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常听到一句话:良好的夫妻关系大于亲子关系。虽然道理上明白,可是生活中往往一做就错。这次的百公里徒步最大的收获之一就是让我重新认识了这个问题,在王老师的思维引导帮助下,通过整理我和爱人的相处模式,更深层次地看到了自己的问题,看到了“一切都是我的问题”在夫妻关系中的真实写照。</p> <p>案例一: </p><p> 目前来说,我觉得对我影响最大的事情就是:我认为我的爱人不认可新教育的教育方式,也不认可我学习的内容,甚至不认可我觉得对我帮助很大的老师。就连这次徒步活动都是通过我多翻软硬兼施外加示弱和耍赖,最后用了一招“以退为进”后,爱人丢下一句“不去你不高兴,去了我不高兴。我比较耐操磨,不高兴就不高兴吧,还是去吧”。才得以成功实施的。</p><p><br></p><p> 而我认为自己通过学习,改变了很多,婚姻生活中也几乎没有了争吵,对爱人也从吵架抱怨转变成认为“他怎样理解是他的事情”又到“自认为自己可以做到尊重他的选择”到“看起来的风平浪静”。尤其最近的学习,自认为可以通过释放和转念面对和接受他的一切表现。但是,当老师帮我做引导的时候,我不仅发现自己潜在的想法并非自己以为的美好模样,同时还挖掘出来了一些真相:</p><p>1、我认为通过学习,可以看到自己的情绪,可以释放情绪,可以不再发脾气,觉得自己没有情绪,而且因为自己的改变我们不再吵架了,我认为的不吵架就是改善</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不吵架就是关系的改善吗?这是爱人内心的想法吗?</span></p><p><br></p><p>2、对于他不赞同我的学习,其实内心深处真正的想法是:我学习是对的事情,他反对是错的事情,不管你高兴还是不高兴,反正我就要学习</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对和错,还是自己的分别心</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学习的目的是什么?</span></p><p><br></p><p>3、面对爱人的情绪,自认为他是不善言表,所以即使我想改变也没有办法,所以我也就不想再努力让他表达自己。</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爱人真的不善言表吗?</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自己试过和爱人用心沟通吗?</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真的没有办法吗?真的尽力沟通了吗?</span></p><p>而真相是:</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1、冷漠也是一种情绪,是逃避问题的一种方式</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2、自己是不是有情绪,是不是有改变,要看结果: 对方是否可以接受我做的事情</span></p><p><br></p><p>王老师的引导方式:</p><p> 用“钓鱼”的实际举例和换位角色感受爱人的心境,当我站在爱人的位置感受不同于我平时的冷漠方式时,虽然嘴上说的是他的台词,但内心深处生出了很自然的亲近感和幸福感。</p><p><br></p><p>具体提问:</p><p>1、老公,我做了什么让你不开心?</p><p>或者:老公,你为什么看起来不高兴?</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站在爱人的角度,关心爱人的感受</span></p><p>——了解情况、找到原因</p><p>(如果老公说:看到你学习就生气)</p><p><br></p><p>2、我怎样做才能让你不生气?</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我能为爱人的开心做什么?</span></p><p>——想要解决问题的态度</p><p>(如果我的爱人说:你不学习我就不生气了)</p><p><br></p><p>3、老公,我想学习,学习能让我成长和快乐。</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自尊</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即使我内心很想让你开心,但是我也知道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是什么</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如果我的爱人说:那你就学习吧,反正我看到你学习我就不开心)</span></p><p><br></p><p>4、老公,还有其他办法可以让你开心吗?</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表达我的目的就是想让你开心</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当我们表达自己目的的时候,对方是可以感受到我们的诚心的</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如果爱人说:没有办法了,只有你不学习我才可以开心)</span></p><p><br></p><p>5、那你再想想,你想到“可以让你开心”的办法的时,告诉我一声</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表达自己想要解决问题的态度</span></p><p>——让对方向内求,看到自己的内心</p><p><br></p><p>结果和感受:</p><p>1、虽然看起来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我们常常纠结于解决问题,而忘记看到自己想要解决问题背后真正的动机),但是当我把自己放在对方的角度,我感受到这样的方式是我可以接受的,因为能感受到对方的没有情绪和想要解决问题的态度</p><p><br></p><p>2、能感受到对方是站在我的角度考虑问题,可以觉察到对方在意我的感受和情绪,同时看到和感受到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p><p><br></p><p>3、站在我的角度,当遇到需要妥协的时候,是否要维护自己的尊严,体现自己的自尊</p><p><br></p><p>4、从始到终我一直在做的事情就是:在没有情绪的状态下表达自己想要解决问题的态度,在维护自己尊严的情况下尽力让对方开心,还让他看到自己的内心</p><p><br></p><p>区别于自己平时的沟通模式:</p><p>1、将“抱怨爱人不理解我”变成“我怎样去理解和感受爱人”</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为对方(他人)着想</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2、将“以为的没有办法时的冷漠态度”变成“真正的没有情绪”</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自己是否真的没有情绪,爱人是可以感受到的,除非自己真的做到,否则就是假装出来的没有情绪</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3、将“用自己的委曲求全来满足爱人的要求,之后还觉得自己付出很多,很委屈,又觉得对方不理解,还要生出抱怨心”变成“尊重他的真实想法,并告诉对方自己的真正感受”</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既要学会自尊又要学习尊人</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4、将“对抗爱人的感受和情绪”变成“引导他表达出自己情绪,并且看到和接受他的情绪”</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接受一切真相和事实,不与真相和现实做无谓的斗争</span></p> <p>案例二: 夫妻关系大于亲子关系</p><p> 通过别人家的案例照到自己的家庭模式: 为什么孩子会用很强硬的命令口气要求父母做事情?——父母以孩子为中心,给予孩子的太多,而忽略了夫妻关系。当王老师引导伙伴中的夫妻两人练习“抬高对方,心疼对方,让孩子学会感恩和尊重父母”,自己觉得好难过——曾经有无数次在孩子面前踩低过爱人:以后不能学爸爸那样爱喝酒、不能学爸爸睡懒觉、赖床不起、不能学爸爸胸无大志、不能学爸爸这,不能学爸爸那(其实自己对于爱人的很多优点还是认可的,却偏偏把自以为的问题都暴露给孩子)。但是结果却是:无论我怎样引导孩子,爸爸在孩子的心目中,一直都是什么都会什么都能做的“高科技”,连打游戏孩子都崇拜爸爸怎么可以那么厉害,同时孩子越来越像爸爸——不喜欢运动、喜欢睡懒觉、喜欢享受、喜欢打游戏等等。 </p><p><br></p><p> 通过学习明白自己这样不对,开始尝试着改变自己的方式,引导孩子看向爸爸的优点。但是在自己从内心深处崇拜和尊重爱人之前,孩子是没有办法从我们身上获取能量的,也无法感受到爸爸妈妈的爱和相互尊重的。</p><p><br></p><p> 所以,当老师引导着我们怎样和爱人谈话时,心里还是有很大触动的:</p><p><br></p><p>1、当孩子要求或者不懂得心疼父母中的一方时,另外一方就可以出面教训孩子</p><p>——你凭什么对我的爱人提要求?凭什么用这样的态度和我的爱人讲话?你为我们做了什么,你有什么资格要求我的爱人为你做事情。</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让孩子看到自己内在的问题</span></p><p><br></p><p>2、给孩子做出相互尊重和相互心疼的榜样</p><p>——当爸爸为了让孩子可以享受帐篷,自己睡在车里忍受热的时候,做妻子的就可以质问孩子:你凭什么享受我的爱人买回来的帐篷,搭起的帐篷,而让我的爱人睡在车里?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你不心疼我的爱人,我还心疼呢。你怎么有资格在帐篷了玩,而让我的爱人睡在车里呢?</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父母的恩爱可以成为孩子效仿的榜样</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通过父母的相互疼爱,孩子也会学到感恩和心疼父母</span></p><p><br></p><p>3、当我和伙伴带着孩子进面馆点餐的时候,伙伴帮我点了餐(平时习惯性地替孩子点餐),当爸爸跟在后面的时候,为什么不引导孩子提前为爸爸点餐?</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心里没有别人,只要自己有人给点餐就行,才不管不顾爸爸是否有面吃</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当自己做不到心里有爱人,怎么可能让孩子感恩和尊重父母,更不用说替父母着想的行为</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4、当爱人中午在地上休息时,孩子在旁边大声说话时,自己完全没有意识到爱人累了,可以要求孩子小声点,不能影响爱人的睡觉。当盖着的睡袋被大风刮的盖不住头的时候,也没有意识帮爱人重新盖被子</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时刻感受爱人的感受,关心爱人。孩子才可能学到关心和照顾父母</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5、当觉察到爱人闷闷不乐喝酒时,自己是否起了情绪?要怎么做?</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换成以前会觉得爱人破坏规矩好丢脸,会用很生硬的口气教训他。然后他会因为“委曲求全”跟着徒步已经不高兴了,还再被管着,会更生气和难过;我会觉得既然你都答应来了,又不守规矩,很气愤,然后大吵一架。</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经过指导,给喝酒的爱人送榨菜,清晰地记得爱人当时的诧异和感动的表情。就是忘记拿筷子了(还不是发自内心的想要付出)</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如果心里没有对方,即使有人教会方法,虽然可以起到作用。但还是学的死搬硬套。需要自己用心去感受,用心去做事(心里有对方,心里有别人)</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6、夫妻称呼的重要性:</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1)孩子爸爸(对孩子说你爸爸)</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2)我的爱人(亲爱的)</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前者的定位是以孩子为中心,另一半的身份定位是建立在孩子的身份之上的</span></p><p>——后者的定位是以夫妻关系为中心的,让孩子觉得爸爸的这个身份定位是建立在与妈妈的关系之后的。</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在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常常会忽略了这个小小的细节,却没有意识到这么小的一个称谓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不一样的感受</span></p> <p>案例三: </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夫妻关系中一切的问题都是我的问题,而我的根本问题就是心的问题</span></p><p> </p><p> 这次的徒步中,通过听别人口中描绘爱人照顾我和孩子的无微不至,扩大了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依靠模式。对比自己对爱人的态度和心❤,再看到爱人对我的模式,更是把自己的自私和逃避责任照得清晰明了。</p><p><br></p><p>用我最后的总结就是:</p><p> 我享受着被爱人照顾得几乎失去承担责任的能力;爱人享受着把我照顾到生活中没他不行的程度。但是归结到根本问题是:</p><p> 我不自尊也不尊重对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还是自己的心出了问题</p><p><br></p><p>1、我正在剥鸡蛋皮,爱人本能地把鸡蛋拿了过去,给我剥好</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我享受着这样被照顾的感觉,哪怕失去可以自主独立的自尊也无所谓</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2、每次到达目的地后,爱人本能地给我们娘俩搭好帐篷铺好垫子,即使要出去喝酒也得先把我们两个睡觉的地方安顿好</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因为我自己内心认为自己做不到,他也就认为我不行</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3、当我知道如果爱人出马又可以找到住的地方不用住帐篷时,其实我内心是有两个声音在打架:出来徒步就是为了体验帐篷的生活,但是有住的地方为什么又非要住帐篷呢?同时我还责怪自己爱人太有为,在反省和总结时,感受到其实爱人做的所有的事情都是为了满足我内心的想法,或者说其实我们的生活相处模式就是我内心深处所期待和想要的感觉。</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一切都是自己内心的真实体现</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当我开始思考到这些问题内在的原因时,自然回想我们生活中所有的相处模式: 我享受着他像照顾孩子一样照顾我的同时,还觉得他很霸道、很强势、很倔强。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第一反应就是求救他。似乎他就是我的一个救命稻草,而我一直不想承担,潜意识里是不相信自己可以做到,或者不相信自己可以做到他的效果,就这样一直迷失在自己以为的假象里,成功做到不四原则: </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不自尊不自信不承担不要求自己。</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通过觉察和爱人的相处模式后觉察自己内心真正的感受:</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只要有人照顾自己,就理所当然地接受并且很享受所有人对我的照顾。</span></p><p><br></p><p> 当老师引导我看向最享受的那个画面时,脑海里出来的居然是我躺在一个舒服的床上,像一个残废的人躺在那里动也不需要动一下,身边围着一群伺候的人,吃喝拉撒睡、想要什么只需要按一下按钮就有人送来,而且还必须是人,不能是机器(这个是为什么?还需要继续挖背后的真相)。出现这样的画面之后就觉得好开心😄,生活好幸福。</p><p><br></p><p> 而现实生活中,其实也差不多是这样的:回了婆婆家,都是婆婆在做饭照顾我们,回了妈妈家,都是妈妈和爸爸在做饭照顾我们,在自己家都是爱人做饭照顾我,无论在哪里想吃什么也都是说一声就有;如果出门都是爱人在张罗东西,如果他不在,会叮嘱我做我自己能做的,我做不了的一切他都会帮我做;开车从来不用洗车加油,反正到手的车永远都是干净的、油箱永远都是满的;冬天住平房时候,爱人出门前会计划走的时间打好碳,每天定时打电话如果加班他就找人生火炉,以保证我回家火炉没灭(我和他都认为我不会生火炉);如果我说哪里不舒服,即使爱人在外地,也会坐着飞机回来。好多好多类似的事情,在以前都是可以很有满足感,很享受这样的感觉,似乎只要提起这些事情,就不由自主地觉得很幸福。</p><p><br></p><p> 后来在学习过程中,深挖自己的时候,发现一个问题:我对爱人的依赖就像是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依赖着父亲的感觉,觉察到这个之后一直想做一下释放,却又好像有些不舍得,似乎害怕释放之后再也享受不到这样的依赖,就一直拖着没有做。</p><p><br></p><p> 这次徒步让自己更加反思曾经所有的感受。现在总结的时候,才发觉我们夫妻这样的相处模式,真的是我自己内心太缺乏安全感,以逃避承担责任、依赖爱人的方式寻找着自己想要的安全感。</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所以说,一切都是我的问题,而我的问题是:</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一切都是自己内心缺乏安全感的问题</span></p> <p> 在徒步过程中反思到的与爱人之间的问题,意识到自己需要通过改变来实证自己的总结:</p><p><br></p><p><b>实证案例一</b></p><p><br></p><p> 在吃饭的时候,因为孩子的一些问题,我把孩子批评哭了。如果是以前,我不仅会把孩子的责任推到爸爸身上,还会怪怨爸爸不站在我的这边。这种情况下,我是不可能感受到孩子爸爸的情绪,哪怕觉得他有情绪,我也会视而不见。</p><p><br></p><p> 这一次,当我感受到爱人因为我对孩子的批评有些情绪的时候,像是本能反应地问他“对于我批评孩子是不是不高兴了”问完之后突然发现,这似乎是结婚以来第一次以这样不带情绪并且关注他感受的口吻发出的问话。爱人似乎有些意外地从专注的游戏里抬起头看了看我,然后点了点头。按照我的感受,后面应该还有沟通,但是看到他那么急切地又将目光收回到游戏中,我没有再继续问下去,当时觉察了下自己,对于他速度将注意力收回到游戏中,我是否起了情绪?答案是没有(如果是以前,我会硬生生地将他和游戏隔开,认为听我说话最重要)。</p><p><br></p><p> 同时,我发现自己一直以为的爱人不善言表并非是真相,不管他之前出于什么原因不想表达自己的情绪,如果我可以用心感受他的情绪,用老师教的这样的方式去引导他,其实他会更愿意表达自己的。这样的对比让我陷入了对过往沟通的反思中:<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是我没有做到用心去感受爱人,所以也就没有办法理解他。</span>终其原因,还是过往的自私心蒙蔽了自己的本有爱的心,只关注自己的感受,只希望他可以理解我,只不断对他提出各种要求。通过这次徒步,学习了这样的“心法”,以后要不断实证。感恩此次徒步活动中老师的手把手实践指导。</p> <p><b>实证案例二: </b> 讨论家庭关系的对话</p><p><br></p><p>前两天忘记是什么话题引起的讨论:</p><p>儿子: 妈妈,爸爸是你的什么人?</p><p>我随口而出: 是妈妈的爱人</p><p>孩子没有半刻停顿地说: 妈妈你爱爸爸吗?爱我吗?</p><p>我有些心虚地反问: 你觉得呢!</p><p>儿子: 妈妈,我觉得你不对,你又不爱爸爸,怎么能叫“爱人”呢?</p><p>我有些尴尬地看了看先生,反问:那你觉得妈妈爱你吗?</p><p>儿子: 我觉得不爱,你不爱爸爸也不爱我</p><p> 正当我犹豫着想问为什么这样说的时候,孩子爸发言了,“快不要瞎说了,你是妈妈怀胎十月生的,妈妈怎么会不爱你呢”,然后父子两就转移了话题。</p><p><br></p><p> 这是我们一家三口第一次这样郑重其事地讨论爱与不爱的问题。都说童言无忌,其实我们大人有时候才不懂自己和孩子,孩子之所以说出来这样的话一定是他的亲身感受,所以儿子的话让我好几天有些缓不过这个思路来。我一直不明白儿子为什么不愿意和我呆在一起,以前就以为是我对他太严格了,要求太多了。但是最近孩子爸对他也变得严格起来的时候,他也还是喜欢爸爸。</p><p><br></p><p> 直到孩子这样说了之后,又想起第一次线下课程中,自己挖掘出来的对儿子“恨多于爱”的感受,才发觉我们以为的很多关于“爱和不爱”真的不是表面看起来的那样。对于孩子感受到的我不爱先生,不爱他的这个问题,我觉得我可以让自己更加明白一些。</p><p><br></p><p> 更重要的是有一天谈到这个话题的时候突然觉察到自己不仅仅是不爱别人,其实连自己都不爱的。如果说曾经因为觉察到自己的自私觉得自责和不能接受的话,“连自己都不爱”这一发现让自己多少有些震惊,值得再深挖一下。这一次,算是儿子帮我实证了自己挖掘出来的并且还有些疑惑的感受吧,感恩儿子的童言无忌。</p> <p><b>实证案例三: </b> 我想要承担自己的责任</p><p><br></p><p> 说起来觉得有些意思: 通过自己这3个月的学习,尤其是这次徒步,让我看到自己在婚姻关系中的不承担,最近有种特别强的感受: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我,想要承担自己的责任,想要重新建立之前“我不行”的信念系统。</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这个念头好像从结婚后第一次如此强烈地出现在自己的内心深处。觉察到这样的情绪后,问自己“为什么?”</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span><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我想要成为一个独立和有自尊的人。</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当有了这个想法之后,面对爱人的为我着想和付出时,内心不再那么理所当然,就开始琢磨着自己可以做些什么,哪怕是在别人看来很简单,甚至是不值得一提的事情</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一、加油事件</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某天约好的下午带孩子去远一些的农村体验种地生活,爱人很本能地担心去目的地怕油不够,想帮我把油加满了,还说这不操心的人,别没油了卡在半道上。觉察自己的内心: 好啊,你说的对。但是当话出口的时候就改了: 没事,你忙你的,我一会正好路过加油站,自己加吧。爱人看看我(第一次主动承担责任),似乎有些不放心地安顿了一些其他事就把车教给我了。</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结果到了加油站,就状况百出: </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找不到油箱在哪边,该怎么停车;加油站的人给指引停下车,又找不到开油箱的按钮,找了一会正准备求救爱人时,同行的伙伴帮忙找到了(当时就觉察出了还是想依靠);加完油后,加油的人又关不了油箱盖,试了半天搞不定,最终还是进商店打了电话,因为说不清楚,加油站又不能视频,正打算把车开远一些进行视频通话的时候,同行的伙伴又看到车底下流出液体,当时就有些害怕(到这时已经被整的完全没有觉察到自己想要依靠和为什么害怕了),第一反应就是手忙脚乱地赶紧拍照片给爱人(当时同伴说了让姐夫给看下,但是那种紧急情况下自己内心是除了爱人不相信其他任何人的,但当时是没有觉察到这一点的)。就在爱人回复“没关系,开了空调往下流水是正常的现象”时,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地。然后把车开到离加油站远一些的地方,和爱人视频通话,在他的指导下,把开关弄好,油箱门关好后,一切OK,内心终于平静了一些。</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此次加油事件虽然刚开始的目的是训练自己承担责任,但是当遇到问题时自己的第一反应还是求救爱人,觉察自己当时虽然没有起抱怨的心,但是很显然出现了害怕和着急的情绪,而且当时被情绪掌控下,完全没有觉察出来。后面再感受整个事情的时候,就想到了老师说过的一句话: </span><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遇到任何事情,看我们怎么思考才有利于自己的成长。</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于是,就有了下面的思考:</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1、这样的状况百出是来磨练我的,当我想要承担的时候,就会出现可以助我成长的磨练</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2、正是因为之前的不担当、不学习,才有加油事件的果。所以说,今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切事情,都是我们之前种下的种子结出来的果</span></p><p><br></p><p>二、洗车事件</p><p> 昨天因为爱人有事出去,说好的一起洗车的时间到了,就开始纠结是要选择自己洗还是等他回来一起洗?觉察到自己又想要“等和靠”的时候,就坚定自己的目标: 在他回来之前搞定(因为我们说好的想在安座位之前清洗干净,自己就想看看不依靠他的情况下,我是否可以完成)。于是,就开始动手,儿子看到后就主动提出要帮我。于是,我们两人用了2小时完成目标。之后觉察自己的内心:<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做了曾经懒得做或者以为自己做不了的事情,有一种力量感</span>——恭喜自己的每一步成长。</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三、倒车事件</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有一天爱人开车进小区的时候退着倒进去小区。如果是之前,我都不会想为什么。这时我就觉察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同时也对他发问。就在他要回答的那一刻,我觉察到他听我说过明天一早要出去,怕我不好倒车,就在我觉察的刹那间,他也是这样回答的。如果是放在以前,内心一定是有些感动的温馨和可靠。但是这一次,我说了谢谢老公后,又和他探讨了一下我的想法: “我也需要自己学的倒车了哇”。爱人问我“学会那么多干嘛去呀?学的越多做的越多”。我直接捂脸又无语——这是我曾经常说的一句话。这时,觉察自己内心是否对他起情绪?——没有,同时自己在反思:</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1、今天我和爱人所有的相处模式,都是我内心深处需要和允许的</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他的保护欲望是配合我的需要被保护(缺乏安全感),他的强势也是配合我拿不定主意的纠结</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一切都是我的问题</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2、今后我也要像爱人学习,在很多细微处都能替别人着想</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3、不管爱人这样做的出发点是什么,但是这也是爱人的一个优点。</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找别人的优点和好处</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感恩老师在这次徒步中的思维指引,让自己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自己在夫妻关系中的问题,更感恩老师通过具体事件的实践指导,让一直迷茫该怎么办的我有了更好的解决方案:</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一切问题都是自己的“心”的问题,也需要用自己的“心”处理问题</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也感恩此次徒步活动中同伴们的案例让我反观到自己的很多问题。感恩一切。</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