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收时节忆收麦

白发魔女

<p>  时间真的如白驹过隙一般过得飞快!记得二月份疫情期间看到小区花园里的杏花开的灿烂,才几天时间又见枝头黄杏累累。清明节时去家乡扫墓时只见田野麦苗返青,长得正旺,如今却见四野零星的麦子一片金黄!又是麦收时节了,因为家乡早在多年前农民为追求经济效益早把麦田栽成了果树,所以家乡的地里,已经很少见到麦子了。因此曾经热火朝天的三夏大忙已经成为了历史往事。只是也许其他地方的农村依旧有农民在种麦子吧!朋友圈里看到好些文友发的关于收麦子的文章和图片,特别是有几张现在已经很难见到的图片,勾起了我对曾经岁月的怀念!遥远的过去恰似很久前做过的一场梦,只能在回忆里寻找了!</p><p><br></p><p> 七零后的童年是伴着劳动长大的,家务活是每家孩子的都必须干的。因为那个时候农村还是生产合作社,大人白天都忙着去生产队干活,家务活就落在了大一点的孩子身上。七八岁时的我就开始拔猪草,喂鸡娃,拾麦穗,逮蛐蛐(喂鸡)……是母亲的好帮手。</p><p><br></p><p> 我记得在我八九岁时有一年三夏大忙时,父母和哥哥姐姐都去地里割麦子了。我做为家里最小的孩子在家里给一家人做饭,做什么饭呢?蒸面皮子!我记得我腰里系着母亲用家织布做的花格子围裙,蒸好一个面皮子时,我就小心地从锅里提起来,放到厨房的那口大水缸里去。大水缸又高又粗,我根本够不着,我有办法,我在它旁边放一个小凳子,沿着小凳子,我就可以把面皮箩箩放进水缸里去了。</p> <p>  等他们中午回家时,我已经蒸了十多个厚厚一沓的面皮了!得到大家的称赞,我心里觉得美滋滋的!但是父亲却很担心地对母亲说:娃那么小,水缸那么深,家里没人,万一把娃不小心掉到缸里……那是多么危险的事!你们胆子也太大了!我和母亲却不以为然,没当回事。回来上学后学了《司马光砸缸》一课,才明白父亲的担心是有道理的。</p><p><br></p><p> 除了在三夏大忙时做饭外,我干的活还有很多,比如拾麦穗,拾麦穗有在村子街道拾的,有在自己收割完麦子的地里拾的,还有在别人收割完麦子的地里拾麦穗的等等。因为村子街道里不时有拉着麦子的架子车经过,所以街道的麦穗很多。收完麦子的地里,麦穗也不少,有的人家里干活的人少,没时间去拾麦穗,就叫别人去他家地里捡拾。大部分人都是在自己家的地里拾。拾麦穗时我们经常提着担笼,有时候还要再拿一个蛇皮袋子,担笼拾满放不下时,就把麦穗装进蛇皮袋子里,压得实实的。拾麦穗刚开始是小孩子拾,因为小干不了大活重活,就干这些小活。等忙得差不多了,村子里的大妈大婶们就开始拾麦穗了。她们往往跑到比较远的地里去拾。</p><p><br></p><p> 虽然那时候人们已经不是很缺粮食了,但是经历过六零年三年困难时期的父母辈们,对粮食的珍爱深深地影响了我们七零后,那个时候可真是“颗粒归仓”,“粒粒皆辛苦”啊!</p> <p>  我们之所以花那么多气力去拾麦穗,不光是帮家里干农活,还有一个原因是小时候我们每年秋季开学时,每个学生都要给学校交麦子,一个人有七八斤的任务吧!所以我们不能不在放忙假的这半个月里去完成自己的任务。那时候每到收麦子时,学校会给我们放两个星期的忙假,因为每家每户都有麦子,而且老师们都是民办教师,谁家都有麦子,所以忙假是一定要放的。放忙假时,我们不但要帮家里干活,还要抽出时间来完成学校分的任务,否则自己不去拾麦穗,如果在自己家里麦囤去舀麦子,那父母是不答应的。你想那时一家至少三四个孩子,一个人八斤麦子,四个人就是三十多斤呢!所以必须自己去捡拾麦穗。捡了麦穗后,或者把它倒到自己的麦堆里等碾场时一起碾。如果错过了碾场,那就只能找一个棒槌一下一下地捶打了。</p><p><br></p><p> 现在想来,可能那时候给学校交麦子是代替学费的一种方法吧!因为老师们都是民办教师,不拿国家工资的,也许学校给老师用粮食代替工资吧!</p><p><br></p><p> 而大人们在这一段时间,可是忙得昏天黑地,天麻麻亮,一家人就下地趁凉割麦子。我记得我十一二岁时,也开始和父母一起割麦子,割麦子倒不难,但是令人烦恼的是我割不了多久,两手掌就磨出水泡来,所以总是割不了多少。</p><p><br></p><p> 于是我常常去给父亲或哥哥掀车子。八十年代的农村基本没有机械化,全靠人力。割下来的麦子捆成捆后,再用架子车拉到场地里,这时候一个人在前面拉车,后面就需要有人掀车,因为有时候需要上坡。等到麦子都拉到场里,找一个骄阳似火的天气,开始摊场。把麦捆解开来,一圈圈地摊成一个圆弧形。</p> <p>  生产队里最后有了手扶拖拉机,再后来有了大一点的四轮车,等到碾场时,家家追着叫,红火得很。那个四轮车一般转圈碾半个小时吧,碾完后再去另一家。主人家等车开走,一家人戴着草帽,顶着烈日,高挽起裤腿,用铁叉一下一下地翻挑着砸得平展的麦子。这叫“翻场”等到全部翻完了,让挑起来的麦秸秆在大太阳底下再晒一两个小时,再叫来四轮车碾个十五到二十分钟,麦子就彻底碾好了。麦秸秆也变成了发光发白的麦秸。这下该起场了,把麦秸用叉挑起来抖出麦粒,麦秸放一旁,等到全部抖落完,然后推来一个叫“尖叉”的农具,把一堆一堆的麦秸像小山一样的推走,剩下的就是麦皮和麦粒的混合物,把它们扫成一堆,借着风向开始扬场,麦就出来了。摊场的时候最怕天气突变了,往往上半天的时间,骄阳似火,可是老天爷好像自己热得也受不了了似的,下半天时一会儿就阴云密布,雷声隆隆,要下雨的样子。这时候起场的人可真是热锅上的蚂蚁,正抓紧时间起时,豆大的雨点就滚落下来了,只好手忙脚乱地胡乱把麦子扫一堆,拿帆布單了,这时候人全身往往都湿漉漉的,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汗水,再加上起场时麦子里夹杂的尘土都落在了身上,身上脏衣服脏,又脏又累,龙口夺食,名符其实,农民的辛苦难以细述,“粒粒皆辛苦”只有做过农民的人才能真正体会这句诗所包含的农民的艰辛来。</p> <p>  有时候雨来得太急太猛,麦场还没有起完,有可能就被雨冲了,这时候也只好用帆布傓住,等天晴出太阳了再收拾。可是老太爷有时候和人做对似的,三夏大忙期间突然来个好几天的连阴雨,一直下个不停,农人们这时候真是心急如焚,愁得夜里合不上眼。眼看着场上帆布捂着的麦子都快发芽了!一家人的口粮,一年的收成就指望这几天呢,老天却不做美,怎能不叫人心急如焚呢!最苦不过农人了!哪怕吃苦受累,只要风调雨顺,一年的汗水没白流,农人就知足了!</p><p><br></p><p>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农村早就开展了多种经营,没有人光去种麦子了。即使有少量的麦子,都实行了机械化用收割机收割了,曾经的三夏大忙,拾麦穗,起场,碾场这些艰苦的劳动也都永远成为了历史再也难以见到了,只能永远存在于我儿时的记忆里了。虽然农民的日子依然辛苦艰难,但是同过去比起来,不知要好多少倍呢!今天再回忆起这些来,未免有一种忆苦思甜的感觉。我希望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我更希望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农民的日子越过越好,因为最下层人的日子过好了,社会才是真正的好起来了。</p><p><br></p><p> 只是曾经的岁月还是那么的难忘!</p> <p class="ql-block">点击链接收看更多美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2uyu79c0?share_from=sel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读懂《皇帝的新装》已是中年……</a></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201fezvw?share_from=sel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回忆金色的童年</a></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2yeccveo?share_from=sel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普通劳动者(七)残疾孩子妈妈萍嫂</a></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1s05v4r1?share_from=sel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走不回去的路</a></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29kewx56?share_from=sel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我家楼下的那个菜市场</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