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算黄算割……算黄算割……</p><p>这是布谷鸟的叫声,清脆,悦耳,撩拨着乡下人热烈的心弦。快割麦了,望着金浪翻滚的麦田,我又想起了麦客。</p> <p>麦客,顾名思议,收麦时被雇用的短工。麦客主要来自陕,甘,宁等地,关中是最大集散地。麦客大多衣着简陋,头戴一顶草帽,腰挂一把镰刀,肩上搭一口袋,袋里装着一件烂棉衣或一床薄被。麦客一般都很穷,有“挣钱不挣钱,挣个肚儿圆”之说。因此,“善待麦客”是关中农民的古风。</p><p><br></p> <p>麦黄一晌,杏黄一时。</p><p>麦熟怕久雨。</p><p>快割快打,麦粒不撒。</p><p>……这些收麦谚语,常常挂在农人的嘴上,足见农人对收麦的重视。</p> <p>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农人收麦全靠手工。手工收麦很苦很累,其滋味,只有亲身经历才会知道。为此,有不少人雇麦客。其中,我逢绳舅就是一个常雇麦客的人。</p><p>我逢绳舅,工人,专业司机,经常开汽车回家。只要我舅汽车一停到他家大门前,我和小伙伴们就会爬到车箱里玩耍。那时候汽车很少,人们稀罕。小伙伴们喜欢我舅,大人们更喜欢我舅。我舅为人忠厚,善良,给乡亲们帮过不少忙,也给生产队帮过不少忙。生产队解散后,我舅由于娃们小,每年责任田抢收麦子都要请麦客。我舅在人市叫麦客,不光要身体魁梧,还要能吃,饭量越大越好。我舅说,能吃就能干。</p><p>有一次,我舅开汽车从人市拉回了几十个麦客,村里人争抢。俺村大,麦客不够用,咋办?我舅开汽车又去了一趟人市,才满足了村里的需求。</p> <p>我舅家责任田和我家责任田仅两家之隔。两个麦客到了我舅家责任田,先看麦子倒伏没倒伏,然后谈价钱。谈好了价钱,认清了地界,他们就开始忙碌了。镰刀是麦客手中的武器。如同战士的麦客,弯着腰,挥动着镰刀,唰唰唰……麦子怕镰刀,乖乖的,一个个束手被擒。然而,麦子却不怕我的镰刀,跟我作对,让我不开心。为了制服麦子,我磨刃片。</p><p>磨刀不误砍柴工。看见锋利的镰刀,麦子也害怕了,由我摆布。可是,我的胳膊越来越酸,腰越来越麻了……这时,最害怕的是麦子倒伏。倒伏在地上的麦子十分难割。偏偏我家麦子倒伏了一截,真气人!?</p> <p>少顷,我舅给麦客送水来了,喊我喝水。我没客气,立刻就大步走了过去。我舅不仅送来了白糖凉开水,食品,还送来了三瓶宝鸡啤酒。我喝不惯啤酒,只喝了一碗白糖水便又回到了我家地里,开始接着割麦。以前落后我的麦客,很快超过了我。期间,我听麦客说,这人(指我舅)真好!咱不该跟人家谈价。另一个说,俺也有点后悔。也许,这就是感动吧!</p><p><br></p> <p>正割着,大风突然刮来了,好凉爽!然而,地里的人们却慌了,尤其是我舅一边喊我,一边喊麦客,说猛雨要来了,赶快到最近的铁沫厂躲躲。麦客没动,我也没动,仍在使劲地割麦。一会儿,雨就来了,瓢泼似的,我们躲不及,均被淋成了落水鸡。雨后,我后悔没听我舅的话,但麦客却说,只要不是雷阵雨就不怕。想不到,我万万想不到麦客竟如此有胆量和经验!</p><p><br></p> <p>地软,麦子割不成了。我舅招呼麦客,也招呼我,回去吃饭。我让我舅带麦客走,我家有饭。我舅见我执意不走,便带着麦客先走了。</p><p>望着我舅和麦客们匆匆离去的背影,我才感到麦客出门挣钱也不容易。可是,为了贴补家用,再苦再累他们都愿意。</p> <p>后来听说,我舅把麦客领回家后,先让麦客换了自己干衣裳,然后才跟麦客一块吃饭。麦客酒足饭饱后,我舅还供香烟抽。这一切的一切,让麦客更加感动,问我舅,家里有啥活要干?我舅说,你们辛苦了,下午好好休息。第二天,麦客给我舅割完麦不但不要工钱,还帮我舅把麦捆用架子车运出地装上了汽车。分别时,我舅硬把工钱塞给了麦客。</p><p><br></p> <p>我家没雇过麦客,但麦客却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p><p>麦客是那个时代的需求,起了重要的作用。</p> <p>现在乡下人有福,收麦都用收割机,省去了不少工序,摆脱了不少疲劳。如果爷爷奶奶还健在,不知道有多么高兴!</p><p><br></p> <p>为赞扬麦客,俺街道己故文人石松忍曾写了一首七言绝句:</p><p>六月麦客来长安,一把镰刀明光闪。</p><p>麦田匍匐不畏苦,只求每日多挣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