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青春,是人生中最美好、最珍贵的一段时光。</p><p> 李大钊说:"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p><p> 谁的人生无青春,谁的青春不芳华?</p> <p> 青春渐行渐远,岁月不可回头。打开泛黄的影集,追忆似水的年华,朋友,我飞扬的青春里,可曾难得遇见你?</p><p> 如果遇见,自是缘分,亦是幸事。时光很慢,青春真好。那时的你,那时的我,那时的天,那时的地,都一定很美很美。</p><p> 感谢缘分,让我们相遇、相知、相信、相处,一起学习,一起工作,也一起成长。</p><p> 朋友,请在照片里细心寻找哟,或许你就在某个站位,你看着远方,我追逐着诗意……</p> 青春是朵最美的花 <p> 世上有朵最美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p> <p> 在那个如火如荼的"八十年代",1981年6月,我初中毕业了。圆圆的脸蛋,矮矮的个子,连我自己都惊叹:这不是电影《闪闪的红星》那个"潘冬子"吗?!</p> <p> 两年的高中一晃就毕业了。学生时代的故事,早已模糊不清,只有毕业纪念册上的这句话,至今记忆犹新:</p><p> "今天是芬芳的桃李,明天是祖国的栋梁。"</p> 我拿青春写明天 <p> 我永远记着一个日子: 1984年8月27日。这是我每次填写档案,仅此于姓名、性别的一个重要栏目--"参加工作时间"。</p><p> 那年花开,我也正是"花季"。我有了平生第一份也是坚守至今的一份工作--"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那年,我18岁,本来踌躇满志,可命运多舛。祖国的新闻战线没有一个属于我的岗位,党的教育事业则从此多了一名新兵。</p> <p> </p><p> 这是我工作后的第一张"全家福",摄于1985年6月23日。照片上的赵老校长和"马眼镜"早已化作春泥,我还继承着他们的事业,做着护花的使者。</p> <p> 那些年,照相的机会不多。感谢这些学生毕业合影,让我留住青春留住你。这是1987年我代的班级--五二班的毕业照。</p><p> 俯身甘为孺子牛,洒向学生都是爱。我的爱给了学生,却再也找不回母爱!我做梦都不会料到,就在这张照片拍了不到一个月,我的母亲就溘然长逝了,没有一句话、一个字留给我。不该承受的生命之重,不曾商量就给了我。我的青春撞了一下腰,多彩年华便从此多了一份灰色的调子。</p> <p> 1988年6月,赤城小学教师合影。</p> 青春恰同学泾川 <p> 1989年9月至1991年7月,我来到邻县泾川,上了两年"民教班"。由此,脱胎换骨成为名副其实的"公家人"。</p> <p> 1990年6月崇信籍学哥学姐毕业,邀约我们在腾飞柱前合影留念。</p> <p> 这是1991年毕业前夕,一群崇信人在宫山脚下留影。</p> <p> 三个新窑人在泾川。</p> <p> 那时青春,恰同学泾川。激扬文字,广播新闻,美丽的泾师校园里,有我闪亮的青春芳华。</p> <p> 校刊原名《晨笛》,可自我接手后,就提议易名《泾流》了。久吹晨笛,难翻新曲。改作泾流,狂妄我的理由很简单:我们也是泾川文学之一流啊!</p> <p> 学校团委书记一看《泾流》办得风生水起,急忙找到我:我们也要有一个阵地啊!学校的广播原来就是播放个通知之类的摆设。我宠宠欲动的心,一经撩拨就迸出办广播站的念头来。做民教那时,我就开始写新闻报道了,还幻想着毕业了当记者呢!</p><p> 广播站办起来了,我是总编辑(还兼着校刊《泾流》主编),刚开始人手不够,还干播音员,集编播于一身,整天忙得够呛的,可同学们都叫我们广播站是"噪音站"。</p><p> 有一天,一件小事却促使大家彻底改变了看法。那天,学校的学生灶饭菜质量的确太差,饭是剩饭,里面居然吃出来了苍蝇!同学们当时和灶夫吵了起来。有几个和事佬说,你敢不敢"为民请命",我义愤填膺地说,有人敢写我就敢播,谁知居然有人写出来了,我也兜着胆子给发了,自然播音员给播了。那天,"进修学校学生灶饭菜质量差"的稿子现场直播时,全校沸腾了,灶夫们捶胸顿足,学生们欢呼雀跃。校长不在,我们也扬眉吐气了一回。后来,校长知道了,我准备着吃官司。可不知怎么的,他只是把副班长(他是广播站副站长)和"本站记者"(写稿人)叫去狠狠地批了一通,可对我这个本站"总编辑"居然一字未问。我至今不知个中缘由,只将校长的名字牢牢地记在心里,感谢朱林章校长,让青春狂妄的我,从此走向成熟。</p> <p> 我们的班干部和团干部。我是学习委员。</p> <p> 这又是我的大手笔。毕业季,9个属马的同学,经我鼓动,来到泾河边的小树林里,留下了一张"九骏图"。</p> <p> 这是一个载着我青春记忆也影响我人生的重要照片--中师毕业照。</p> 扎根教坛著芳华 <p> 摄于1995年6月,我生命中遇见最重要的人。</p> <p> 这是1996年7月五二班学生毕业照。</p> <p> 1998.6.1赤城小学五年级一班毕业合影。</p> <p> 这是当日男生与语文、数学老师合影。</p> <p> 摄于1998.6.3.</p> <p> 摄于 1998.6.3.</p> <p> 1999年4月22日,我应邀参加赤城中学春季田径运动会开幕式。</p> <p> 1999年6月1日,在赤城小学校外操场上,主持六一儿童节庆祝活动。</p> <p> 赤城小学九九届五一班毕业合影。1999.6.1</p> <p> 赤城小学九九届五二班毕业合影。1999.6.1</p> <p> 同日拍摄的五年级两个班全体毕业生合照。</p> <p> 2000年5月,摄于周寨小学。</p> <p> 2000年5月19日,在周寨小学语文课堂上。</p> <p> 2000.5.19.周寨小学毕业生与老师合影。</p> <p> 2003年6月24日教师合影,摄于赤城小学。</p> <p> 同日拍摄的学生毕业照。我的儿子就在其中。这是赤城小学有史以来第一届六年级毕业生。</p> <p> 同日,和儿女在一起。</p> <p> 2004年6月1日,在新窑镇中心小学六一庆祝大会主席台上。</p> <p> 2008年6月1日,摄于赤城小学校园。这是我青年时代在赤城小学代的最后一届毕业生中一群招人喜欢的小女生。</p><p> 等到我第五次踏进这所学校,已经是11年后的事了。我当年的那些同事,有的已经作古,有的退休,有的转行,有的调离。全校20名同事中,举目相望两茫茫,除了老同学李校长,就是小朱和老杨两位美女算是老相识了。我不禁感叹,时间都去哪儿了?</p><p> 物是人非,岁月无情。</p> <p> 从教以来,每年的"六一",我都置身于孩子们之间。</p><p> 置身于孩子们之间,欢乐和温馨紧紧包围着我;</p><p> 置身于孩子们之间,责任和使命牢牢牵引着我。</p><p> 和孩子们在一起,我会忘记所有的不快;</p><p> 和孩子们在一起,我也仿佛回到自己的童年……</p> <p> 原谅我不愿让你看到我老去的样子,就定格在这张照片上,让她留住我芬芳的年华吧!</p><p> 青春不老,芳华永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