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的老照片和视频 收藏了

佳人影音

<p>摄影师介绍:</p><p>马克•吕布,玛格南图片社最负盛名的摄影师之一,1923年出生于法国里昂。</p><p><br></p><p>曾从事过工程师工作,1951年开始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摄影中。1952年,他结识了布列松和卡帕,随后加入玛格南图片社。</p><p><br></p><p>他是新中国成立后首位获准进入中国拍摄的西方摄影师。从1957年第一次进入中国,到2010年最后在中国留下足迹,这位享誉世界的摄影师往来中国22次。</p><p><br></p><p>他曾拍下周恩来总理,也曾记录特殊年代,也曾攀上西藏高原记录世界之巅上人类最后的质朴。主要作品有《中国三面红旗》、《北越面孔》、《中国视觉》等。</p><p><br></p> <h3>1957年,北京,街上三个小孩。马克•吕布/摄。</h3></br><h3> <h3>1957年,北京,胡同里表演胸口碎大石。马克•吕布/摄。</h3></br><h3> <h3>1957年,北京,人们观看两个摔跤手摔跤表演。马克•吕布/摄。</h3></br><h3> <h3>1957年,北京大学,未名湖上滑冰。马克•吕布/摄。</h3></br><h3> <h3>1957年,北京,拍照。马克•吕布/摄。</h3></br><h3> <h3>1957年,北京,“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标语。马克•吕布/摄。</h3></br><h3> <h3>1957年,北京,结婚。马克•吕布/摄。</h3></br><h3> <h3>1957年,北京,街上的人力车。马克•吕布/摄。</h3></br><h3> <h3>1957年冬,北京王府井,一个最后的贵族。马克•吕布/摄。</h3></br><h3>1957年冬,王府井大街上,他敏感地将镜头对准迎面走来的一位奇特老贵妇,她身披长至脚踝的黑色大氅,领口镶白色狐毛,手夹香烟,目光傲慢。</h3></br><h3> <h3>1957年,北京饭店,周恩来在招待波兰总理约瑟夫·西伦凯维茨的接待会上。马克•吕布/摄。</h3></br><h3> <h3>1957年,辽宁鞍山钢铁厂,工作中的工程师。马克•吕布/摄。</h3></br><h3> <h3>1957年,辽宁鞍山钢铁厂里的舞会。马克•吕布/摄。</h3></br><h3> <h3>1957年,辽宁鞍山,鞍钢大食堂。马克•吕布/摄。</h3></br><h3> <h3>1957年,汉口,由苏联援建的汉口长江大桥正在施工。马克•吕布/摄。</h3></br><h3> <h3>1957年,四川,病人被用轿子抬着送往医院。马克•吕布/摄。</h3></br><h3> <h3>1957年,甘肃,麦收。马克•吕布/摄。</h3></br><h3> <h3>1957年,北京,93岁的齐白石。马克•吕布/摄。</h3></br><h3> <h3>1965年,北京。马克•吕布/摄。</h3></br><h3> <h3>1965年,北京。马克•吕布/摄。</h3></br><h3> <h3>1965年,北京,学生们。马克•吕布/摄。</h3></br><h3> <h3>1965年,北大宿舍里织毛衣的学生。马克•吕布/摄。</h3></br><h3> <h3>1965年,北京,某单位的会议室。马克•吕布/摄。</h3></br><h3> <h3>1965年,南宁,上学路上的农家孩子。马克•吕布/摄。</h3></br><h3> <h3>1965年,北京,琉璃厂古玩商店的橱窗。马克•吕布/摄。</h3></br><h3>窗户巧妙地把画面分割成几个部分,就像各自讲述着不同的故事,拼起来又是一个整体历史印记。</h3></br><h3> <h3>1965年,上海,疾驰而过的行人。马克•吕布/摄。</h3></br><h3> <h3>1965年,广西,解放军战士挑担子。马克•吕布/摄。</h3></br><h3> <h3>1965年,山西农村,拿着《中国青年报》的女青年,头条写着“第二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马克•吕布/摄。</h3></br><h3> <h3>1967年,北京火车站,黄包车师傅在飞雪中试图打开旧伞。马克•吕布/摄。</h3></br><h3> <h3>1971年,北京,周总理和法国教育部长聊天时伸出两根手指。马克•吕布/摄。</h3></br><h3>周总理说:“我在法国只学到了两样东西,一个是马克思主义,一个是列宁主义。”</h3></br><h3>这个场景被马克迅速抓拍了下来,成就了这幅经典的肖像作品。</h3></br><h3> <h3>1971年,北京,在颐和园休息闲聊的市民。马克•吕布/摄。</h3></br><h3> <h3>1971年,北京八达岭长城上的游客。马克•吕布/摄。</h3></br><h3> <h3>1971年,学生。马克•吕布/摄。</h3></br><h3> <h3>1971年,上海芭蕾舞团的芭蕾舞演员。马克•吕布/摄。</h3></br><h3> <h3>1971年,武汉长江边上,烟囱是中国新工业化的象征。马克•吕布/摄。</h3></br><h3> <h3>1982年,北京。马克•吕布/摄。</h3></br><h3> <h3>1985年,西藏,藏民。马克•吕布/摄。</h3></br><h3> <h3>1992年,北京,拍照。马克•吕布/摄。</h3></br><h3> <h3>1992年,深圳,户外巨幅宣传牌。马克•吕布/摄。</h3></br><h3> <h3>1992年,深圳,巨幅广告牌下的行人。马克•吕布/摄。</h3></br><h3> <h3>1992年,广州,正在执勤的交警。马克•吕布/摄。</h3></br><h3> <h3>1992年,广州,手机与游戏,出现了最早的低头族。马克•吕布/摄。</h3></br><h3> <h3>1993年,北京王府井,招牌。马克•吕布/摄。</h3></br><h3> <h3>1993年,北京,户外办公。马克•吕布/摄。</h3></br><h3> <h3>1993年,北京,巩俐和张艺谋一起就餐。马克•吕布/摄。</h3></br><h3> <h3>1993年,上海,母子。马克•吕布/摄。</h3></br><h3> <h3>1993年,深圳,桥上行人与乞讨者。马克•吕布/摄。</h3></br><h3> <h3>1993年,深圳,墙上的叶玉卿写真画。马克•吕布/摄。</h3></br><h3> <h3>1993年,深圳,推自行车的姑娘。马克•吕布/摄。</h3></br><h3> <h3>1993年,上海,汽车广告牌下的行人。马克•吕布/摄。</h3></br><h3> <h3>1995年,上海弄堂。马克•吕布/摄。</h3></br><h3> <h3>1995年,北京,伞。马克•吕布/摄。</h3></br><h3> <h3>1995年,山西太原,煤矿工人。马克•吕布/摄。</h3></br><h3> <h3>1998年,上海,《泰坦尼克号》海报。马克•吕布/摄。</h3></br><h3> <h3>2002年,上海豫园,石桌上的方便袋。马克•吕布/摄。</h3></br> <p>六一儿童节演出视频</p> <p>更多精彩视频,请长按二维码进入公众号关注佳人影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