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p><p>以前曾看到一篇专门写名茶的文章,作者在文中几次质疑河南真的能产好茶,他到了信阳喝过信阳毛尖之后,武断地认定信阳毛尖是老少通吃的“打通关”茶。</p><p><br></p><p>打通关大家都知道,不过是寻常百姓在酒桌上恣意取乐的一种大众游戏,绝非高雅。 </p> <p><br></p><p> 说实在的,看过这篇文章之后,我心里颇为不爽。河南茶的形像真的如此不堪?河南难道只有信阳毛尖一种茶吗?不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句话是我们敬爱的领袖毛泽东在《农村调查的序言序和跋》一文中说的。所谓南方有嘉木,茶的产地一般是秦岭以南,这我没有异议。且不说信阳毛尖生长在得天独厚的大别山,十大名茶之一的地位不可撼动,单就位于秦岭向大别山过渡带上的桐柏山茶也断然不可忽略呀。</p> <p><br></p><p>桐柏山处于南北气候交汇过度,保存着中原罕见的原始次生植被,有着最为完整的自然生态环境。 据全国高等学校教材《茶树栽培学》载:“桐柏山脉一带山区,唐朝已为著名茶区。”区内山高谷深,瀑泉众多,云雾缭绕,雨量充沛,水质没有污染,腐殖质丰富,十分适宜茶树生长,所产茶叶丰满瓷实,经久耐泡。 </p> <p>清明节前,我应国营茶厂老厂长之邀,在他家那爬满了葡萄藤、紫藤的小院里,沐浴着阳光清风和开得正热闹的紫藤花,细细品尝他刚刚研制成功的福鼎大白和山野茶。福鼎大白是桐柏近年引进的优良品种之一,与一般茶不同,正如才子皇帝赵佶点评的那样:“其条敷阐,其叶莹薄,芽英不多,尤难蒸焙,汤火一失,则已变为常品。”</p> <p><br></p><p>老厂长种茶制茶一辈子,对茶的品质和习性了然于胸,包括制作方法,已达炉火纯青地步,所烹制出的茶叶自然不可以与常品相提并论。 </p><p><br></p><p> 我不太懂得饮茶之道,但见福鼎大白冲泡之后,茎翠叶白,汤色鹅黄中漂浮着青青绿意,很是清爽,忍不住轻轻微呷一口,感觉香味很醇正,入喉淡雅飘逸,香韵如缕。再细啜慢品,更如柔荑轻抚,兰气微吐,通神雅韵在五内弥蔓,顿感禅思如洗,气韵悠长,遍体熨贴。品此茶,宛若在春风如幕的二月,途遇一位花年样华的少女。 </p> <p>真正让我倾心的是山野茶。有人说,茶性是关乎天、地、人的。如今所谓的名茶大都被现代工业文明和商业化围剿,深谙茶道的人士无一例外地感叹,当今真正的好茶,都是些没名没姓的了。而桐柏山野茶,正是这没名没姓、无人调教却品质绝佳的“野丫头”。 </p><p><br></p> <p><br></p><p>桐柏山野茶,大都生长在山间的酥石中,其品性质朴坦荡,没有丝毫娇柔气,生命力极强,正合了陆羽在《茶经》里“上者生烂石”之说,这是一般茶所不能企及的。</p><p><br></p><p>山野茶始终没有被现代人驯化过,一切品质特征皆缘于大自然,除了采摘和制作,断不会带入人为因素。野山茶叶片肥厚阔大,比一般的叶片长,大气勇猛,野性十足,因此经久耐泡。</p> <p><br></p><p> 老厂长又亲手为我们冲上一杯自制的山野茶,透过玻璃杯,看到略显墨绿的叶子呈显出特别饱满的形态,轻轻一闻,纯醇浓烈的香气独特深沉,啜上一口,顿觉绵软清甜,自然而毫无刺激。茶入快肠,沁人心肺,不觉感叹:山野茶,真个是蓬头粗服,不掩国色啊! </p> <p>品着这样的茶,不知不觉,时光就从身后紫藤花的枝蔓间隐去了,看着喝得又要见底的茶杯,忽然想起了《红楼梦》中妙玉讥笑宝玉的情景,一杯为品,二杯即使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驴了。不由得脸庞一阵发热。转念一想,妙玉所说的恐非是这样精致的玻璃杯吧,心中不觉释然。</p> <p><br></p><p> 唐元和九年的新科状元张又新在《煎茶水记》中写了颇有深意的话:“茶烹于所产处,无不佳也,盖水土之宜。”陆羽也曾把天下水质分为二十等,桐柏淮源水位列第九。有鉴于此,我真想让那位怀疑河南无好茶的作者能亲临桐柏山一趟,品尝一下淮源水冲泡的山野茶,看看究竟是不是“打通关”的、流于粗糙的茶。 </p><p><br></p><p> </p> <p> 茶道即禅道。禅道为妙悟,悟道方可顺其自然。现如今,似桐柏山野茶这般自自然然、素面朝天的茶树已经不多见了。即使养在深闺人未识,也终究有名扬天下的那一天。就像普洱茶,在清朝之前,不也被人看做是治边安疆,怀柔服远的一种粗茶么? </p> <p><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杨静,女,河南南阳人。作品散见于《星星》《中国诗歌》《绿风》《延河》《北方文学》《散文百家》《河南作家》等纯文学刊物。出版诗集《栀子花开》散文集《行吟山水间》。河南作协会员,中国乡土诗人协会理事,宛城区政协委员,南阳市政协委员,宛城区作协副主席。</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