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为了落实国家、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工作指示精神,长春市第二实验通达小学领导班子及全体教师展开了大量工作,在实践研究中积累了些许经验。恰逢此时,长春市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组织开展长春市小学线上教学典型案例征集、区域典型经验共享交流活动。此活动是为了及时了解、总结、推广各校在线上教学方面形成的有益经验、有效模式,依托现代信息手段开发和利用网络教育资源,建立开放动态交互的网络教研平台,实现优质资源的交流与共享。一场以“衔接·赋能·融合”为主题的经验论坛如饕餮盛宴般,通过网络呈现在教育同仁们面前。</p> <p> 线上教学同研讨,携手并肩共提升!长达三个月的线上教学时光,我校数学团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并确立了线上教学的“1+2+3”模式:1个中心即确保教学质量不降低;2项能力即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教师的在线教学能力;3种模式即基于已有课程的教学、基于录播、直播的教学、基于已有学习资源的教学”,并借助平台与全市教师分享。</p> <p> 学校对此次网络教学经验分享论坛非常重视,6月2日,开展了区域论坛经验分享的准备会,李海瑛校长在会议上对参加论坛的老师给予了重要的指导。</p> <p> 我校冷艳秋和常瑜两位老师代表二实验通达小学数学团队参与经验分享活动,并顺利进入第二轮——区域经典案例网上分享。两位教师在筹备网络分享活动过程中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仔细研究,力求呈现二小通达人的智慧。</p><p> 无论从案例的撰写,到论坛分享灯片的制作,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字斟句酌,一帧一帧的研究,为的就是如何更好的把疫情期间我们的工作经验展现出来。两位参与分享的教师常常一起忙到深夜,二实验通达教学楼五楼闪烁的灯光,是她们最好的“伙伴儿”。何奎主任从主题的确定到稿件的审阅,都给与了专业方面的指导。</p> <p> 6月4日,两位数学教师就此次线上教学典型经验分享做彩排,李海瑛校长、何奎主任就细节方面进一步指导。为了更好的直播效果,两位老师单独建立直播间进行CCtalk试麦演练。</p> <p> 6月5日下午1:30,论坛在王学娟老师亲切的语音中拉开帷幕,市教研室李博老师就“衔接·赋能·融合”这三部分做重要讲话。</p> <p> 我校两位数学教师分工合作,点—线—面相结合,汇报从整体到部分,各有侧重,相互补充,相互佐证,相得益彰!</p> <p> 冷艳秋老师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阐述我校“1+2+3”模式的实施。课前的准备,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的研究,课件的制作,教学资源的融合,教学方式如何激趣,模拟课堂的演练等细致入微的分享;课中打卡形式的设计,小组分工的明确实施,全方位的答疑策略让人耳目一新;课后多元化的作业体系,优化的作业评价体系,家校共育,双管齐下的合作模式,更是解决了线上教学老师们难以实现的,渴求突破的瓶颈——如何在线上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及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们的经验分享在同行内产生共鸣,获得了更高的评价。</p> <p> 常瑜老师则针对“认识比例尺”一课的网络教学经验进行分享。</p><p> 分别从案例背景分析、案例过程描述、案例总结三方面描述了“课前、课中、课后”的精彩环节。</p><p> </p> <p> 如课前精细的集体备课过程、资料包的发放、导学案的完美设计帮助了课中的问题解决。课前、课中、课后的有机融合。</p><p> 那么,如何让线上教学超越线下课堂,常老师设计了如下几个环节:</p><p> 导学案下发后学生组成小组,同学们进行课下线上讨论、课中对导学案内容进行线上交流。新知部分同学们进行实时展示、对比交流;借助网络播放录播视频、线上抢答方式挑战习题,多种方式的教学活动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p><p> </p><p><br></p> <p> 课后孩子们回过头来再一次回到导学案的习题,运用新知解决问题,使课堂教学内容得到了升华。</p><p> 通过作业反馈,经语音、视频通话、微信、进行一对一、一对多、录视频发班级群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辅导。</p><p> 网络的便捷让我们省去了很多时间,能及时与学生沟通,打到当堂教学,当天反馈,当天辅导的效果。</p> <p> 此次论坛分享的成功,凝聚了我校数学团队三个月以来智慧的结晶,以及脚踏实地,不忘教育初心的二小通达教育人的务实理念。随着疫情的有效控制,小学复课有序恢复中,接下来我校将把线上教学的优秀经验与线下教学有效衔接、有机融合。</p><p> 教育永远面对的是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是我们二小通达人一直努力的方向。站在讲台,就是你我的生命绽放。让我们心怀远方,砥砺前行,共克时艰,为孩子们的未来搭建更广阔的天空!!!</p> <p>策划:李海瑛</p><p>撰稿:常瑜 冷艳秋</p><p>供稿:冷艳秋 常瑜</p><p>审核:何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