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永明的美篇

高永明

<h3>高永明军垦文学故事<br>《原载石河子日报》<br> <br>一 双 毡 筒 的 故 事<br>高永明<br> <br>话说那是1969年冬天,我所在的连队派劳力跟大车去戈壁滩给连队大伙房打柴火。那时候连队很少有煤炭,烧火做饭、烧水都靠用柴火,夏天农忙,只有在冬天农闲时打柴,储存下来全年烧。<br>上世纪六十年代,新疆的冬天雪很厚,天气很冷,零下三十八九、四十度的天气让不少职工群众冬天里穿皮大衣、毡筒,才能勉强在室外劳作中过冬。<br>这年冬天出奇的冷,连队从浇水排派出4个劳力,加上赶大车的老职工梁启珍,5个人早上7点钟迎着黑蒙蒙的雪雾,坐上马车就出发了,马蹄踏在冬季白雪皑皑的路上,咯吱咯吱传得很远很远。<br>一般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冬季出门,坐在大车上一动不动,很容易冻坏人,最好是下来跟着大车走或小跑,那身上才暖和。不想跑的人,那就穿上毡筒和羊皮大衣,戴好皮帽子,把整个人蒙的严严实实,才能躲过寒冷的袭击。<br>现在的年青人不知道啥叫毡筒。它是一种由新疆少数民族群众用碎羊毛、骆驼毛混合擀制成厚约2—3厘米、恰如现在的靴子似的一种硬毡鞋,没有鞋底鞋帮子之分,整个毡鞋连为一体,毡筒筒腰一般到膝盖,密不透风,冬季若穿上这种毡筒,一般天气都能应付。但是,穿毡筒走路十分笨重,也不好看,所以,年青人都不愿意穿它。这天参加打柴的5个人里面,只有赶大车的老梁穿着毡筒,其他4个小伙子都穿的是长胶筒里裹得毡袜,目的是既防雪又保暖。<br>可谁知刚打完柴准备装车,一位名叫吕阿金的年青人就坐在雪地上大声叫唤起来,说脚冻得受不了。大家围过来一看,原来是他的胶筒已被柴火扎烂了一个大口子,雪灌进去后,弄湿了毡袜,冻得硬邦邦的,整个脚都冻得红肿起来,看起来挺吓人的。<br>这时,老梁指挥其他人赶快装车,他把吕阿金的胶筒毡袜扯掉,把他的脚抱在怀里,从地上抓起一把雪,就给他搓起来,直把小吕搓得疼的哇哇乱叫,搓完后,老梁脱下自己的皮大衣,把小吕的双脚裹在皮大衣里面,让他躺在那里休息一会儿。没有了皮大衣,老梁一刻也不敢停下,他不停地上车下车码柴装车,浑身冒着白白的热气,满身都是白霜。<br>柴火装好了,老梁又果断地脱下自己穿的毡筒,给小吕穿上,让大家坐在柴火上,把小吕围在中间位置夹着他,再盖上自己的皮大衣,而老梁自己却只穿着棉衣跟着大车跑。<br>老梁师傅舍己救人的行为传回连队后,感动着所有连队职工群众,特别是对我们这些下乡的年青人,更是一次深刻的教育,就觉得连队老职工品德那么高尚,真值得我们学习。很多支边青年人给家里人写信时,还讲了梁师傅脱毡筒救小吕的故事呢。吕阿金更是打心眼里感激老梁为救他所付出的一切,要不是老梁的这双毡筒,恐怕自己的双脚就冻伤了。后来,听说吕阿金回上海后,还给老梁邮寄过农场没有的稀罕物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