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细数这些年,不经意间跑了很多个城市,且到的大多数城市都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旅行”。</p><p><br></p><p>特殊的旅行,做攻略不是为了观赏美景如画的大好河山。</p><p><br></p><p>而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便捷、最省钱、最有效的路线拜访最多的舍生忘死保卫衡阳的幸存抗日老兵。</p><p><br></p><p>广西之行,拜访桂调元和冯宗恺两位老兵,他们的命运有多个巧合之处。其一,广西人。其二,都是黄埔生。其三,同时参加衡阳保卫战。其四,都是炮兵连长。其五,抗战胜利后两人都不愿意参加内战,卸甲归田。</p><p><br></p><p>原计划在3月16日冯宗恺老兵满百岁大寿的约定,因疫情不得不延期至现在。</p><p><br></p><p>志愿者们如期而至,提前30分钟赶到高铁站停车、取票、过安检进入候车大厅。可计划总赶不上变化。在检票口的大屏幕上找不到G1505次列车的上车信息。经询问,这趟车预计晚点88分钟或者更久。高铁晚点,一脸茫然。</p><p><br></p><p>马上电话告知柳州志愿者柳萍姐、百里姐,不能让她们在出站口等我们太久,耽误她们的事。</p><p><br></p><p>我们坐在候车室忐忑不安,眼睛时刻扫射大屏幕,期待G1505能“榜上提名”,只有“上榜”才有可能按顺序进站上车。等了将近一个半小时,我们的这趟车将于16:24分发车。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p><p><br></p><p>特殊的旅行,必须合影留念。</p> <p>柳萍姐因身体原因刚出院,百里姐、立新都有各自的工作,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接车,陪我们吃正宗的螺蛳粉,非常感激!</p> <p>第一站,河池市金城江区。6日早上8点,我们准时出发,前往河池市金城江区拜访98岁桂调元老兵。</p><p><br></p><p>一路风雨交加,沿途山中云雾缭绕美如画。</p> <p>一路风雨兼程,经过2个半小时的车程,到达河池东收费站,终于雨过天晴。</p> <p><a href="https://cmsuiv3.aheading.com/Article/ArticleRead/3019052?from=timeline"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网页链接</a></p><p><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span>桂调元,1922年出生,广西宜山人,黄埔军校六分校第18期步科学员,曾参加抗日战争洞庭湖滨之役、衡阳保卫战之衡西解围战、桂林外围战等战役。</p><p><br></p><p>衡阳保卫战期间,桂调元在国民革命军46军新编19师战车防御炮营担任连长,驻扎衡阳城外参与衡阳解围战,血战10余天,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但遗憾的是,最终未能攻进衡阳城。</p><p><br></p><p>抗战结束后,回到家乡,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糖业烟酒公司退休。</p> <p>代表方先觉将军之子方庆亨先生敬送礼金。</p> <p>关山戎马吟绝调,</p><p>彭寿仙风写新元。</p><p> ——范林书</p><p><br></p><p>关山,自古以来就用此词借代烽火战场。绝调:绝唱,举世无双,比喻他曾经创下的抗日功勋,每一个人都是这个世上不同的“绝调”。</p><p><br></p><p>彭寿,彭祖千年之寿,桂老已经98岁,可谓人中之瑞,而他言行举止,儒雅风趣,可谓道骨仙风。</p><p><br></p><p>秘书长作诗并用小楷撰写,并把桂调元老兵的名字“调元”二字嵌入诗句中。桂调元老兵看了非常开心并说:要马上装裱起来。</p><p><br></p> <p>老兵,您是我们心中永远的英雄。</p> <p>敬送锦旗一面,感谢桂调元老兵当年为了保卫衡阳所做巨大贡献。</p> <p>黄埔校歌。</p> <p>桂调元老兵特别喜欢看书,对书爱不释手。</p> <p>拓老兵手膜,留下永久的印记。</p> <p>葛先才将军外甥李祖鹏先生送一本《葛先才将军回忆录》给桂调元老兵。</p> <p>桂调元老兵写的回忆录,记述了从1942年——1945年8月15日抗战胜利期间的峥嵘岁月。</p> <p>柳萍姐的父亲也是黄埔老兵,对老兵有着深厚的情意,照顾桂老得心应手,犹如亲父。</p> <p>颜姐说:等您100岁,我们都过来给您祝寿。</p><p><br></p><p>桂老说:可能等不到那天咯。</p><p><br></p> <p>我们和桂老聊抗战,聊工作,聊“四川婆”……桂老孩童般的笑容,特别可爱。</p> <p>经过和桂老一番接触,双方都有依依不舍、意犹未尽之感。临别时,桂老说:我一定会活到100岁,邀请你们过来,今年12月就开始想你们了。</p><p><br></p><p>我们的约定,拉勾盖章为证。</p> <p>代表民革衡阳市委敬送抗战老兵铭牌。</p><p><br></p><p>湘桂志愿者们大合影</p> <p>第二站博白:告别桂老,在楼下简单各吃了一碗米粉,马不停蹄赶往500公里以外的博白县。真的佩服我自己,今天一个人开了700多公里,还感觉不累。</p> <p>博白是水果之乡,各色水果琳琅满目,新鲜可口,看得喉咙直咽口水。10多块钱的榴莲,早已遥不可及。蹭着便宜,今晚来个“管饱”。</p> <p>美丽的价格、新鲜的荔枝,机会不能错过。</p> <p>榴莲当饭吃。</p> <p><a href="https://cmsuiv3.aheading.com/Article/ArticleRead/3013098?from=timeline"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网页链接</a></p><p>抗战老兵冯宗恺,1920年出生,广西博白人。黄埔十六期炮科20总队,隶属原国民革命军第74军炮兵团2营6连上尉连长,曾参加第二次长沙会战、衡阳保卫战等战役。</p><p><br></p><p>一封家书:“亲爱的觉姐如晤:我部奉命配属第10军守卫衡阳,杀敌有机,报国到时,弟绝不辜负同胞之期望,誓抱有我无敌的决心,为国效劳,望转告承、祧两兄,勿为我念,弟宗恺于6月12日寄于衡阳前线……”</p> <p>代表方先觉将军之子方庆亨先生敬送礼金。</p> <p>忠义表千秋,情怀壮山河。</p> <p>范林秘书长的墨宝深得大家倾慕。</p> <p>冯宗恺和湘潭的郭克仁两位老兵同是黄埔16期炮科同期同学,衡阳保卫战老战友。两老感情颇深,经常以书信报平安。可惜双方耳朵都背,无法进行正常交流。只能相互在屏幕那头祝福各自身体安康!</p><p><br></p><p>刚得知,今天上午郭克仁老兵坐公交车因没戴口罩,被司机强行驱赶下车,不小心摔了一跤,目前正在医院住院治疗。刚才和老人通过电话,人还算清醒。此刻内心非常心痛!</p> <p>自从冯老知道我们计划来博白看他,心里一直惦记此事。前几日,多次到莫姑店里要打电话、发视频给我确定时间。</p> <p>画面温馨,感觉真好!</p> <p>为参加衡阳保卫战每位老兵拓手膜,保存并送到全国各大抗战纪念馆收藏展出,相信N多年以后这就是一份珍贵的文物。</p> <p>历史见证。</p> <p>为我们的共同付出,留下永久的记忆。</p><p><br></p><p>感谢博白微笑爱心协会梁会长和琼楼玉宇的一路陪伴!</p> <p>没能参加冯宗恺老兵百岁寿宴,为了表达歉意,今天中午邀请冯老下馆子。</p> <p>冯老兴致很高,连续唱了三首抗战歌曲。</p> <p>太行山上。</p> <p>黄埔校歌。</p> <p>1944年8月8日,衡阳保卫战停战,冯宗恺的炮兵连队仅幸存5名老兵。4天后,一个风雨交加之夜,冯宗恺带领连队士兵突围到衡阳县白露坳方向,回到74军军部报到。</p><p><br></p><p>抗战胜利后,冯宗恺不愿参与兄弟残杀,辞去军籍,回家务农为生。</p> <p>冯老今天心情特好,饭量剧增,吃了两碗饭,三碗汤。</p> <p>爱美之心,人皆有之。</p> <p>大家跟冯宗恺老兵依惜告别,期待下次衡阳相聚。</p> <p>全家福。</p> <p>感谢柳萍姐、百里姐、晴天、立新兄的盛情款待!</p> <p>广西之行圆满结束,湘桂志愿者一家亲,感恩遇见,一路同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