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历史,涨知识】南校区历史功能室展示(六)之“萌神驾到”

🔆

<p>  历史功能室展示篇如约而至。本次展品相信大家一定会非常熟悉,那就是东汉时期的铜奔马——马踏飞燕。在大家的印象中它一定是下图这个样子——英姿飒爽,充满着力量的张扬与质感的古朴。</p> <p>  但是,它的另一面你们看过吗?萌力十足,喜感满分</p> <p>  这反差萌,你们心动了吗?那下面我们一起来细说一下这位萌神的前世今生吧</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马踏飞燕含义</span>】东汉铜奔马,别称马超龙雀、马踏飞燕、铜奔马、马袭乌鸦、鹰掠马、马踏飞隼、凌云奔马等,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东汉铜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重7.15千克。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飞燕。一匹躯体庞大的马踏在一只正疾驰的龙雀背上,小龙雀吃惊地回过头来观望,表现了骏马凌空飞腾、奔跑疾速的雄姿。</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流传历史</span>】1969年,正是备战备荒的年代。9月初,武威县新鲜人民公社新鲜大队第十三生产队的村民正在挖防空洞。9月10日,挥舞着镢头的村民,挖到了坚硬的石头,村民将浮土层刨开后,发现是一块砖头。随即发现了砖头砌的墙体。于是村民们将砖拆开,发现是一个墓室。</p><p> 大队的干部知道了这个消息后。他们带着马灯、武器由地道进入墓室,进行查看。这时发现,这是一个古代的墓葬。一些墓室中,放着铜马铜车,这些铜车马并不是很高。很快,墓葬中的各种殉葬品被送到了大队部。当时,发现墓内有铜车马和其它文物就让生产队会计负责,用麻袋将这批文物搬运到生产队的库房保管,队干部们还列出了一个入库文物清单。尽管如此,村民还是采取了封锁消息的做法。尽管强调保密,但消息还是传到了公社里。新鲜公社书记对此非常重视,他以视察防空洞为由,来到生产队。提出了一个明确说法,出土的古文物,不能变卖,更不能毁坏,要给上级政府反映。至此,这个消息才被上报。</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铜奔马的伯乐</span>】真正认识铜奔马价值的是郭沫若,他是铜奔马的伯乐。当郭沫若第一眼看到铜奔马时,就对铜奔马的造型赞叹不已,认为它既有风驰电掣之势,又符合力学平衡原理,无疑是一件稀世珍宝。据亲历者说,当时,让郭老大加赞赏的两件国宝是唐代金银棺和东汉铜奔马,并且说“这两件拿到北京可以引起轰动。你们好好宣传,我回去也给你们宣传宣传。”后来,铜奔马在北京的展览上才一鸣惊人</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穿越千年的美</span>】汉代雕塑虽然不如秦代的高大与细致,但仍然保持了相当的写实性,相比秦代雕塑的静穆,更多了些运动感。东汉铜奔马也是如此,比例匀称,造型精准,虽然没有过多细节的刻画,却概括性地传达出其基本形体与动势。</p><p> 感谢历史的见证,让我们有幸观赏这穿越千年的礼物,时间随逝,但是关于时间的记忆却被先祖们凝刻于此。光怪陆离间,仿佛听到一声声穿越历史的嘶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