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南安籍志愿军战斗英雄马天明

逸水无垠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志愿军战斗英雄马天明</b></p><p><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南安籍志愿军战斗英雄马天明</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b></p><p class="ql-block"> 在纪念扰美援朝战争50周年之际,我们更加怀念前南安市新四军研究会的顾问、志愿军战斗英雄马天明同志。马天明为南安市洪濑人,1945年6月参加新四军,194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新四军战士、班长,解放军排长、连长、营长、副团长等职。1979年5月转业南安,任县革委会副主任,1980年12月任南安县人大副主任,1985年4月离休。1999年2月23日因病逝世,享年75岁。</p><p class="ql-block"> 马天明同志戎马生涯35年,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身经百战,英勇战斗,多次立功。在抗美援朝华川阻击战中,时任一七三团二连排长的马天明,带领两个班,坚守470高地前哨阵地四昼夜,打垮成连成营敌人的冲锋,以伤亡12人的代价,杀伤敌人250多名,威震全军,荣获了战斗英雄的称号。</p><p class="ql-block"> 本文形成于1951年12月,编印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军抗美援朝英模纪念集》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许文讦 推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在华川阻击战中,一七三团二连排长马天明同志带领两个班和一挺重机,坚守四七〇高地前哨阵地四昼夜,打垮成营成连敌人五次大的攻击,以伤亡十二人的代价,杀伤敌人二百五十余名。</b></p><p class="ql-block"><b> 四七〇高地前哨阵地东西宽有两里,有五个小山头连成一线,在山脚下横着一条河,在河上紧靠东头有一座桥,河的对岸百余米就是敌人占领的大山。马天明带着同志们进入阵地后,他仔细地观察了地形,就召开了小组长以上人员的会议,研究兵力布置和具体打法等问题。他说:“敌人想从华川沿公路向北进犯,我们一定要卡住华川城外这个敌人必经的咽喉,给它个迎头痛击。敌人炮火比较猛,我们人也不多。但是只要我们讲究战术,就能以少胜多。”接着他提出了守备部署。我前哨阵地有大小五座山头,与隔河敌人占领的大山相对峙。敌人的山比我们高两倍,但我们阵地中间部分比较陡,敌人不容易攻上来,因此可由三个同志警戒;在右翼有一个比较陡的山坡伸到河边,距敌最近,是敌人攻击的道路,由五班副带一个战士,多准备些榴弹,埋伏在那里;重机枪则架在左面,一则可以支援友邻一排,封锁山脚下的大路,再则又与右面五、六班的轻机枪互相交叉,构成两、三道火网;最后留两个同志掩护重机枪并联络一排;一个同志作排长临时通讯员。五班留下来作为机动兵力。以上部署经过民主研究后,大家一致同意了排长的意见,接着,各班班长回去进行了传达。</b></p><p class="ql-block"><b> 接着构筑工事。马天明来回在各个守备点,跟大家继续研究,启发性的向各人提出许多问题,如:根据当面情况,我们如何打法?你本人应该怎么办?组织大家动脑筋、想办法。因此使每个同志心里有个底,提高了战斗信心,大家说:“有把握把敌人消灭在阵地前面”,不再顾虑敌人兵多,自己人少了。</b></p><p class="ql-block"><b> 第二天上午,大家正忙着加强工事,忽然放哨的同志来报吿:“有很多敌人从对面大山左侧摸过来,最前面有十来个家伙穿着老百姓衣服。”马天明马上告诉大家:“让敌人走到木桥上,集中火力,突然开火杀伤他!”一面又命令据守在中间的三个同志移到左侧重机枪旁,协同开火。马天明看着敌人拥到木桥周围时,他打出第一枪,接着所有火器一齐开火,敌人连山脚也没有到,就遭到了一个沉重打击。</b></p><p class="ql-block"><b> 晚上,马天明吿诉大家说:敌人今天是试探性攻击,明天可能会有更激烈的战斗,大家要加紧准备,把工事加厚些。</b></p><p class="ql-block"><b> 果然,第三天拂晓,敌人就开始了攻击前的炮击,接着又开来五辆坦克。部队隐蔽在工事里,马天明不时地探出身来察看敌人动静,不久就发觉约有一个连的敌人,在五班副阵地前面准备过河了。他马上通知各小组,同时又派五个同志去加强左侧阵地。并告诉通讯员和机枪组长要他们计算杀敌数目。一会儿,敌人爬上前面小山头了,他首先响起一梭子卡品,顿时轻重机枪和步兵火器从左、右、中三方,依居高临下之势,向敌人集中射击。不到十分钟,通讯员张德田高声喊:“同志们,我们已经杀伤敌人四十多个人,打得好啊!”大家情绪更加高了,机枪手扣住扳机简直不想松手。这时还有一股敌人继续向陡坡上爬,五班副和另一个战士居高临下,用手榴弹猛摔向敌群中。敌人乱了阵了,掉头想跑,谁知马天明又早已用机枪火力封锁了木桥,弄得残余敌人进退不得,拥挤在那片开阔地上,爬也不行,卧倒也不行,我们的机枪子弹点名般地射到敌人身上。</b></p><p class="ql-block"><b> 下午,吃足苦头的敌人,不敢再攻了,只以炮火向山头乱轰。晚上,敌人也无动静。马天明就召开会议,小结了当天的战斗。表扬了五个游动作战的同志和五班副的沉着应战,又把明天情况作了估计说:“明天敌人进攻人数可能增多,也可能分几路来攻。因此我们要严密组织交叉火力网,我们确定右面火力交叉点为五班副阵地前面靠山脚的小茅棚;左面的火力交叉点仍旧规定在那条木桥上;正前方的火力交叉点在开阔地上的那棵大树跟前。敌人先到哪里的预定位置,哪里就先开火,大家火力也随即集中那里射击。如要火力转移,听我的卡品枪为记号。”</b></p><p class="ql-block"><b> 第四天上午九时,敌人以两个连兵力在九辆坦克掩护下开始进攻,马天明在前面看得真切,他想:“今天敌人更多了,不能再让他轻易过河了。”于是,等到敌人一运动到河边开阔地上时,就集中火力一阵猛揍。这样一打一停,弄得敌人一会儿散开,一会儿又收拢,一直拖延了两个钟头还过不了河。最后,敌人依靠猛烈炮火掩护下分两路渡过了河。右面的一路已靠近山脚了,五班副的机枪首先打响,马上全部火力集中打向右面。敌人慌乱了。另一路敌人硬着头皮继续爬进,刚爬到预定火力位置,左面的重机火力立即转移到桥上,所有火力也转到左边。这些过了河的敌人,就在火力网里滚上滚下,东碰西碰,分几股向马天明的阵地猛扑了六次,但都在严密的火力阻击下被打垮了。一次,敌人曾向正面小山上摸上来,马天明的卡品枪一响,雨点般的子弹又集中到敌人头上了。直到中午,还没有一个鬼子爬上山来。六班机枪手董希仁报告排长说:“这场激战打死敌人至少有一百多,单我这挺机枪就揍倒了五六十。”各班也来了报吿:“和昨天一样,无一伤亡。”马天明马上进行了表扬,同时又提出:“现在才中午呢。要防止敌人再攻,尤其要注意侧后,千万不要松懈。”下午敌人炮击更猛,阵地上烟火弥漫,碎石、弹片乱飞。机枪打坏了,工事打翻了,掩护重机的两个同志和五班机枪组长牺牲了。马天明马上组织了两支自动步枪代替机枪火力,准备着敌人的进攻。同时,他带了班长去观察情况,研究这三位同志为什么会牺牲的?应怎样避免?互相研究的结果,认为主要因为他们工事盖得不厚,又不沉着,炮击时随便跑出工事来,致遭杀伤。因此今后一定要继续加强工事,炮击时绝对不许跑出来。最后,马天明说:“打美国鬼子是有代价的,我们要化悲愤为力量,记住三位同志的教训,为他们报仇!”叫各班回去传达讨论。并布置五班长马上回到山后,用自动报名方式,动员两名同志补充到六班去掩护重机。不久,团小组长魏恕刚和战士万望苗来了,马天明跟他们说:“六班打得很好,守了三天,杀伤敌人一百多。你们也要好好 打,实现你们立功计划。争取功臣排的光荣称号!”两位年青的战士本来决心很强,经他这一鼓励,更加高兴,拍拍胸脯说:“排长你放心,保证完成任务!”</b></p><p class="ql-block"><b> 遭到重大打击的敌人,一下午没有动静,晚上,除了一阵阵的炮击和“一把抓”胡乱在头上打圈子外,四周都很寂静。马天明带着大家,又趁这个机会,紧张地赶修工事,迎击敌人明天的攻击。</b></p><p class="ql-block"><b> 六月九日,是最后一天的守备了。这天的战斗也最激烈。敌人一下就开来廿四辆坦克,沿着阵地前沿,排成半圆形向山头攻击。九时左右,就发现有两个连的敌人从大山左面绕过来。马天明想:“不管你进攻方向怎样变化,反正总得进我的火力网!”这次敌人先从左面过河,马天明指挥重机枪首先开火,然后按昨天的规律,打他个措手不及。敌人好像投进网里的鱼,马天明指挥火力,从左到右,又从远到近,子弹像狂风骤雨一般,追赶着敌人。被打得走投无路的敌人,最后忽然想出了打烟幕弹办法,接连好几发烟幕弾,顿时烟雾笼罩着整个阵地,视线受阻碍了。大家正在着急,忽听马天明高声喊道:“同志们,沉着气,不要紧,把刺刀、榴弹都准备好,让敌人到了跟前和他拼!”敌人害怕这座山头,爬得十分缓慢。这时,又刮起了一阵大风,当敌人七摸八摸,摸到山头时,烟雾已经消散,等敌人爬近,突然飞出了一阵排子榴弹,四十多个敌人,又倒在阵地前沿了。</b></p><p class="ql-block"><b> 战斗正在激烈进行着,忽然飞来一颗炮弹,落在马天明身旁爆炸了,把他震昏了过去。通讯员叫了好久他才苏醒过来。他问明情况之后,又跑到前面指挥去了,高喊着:“同志们,不要慌, 听我指挥,一定要把敌人打下去!”</b></p><p class="ql-block"><b> 快中午时分了,马天明忽然发现左侧有子弹飞过来。他估计一定是敌人在向一排阵地攻击了。为了侧后的安全,他马上调一挺机枪到前面高峰,与五班战士构成第二道防线;同时把前面全部兵力分成二组,应付正面和左面,自己带一个战士和一个通讯员挡住右面。刚布置好,就见约有两个营的敌人,开始从左前方一排阵地蜂拥而上。五、六两个班全部开火,虽然杀伤了敌人七八十名,但因敌人太多,这时仍有继续涌上来的。在这危急关头,马天明又发出了响亮的号召:“同志们,我们要硬到底!现在开始拼榴弹!”在一阵榴弹中,他考虑:“任务是要我们守到天黑,现在太阳快落山了,一排阵地又失守,眼看三面被包围,后路也将被切断。为保存力量,应向后面高山靠一步。”他指挥机枪、步枪分成三组,且战且退,撤至高山上继续抵抗。在山顶上,一发炮弹又正巧落到他的工事顶上,把他埋在土里,他使劲挣扎着跳出工事,一边打榴弹,一边鼓励大家:“同志们,沉着打呀!我们一起拚榴弹,坚决把敌人反下去!”一直激战到黄昏,他一个人在最后掩护大家向主阵地靠拢。</b></p><p class="ql-block"><b> 在团的庆功大会上,马天明光荣的佩戴上了朝鲜政府所赠的“军功章”,一群跳跃着的朝鲜小学生向他献花——感谢他和他的战友们用鲜血保卫了他们幸福的未来;马天明深深为孩子们的真情而感动。他说:“光荣应该归于在战斗中贡献出自己生命的同志!我在守卫四七〇高地前沿的阻击战中还有许多缺点,这就是我事先没有主动联络一排,预见到一排阵地的情况,因而没有充分地周密布置第二道防线;等到情况紧急时再布置,就显得慌乱,以致使我们也伤亡了十二位同志。这使我想到他们就觉得心里难过。今后一定接受教训,虚心向大家学习,继续努力,争取成为一个智勇双全的战士!”</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本文转载自南安市新四军研究会《隆重纪念抗美援朝战争五十周年特刊》)</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