思绪飞扬,好似他们都是曹文轩,去完成这部电影的结局。</p><p> 读一本书,习一种方法:环境描写的伏笔,人物心理的揣度,兄妹之间的情深……读一本书,得一种思想:孩子们心中有大爱,不论怎样的经历,结局都是那么的美好。人性的美好在苦难中熠熠生辉,经久不衰!</p> 学生初稿 学生修订稿 <p>  和孩子们共读整本书,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儿,因为我们有共同的语言和共同的密码。那种语言上共同的话题,思想上火花的碰撞,心灵上精神的寄托,没有经历过,你是无论如何也无法体味的。</p> <p>  《草房子》、《细米》、《根鸟》、《三角地》、《香橙树》、《山羊不吃天堂草》等一系列的的美文,你不去读,你就不会认识曹文轩这位儿童文学家的一种思想,你就不会被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所感动,你就不会知道你的四角天空之外的另外一个世界……因此,这节整本书阅读分享会还在延续,延续着孩子们走进《草房子》,期待着《草房子》整本书的分享交流,期待着师生的思想火花再一次碰撞!</p> <p>整理完成:2020年6月10日</p>

读书

整本书

青铜

思想

葵花

孩子

本书

学生

分享

曹文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