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新教育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应该培养出既有着民族情怀,又有着全球视野,既有着本真的生命体验,又拥有全面的科学知识,具有创造能力的未来公民。教师是践行教育使命的使者,我们应先于学生,朝着新教育的目标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素养。</p> 阅读随笔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向世界开一朵自己的花</p><p> 我有幸拜读了干国祥老师的《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我喜欢前言中的那一句:放弃漫步,练习舞步——用新教育有效教学框架约束自己、规范自己,以期达到教育的自由之境,即从心所欲而不逾距。</p><p> 一、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落实有效教学框架。落实有效教学框架,是为课堂奠定一个坚实基础。这个框架的熟练使用,能够让课堂达到扎实有效,而扎实有效,可以说是课堂教学的常规要求,也是基础要求。第二重境界是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是师生重现探索知识的神奇过程。第三重境界是实现课堂知识、师生生活与生命的深刻共鸣。</p><p> 二、理想的课堂是什么样的?课堂的中心,应该是一个问题的提出、理解以及解决的过程,优秀的课堂教学要重视这一神奇的创造过程,是师生围绕着一个“问题——知识——文本”,展开一段发现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旅程。这段旅程的核心是智力的挑战、思维训练,是用知识解决问题时而涌现的惊喜和喜悦。比如,在案例《渔歌子》教学中,学生全诗细读后,干老师先提出问题,然后学生发现问题,反馈了学生的理解情况,干老师让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得出两种“渔父”的象征意义。展现出两幅画面,一种是优美、恬静、和谐,另一种是清冷、孤寂、高寒。从而让学生体会两种人生,逍遥自由快活和孤苦坚毅卓绝。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干老师带着学生发现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有条不紊,循序渐进。不仅顺利的引导学生理解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还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为说写奠定了基础。</p><p> 我们真正关注的不是一堂课,而是整个过程。课程就是道,是被我们用脚走出来的道路。也许过程艰苦,但我愿意付出努力,不为别的,只为向世界开一朵属于自己的花。</p><p style="text-align: right;">——钟鹏英</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新教育》读书心得感悟</p><p> 教育离不开爱。爱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就如夏丐尊先生所说的那样:“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我们的工作和任务是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新人。一位合格成功的教师应学会如何去爱自己的学生。</p><p> 教师爱学生,首先要做到的是尊重学生。自尊心是人的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一旦自尊心受辱,轻者就此一撅不振,重者进而愤世嫉俗。现在的学生普遍在家里被父母长辈溺爱惯了,接受信息的途径非常多而新潮,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处于青春期发育的第一阶段的逆反心理很强,经不起教师的批评和责骂。所以只有尊重我们的学生,尤其是学生的人格,才能拥有一群灿烂的健康向上的学生,也才能为学生所尊重。</p><p> 教师爱学生,其次,要相信每一个学生。为人师表还要能推己及人,以彼之心,度己之腹。一件事情,从某一角度看是不可忍受的,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却未必没有可谅之处。对于个别学生总无法及时完成作业,对于老师而言,这就是一个不认真至少是不重视学习的学生。然而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或许有别的原因,可能是客观原因如家庭因素,可能是自身原因,如这个学生可能上课没听懂,作业不会做。也可能是作业量超出了他能负荷的范围……作为教师,应设身处地思考,才能解决问题。时时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告诫自己,做到为人师表,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赢得尊重,赢得信任。</p><p style="text-align: right;">——钟晓芬</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读《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有感</p><p> 以前,在我的概念里,教室就是教授知识的场所,它就在那里,没有生命。但当我读了《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一书后,对教室这个词语有了全新的认识,原来教室也是可以“长大”的,而且只有“长大”了的教室,它才是完美的。《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一书中的教室不只是书本知识的传授地,它还是孩子们的另外一个“家”。一个人三观的形成中,生活中的家和学校这个“家”对其影响是最大的,那么我们怎么去培养他们去形成自己的三观呢?我的理解就是,要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孩子制定不同的教育方式、方法。我们要做的就是去引导,根据他们的特质,去用合理的方式使他更好的发展。开始的时候,我曾经有这样的疑问:我作为一个普通的老师能够创造这样的教室吗?读完这本书后,我有了答案。谁都想创造出一个完美的教室,但完美没有一个终点,如朱永新教授所说“做,就对了。”新教育是“行”的教育,只有朝向,没有终点,让我们一起朝向完美前行,让我们再一次上路。我们要坚信,只要行动,就有收获。我们终会打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会长大的教室”。</p><p style="text-align: right;">——李莹</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劳动也是教育 </p><p> 寒假我阅读了《养成一生有用的好习惯》一书,我体会到了在教育学生时,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求得真理。</p><p> 记得书中有个为了真实体验,感悟辛劳开展的一个“稻花香里说丰年”活动,带着孩子看收稻,体验晒稻、碾稻,干完活后饥饿的感受,又从大米变成香喷喷的米饭,孩子们发现:米粒比原来的亮,比原来的香,之后这一顿午餐桌上没有掉一粒米粒,也没有剩饭,舍不得啊,因为这是他们从地里辛辛苦苦背回来的。所以日日午餐时的提醒都是收效甚微的,语言是苍白的,情感和实践才是主因!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孩子们深深体会到了粮食的来之不易,节约、不浪费的情愫就会在心里慢慢扎根。</p><p style="text-align: right;">——肖乐</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忙且充实,痛并快乐</p><p> 作为一名刚刚参加工作的教师,工作热情高,精力充沛,认真对待每一堂课,做学习型的教师,做一个快乐的研究者。具体到教育教学中,面前的道路还很长,将会看到各种预想不到的事情。除了要进行教育技能的学习,新课改的学习,还要处理至少三个关系。</p><p> 一是与学生的关系: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是第一要务,先了解原来的日常管理,向班主任以及任课老师询问关于班里的各个情况,比如日常学习生活管理要求、同学们的平时表现等详细情况。遇到问题就积极请教,老师们都会毫无保留的告诉,并且说的非常的详细,不厌其烦。感触最深的就是多表扬学生,为他们的成功激动不已。</p><p> 二是与同事的关系:每个人都nice.手足无措的时候,总有人伸出援助之手,各种帮你支招,鼓励的话语也不绝于耳。最烦扰的事也都一笑带过。向同事学习,尽一切可能帮助同事。</p><p> 三是与家长的关系:充分尊重学生家长,以真诚与平等的态度对待家长,取得他们的信任,争取他们最好的配合,共同探讨对孩子的最佳教育方法,已达到共同教育目的。</p><p> 忙碌并且充实着,痛并快乐着。</p><p style="text-align: right;">——彭玲</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因为魅力,所以美丽</p><p> 最近拜读了朱永新老师的《致教师》一书,深受启发和教育。书中的内容都是解答一线教师工作、生活中的困惑,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针对性地加以剖析、深究。朱老师书中的每一句话都发人深省,引出的问题与话题,每一个都贴近贴紧教育教学的实际,让我感悟至深,深受教益。</p><p> 书中说到爱是教师魅力的源泉,一个教师若有魅力,学生就喜欢多亲近,聆听其教诲,所谓“安其学而亲其师,亲其友而信其道”。袁卫星曾说过,一个有魅力的教师应当“以渊博的知识培养,以科学的方法引导人,以完善的人格唤醒人,以优雅的气质影响人”。而做到这些的根本前提,就是需要师爱。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根据我的教育教学实践,我努力地让“师爱”成为自己教育教学的核心。在班级里,要做到一视同仁,无论是成绩优异的学生还是学困生,做到公平公正。师爱是无痕的,但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生命个体,他们是能深深感受到的。老师热爱理解自己的学生,学生亦会热爱、尊重自己的老师。</p><p style="text-align: right;">——黄懿</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以智慧赢得信任</p><p> 童喜喜曾说,在信息时代,一线教师要想从工作中得到幸福,必须以家校关系为前提,家校合作必然事半功倍,家校分离教育,学校教育不可能成功,名师之所以容易幸福,因为父母对名师的信任,奠定了坚实的家校基础,更多普通老师需要以智慧思量拨千金的经营家校关系,赢得信任,才可能拥有幸福。</p><p> 确实家校合作特别重要,结合学校的一些经验以及听郭老师的讲座,要几点特别要注意:和家长沟通,一定要注意信任、耐心、激励、跟进,特别是有情况及时用电话联系,死缠烂打,不达目的绝不罢休,但是也千万不要让自己的电话成了告状与指责的热线,让父母产生恐惧,要注意说话的语气与态度,让家长与你通话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对网络信息不灵的父母,要及时地传递班级信息给他们,特别是有进步的孩子需要打电话表扬。不仅仅是孩子需要表扬,家长也是需要表扬,让家长们更积极的参与到我们的班级建设中来。比如开学的时候,我邀请家长来一起打扫卫生,很多家长都特别乐意帮忙,然后在班级群里面大肆表扬来帮忙的家长,其他家长看到了的话,就会更积极的参与到班级建设活动中;比如这一次疫情,学生没办法来校上课,学生没有书,我们班组织了爱心送书家长,由他们把书分发到每一位学生的手里,不到半天全班55人全部收到了书。为此我深受感动,只有及时和家长沟通们,真正建立亲密、信任关系,才能真正的让2+5=7甚至大于7。</p><p style="text-align: right;">——肖健华</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随笔</p><p> 寒假读了《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这本书,受益匪浅。我一直有一个问题,教室是什么?读了《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一书,让我明白教室不应该只是知识的灌输地,它是师生共同生活栖居的家园。是孩子们的另外一个家,孩子习惯的养成,三观的形成都受这个家的影响。</p><p> 走进这本书,更坚定了我的教育梦。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帮助孩子成为最完整的人。我想教室之内,还有比分数更重要的人格、品质、习惯的教育,而新教育就是以关注人的心灵成长为根本特征,注重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p><p> 本书里最让我感动的故事就是海门市下余初中“丑小鸭班”的叙事,在“我们共同成长”中我被一个故事——《牵蜗牛去散步》所感动。其实真的越是面对孩子出现的问题,我们越要沉住气。昨天做不好,今天继续做,继续引导他,明天也不放弃。就像上学期,班上一个孩子有偷东西的坏习惯,刚开始证据确凿他都说没有拿,到快要学期结束时,他会承认自己拿了别人的东西,下学期接着引导,是不是就能改变他了呢?谁都想完美,但完美没有一个终点,正如许新海博士所说“完美永远是一种朝向”,亦如朱永新教授所说“做,就对了。”</p><p> 只要行动,就会有收获。有爱心的教师会把自己的教室越变越大。爱是教育的前提,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有一份教育的爱的情怀,用爱心春风化雨般滋润学生的心灵。每个班级都要有适合学生需要的晨诵与午读内容,精心组织好每天的晨诵、午读活动,以完美人格成长为核心价值取向,通过不断完善,贯穿公民教育、礼仪教育生命教育等,把“规则、尊重、责任、诚信、爱心”等基本价值观融注其中,建立完善的人格道德教育系统,并把教室生活聚焦在乐观健康上,聚焦在生命创造上。我们的教学要解放学生的心灵,让他自己去感受;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自己去思考;解放学生的双手,让他自己去做,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自己去发现,解放学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自己尽情去做学习的主人。</p><p> 关注到教室里的每一个孩子、每一个角落,守住每个孩子的心灵。真正爱孩子,才会真正的爱教育。爱教育,才会在教育生活里找到幸福,才会在教室里找到幸福。</p><p style="text-align: right;">——郭慧英</p><p><br></p> 编辑:黄懿<br>审核:定南四小新教育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