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蘇若魚

进入这个展厅,已接近参观的尾声,有点儿累了。音乐是极有节奏又迷幻现代的,发现圆形的屏幕,播着不同的动画,似中国画的技法,感觉得出画面似有深刻的寓意,拍了几张照,呆了会儿,好像每屏是讲一个故事,我决定从第一屏开始看。 每一屏是独立的,又相互间有某种关联。有种淡淡的忧伤。共有九个章节,分别为:洞,镜,桃,月,渔,钓,蚀,塔,梦。九个投屏各自循环播放这九个动画章节,使用同一配乐,每个片段 4 分钟长,九个片段加起来共36分钟。动画中霁月风光、关山飞渡的流畅感与视角的陡然变化,令人直堕入一个接一个如南柯迷梦的洪荒宇宙。画中人网鱼、 沉江、捞月、造塔、摘桃……水墨动画的质感与古典意蕴的物象鱼水交融。 40分钟,展厅里几乎就只有我一个人,静静地对着九个屏幕。置身其中的我,悠悠的忧伤,淡淡的幸福。走出展厅,似乎一个广大的世界之门被推开。 这时我才看到作品和作者的介紹。 早晨,《千月》的画面还一直在脑海~ 《千月》的标题语出佛典《四世因果录》:“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千江有水千江月」:月如佛性,千江则如众生,江不分大小,有水即有月;人不分高低,有人便有佛性。佛性在人心,无所不在;就如月照江水,无所不映。任何一位众生,只要他有心学佛,他便会有佛性,任何一条江河,只要有了水,他就会有明月。《千月》取其大气开阔的意象,而略过佛谒指向明确的喻示。 在故事之外的观众得以用上帝视角谛视动画中众生身陷的局中局、迷中迷。相较于吴俊勇以往的创作,《千月》更加内省, 也更为开放,脱离了噼啪作响的火气与依赖社会话题刺激和受众群体追捧的创作心理。作品回归了以外向的景物接引内向的命运的中国传统动画的尝试,在想象上更恣意汪洋。这种尝试在上海美术制片厂出品的作品中也属凤毛麟角,如上世纪 80年代的水墨动画 《鹬蚌相争》、瓷器动画《鱼》。 进一步了解艺术家吴俊勇。 吴俊勇谈到“传统”和“创新”之间的关系。“以前大家一直有个观点,认为创造就是得跟过去的传统完全不一样,可是有一次我带学生去西部写生时,发现这是完全不对的。当时我们从龙门走到云冈,再走到敦煌,看了各个时期的佛教石窟,不同时期的石窟艺术在很多方面的相似与不似让我明白了一点:创新不是对传统的完全背离,而是在继承中的每一次细微的改进。比如布纹形式的一次改变,造像从四分之三脸变成生动的正面,这些都是创新。所有的传统返回源头去看,都是那个时期最新的东西。” 艺术家其实就是视觉艺术的从业者,他必须得有视觉的训练,具备视觉的涵养和视觉再现的能力。现在我们说的‘新媒体’是个很大的词,并且处于进行时,但凡以新技术形式出现的就应该叫‘新媒体’,如果技术过于老旧就不再是‘新媒体’,比如绘画、摄影、录像,其实已经变成了‘旧媒体’。但是,这又回到我们刚才谈到的观点:‘新’跟‘旧’之间没有绝对的分割,在老的东西里注入一个新的元素就会产生新意,也就可以算是‘新’的。这里的标准在于,我们使用各种媒介的时候应该创造出一种新的体验,这才是‘新媒体’的意义。处在这个时代中的人就是进行时的状态,如果有足够的好奇心和表现欲,就能创作出带有这个时代气息的作品。” 我作品中的一切好像都是‘在路上’的状态,这可能就是我对整个时代的感受,每个人都没有根,每个人都在路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内心充满了不安和不稳定感,总觉得是在漂泊。长卷式和队列式的形态一方面跟记忆中家乡经常举行的宗教民俗活动有关,另一方面就像前面说的,每个人都想逃离现在,可是也不知道要去哪里,是种方向的迷失,一种本能地前进或者逃离。” 以展览,开启更深广的学习。我愛这样的状态。在路上。 万里无云万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