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源南下刀尔登镇侯杖子,探访国营北方机械厂旧址

Xujin

<p>提起原国营北方机械厂,在当地名声很大,许多人都知道,可对于我来讲就很陌生了,尽管以前去过几次也仅是对厂区地形外貌等有个简单的感观印象,至于其他什么的我是一概不知,只是听说是兵工厂,造武器的。2020年6月6日、7日,我又接连两次到访,回来后又上网查询,总算对它多少了解了一点点。</p><p>原国营北方机械厂始建于1970年2月,军工代号“国营第5521厂”,是兵器工业部14.5毫米高射击枪弹穿甲燃烧弹厂之一。厂址座落在辽宁省凌源市刀尔登镇侯杖子村,四周群山环绕,呈一条S型的6.5公里的狭沟里,北高南低,海拨791米,小青龙河支流贯穿厂区,崇山峻岭,风景秀美。</p><p>厂区地层属于震旦纪石灰岩和遂石条带白云岩,经多年风化和雨水冲刷形成横断裸露,缺少植被,汛期常为阵发性暴雨。</p><p>1969年3月珍宝岛事件之后,形势严峻,为落实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要准备打仗”,以及“三线建设要抓紧”的指示,黑龙江省内的所有军工厂都要进行战略转移。于是原国营北方机械厂就在凌源刀尔登的山沟里迁入并发展起来了。为战备安全隐蔽,当时对房屋建筑都有特殊要求,工房不设天窗,减少工业特征,能小不大,能低不高,能窄不宽,依山就势,家属宿舍乡土化。建设初期十分艰苦,老一辈创业者付出巨大艰辛。他们为共和国的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p><p>上世纪70年代末期,原国营北方机械厂根据国家政策和国际形势开始“军转民”。因各种原由,1987年10月工厂开始搬迁至朝阳市南郊,到1988年搬迁完毕。</p><p>原国营北方机械厂搬走后,部分建筑被当地企业或私人占用,大部分或废弃闲置,或成为一片废墟,到处是残垣断壁,一片荒凉。但是,这里的一砖一瓦,见证了国营北方机械厂的辉煌和繁华,原旧址更是承载了一代“三线”军工人的火红年代。</p><p><br></p><p><br></p> <p>这是综合办公大楼,它见证了北方厂发展历程的兴衰荣辱。</p> <p>承载了许多悲欢离合的楼房长出了小树来,在风的摧拥下发出阵阵凄凉的呼呜声!</p> <p>厂房上的编号依旧如昨,只是物是人非,所有的情感都记忆在岁月的风里。</p> <p>这是供暖基地。高大的建筑,坚硬的墙体成了徒手拆迁的障碍。</p> <p>我很好奇扒着紧锁着的大铁门缝向大院里张望,那看不懂的玩艺是干什么用的?直到现在我也没明白它。</p> <p>千人大礼堂竣工于1977年,设计独特,资料记载:“从高处看其外观像似子弹”。如今面目皆非,破烂不堪,当地农民竟然在礼堂正门围成了养牛圈。</p> <p>泄洪洞工程于1974年6月竣工。</p> <p>家属住宅楼大都是两层,能低不高,依山就势,尽可能打造家属宿舍乡土化。昔日灯火明亮闪烁,锅碗瓢盆交响绵延,而今已是人去楼空,寂静地守望着这块热土。</p> <p>这是原职工家属住宅楼之一处,房间所有能卖钱的都被村民换做了柴米油盐,让人连回忆都变得模模糊糊,实乃无奈!</p> <p>这是位于厂区的泄洪洞,宽8.5米,高6.5米,长220米,是北方厂最大的工程之一。这条泄洪洞可以使洪水不经过二、三区大面积地段,直接由涵洞排洪。在当时条件下开凿出这么一项巨大工程,其施工难度可想而知。</p> <p>“抓纲治国”四个大字依稀可见。</p> <p>“工业学大庆”五个白粉大字清晰耀眼。</p> <p>当年的政治口号“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还粉刷在红砖墙上灼人眼球。</p> <p>厂办学校旧址,墙面上粉刷工整的黑体字“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岁!”“把无产阶级教育革命进行到底!”“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等大字还留在墙上。</p> <p><br></p><p>过去教室里每天都飞扬的朗朗读书声已成为今天农民堆放柴禾杂物的地方。</p> <p>以下是追加2017年5月21日的一次北方机械厂之行的纪实图片。</p> <p>泄洪洞的入口处。</p> <p>泄洪洞的出口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