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骇河湿地公园良好的生态自然环境,吸引着很多美丽的鸟儿在这里安家栖息。</div><div><br></div><div> 清晨,鸟儿的啼叫,清脆悦耳,宛啭千回。把我们从睡梦中叫醒,倾听这自然的歌声,总会陶醉半响,鸟儿歌声唤醒着我们新的一天开始了。</div><div><br></div><div> 鸟儿的声音,圆润而不单调,有时候是独奏,有时候是合唱,鸟儿欢乐在舞,简直是一派和谐的交响乐</div><div>。</div><div> 湿地的鸟儿有很多,像:白鹭,黑水鸡,喜鹊,翠鸟,麻雀等……它们是人类的好朋友、好帮手。我们一定要爱护它们,为它们多创造一片湿地和树林,造福人类</div><div>。</div> 还有很多鸟儿羞涩的藏在芦苇和树林中,还没有会面拍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的家园才会更美好。<br><br><br> 白鹭:夏候鸟、冬候鸟、旅鸟,体长55-60厘米。体态纤瘦,全身洁白,常栖息于沼泽地、稻田。捕食鱼、蛙、虾、软体动物。呱-呱的叫声十分喧闹,分布在中国各地。 白鹭 夜鹭:夏候鸟、留鸟。头顶、上背及肩等处黑绿色,额和眉纹白色,上体余部灰色,下体均白色,喙黑色,脚黄色。栖息于多水林木洼地。主要以小鱼、蛙及水生昆虫为食。中国东部季风区。 震旦鸦雀:体长17厘米,留鸟。成对或小群体活动于沿海和湖泊的芦苇湿地中,声喧闹活泼而不惧人,对芦苇地严重依赖,栖息在芦苇中。分布在东北、华东的沿海以及黄河和长江流域下游芦苇地和草荡中。 东方大苇莺:体长16-19厘米,栖息于芦苇、稻田、沼泽湿草地,在芦苇或灌木丛中营巢。中国广泛分布于东部、中部、北部地区。 黑水鸡:体长31厘米,留鸟、夏候鸟。成鸟额甲亮红色,体羽青黑色,仅两胁有白色细纹而成的线条,尾下有两块醒目白斑。多见于水生植物茂密的湖泊、池塘及河流中,常在水中慢慢游动,在水面浮游植物间翻拣找食,在陆地或水中尾常不停上翘,不善飞,起飞前常需先在水上助跑一段距离。全国大部分地区适宜生境,冬季在不结冰的地区越冬。 翠鸟:体长27厘米,夏候鸟、旅鸟、冬候鸟、留鸟。体小,上体浅蓝绿色,颈侧有白斑,颏白色,下体橙棕色。栖息于淡水湖泊、溪流、运河等各种水域周围。常栖于岩石或探出的枝头上,突然俯冲入水捕捉近水面的小鱼或其他水生动物。广布于全国各地,在冬季南下越冬。 喜鹊:体长43厘米,留鸟。中等体型,黑白色为主,雌雄体羽相似,黑色部分具蓝绿色光泽。虹膜黑褐色,喙黑色,脚黑色。适应力极强,森林、城乡的多种生境,成对或集群活动,杂食性,多营巢于高大乔木或建筑物上。分布全国除青藏高原外的大部分省区。 丝光椋鸟:体长23厘米,留鸟,雄鸟头部银灰色,颏、喉白色且羽毛在颈部成丝状羽,上背和下体浅灰色,两翼以及尾羽黑色而泛黑绿色光泽虹。膜黑色,喙红色而尖端黑色,脚橘红色。成对或集群分布于有林的开阔地带,觅食于高大乔木上层,也取食于地面。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近几年有向华北扩展的趋势。 小䴙䴘:体型最小的䴙䴘。成鸟头顶和上体黑褐色,颊部、颈部和前颈栗红色,其余下体、胸部灰白色,眼先和喙裂乳白色,身体余部灰白色。虹膜黄色,喙黑色,尖端黄色,脚石板灰色。繁殖和越冬于水流缓慢的湖泊、池塘、、沼泽地,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捕食时常频频潜水,游泳时上体露出水面的部分较多,起飞时需要在水上面助跑。中国东北、西北、华北为夏候鸟和旅鸟,在南方地区为冬候鸟。 白头鹎:体长17-22厘米,留鸟。头部黑色,具白色枕环(亚种枕部无白色),耳羽后部有一白斑,上体灰褐色或橄榄灰色,具黄绿色羽缘,颏、喉白色,胸灰褐色,下体白色。虹膜褐色,喙黑色,脚黑色。栖息于1000米以下的各种林地、灌丛、农田。分布于中东部、贵州、四川及海南岛,近年来向北扩张到辽宁,并在北方形成稳定种群。 麻雀:体长14厘米,留鸟。雌雄同色,顶冠及颈背褐色,成鸟在脸颊后部耳羽附近有显著的黑色斑。虹膜深褐色,喙黑色,脚粉褐色。分布最广、适应性最强的鸟类之一,近人栖息,喜城镇和乡村生境。广泛分布于各地区。 新湖外滩风景区 吉祥如意,自然和谐。 <div>摄影:《阳光影人》-原创</div><div>摄于:2020年6月.禹城骇河湿地</div><div>编辑:2020年6月7日<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