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轶事》26 赵鼎新治水功德流芳

音十

<p>(绿树掩映下,“敕授承德郎扬州府通判赵讳鼎新”墓碑肃立 ——赵顺治摄影)</p><p> </p><p> </p><p><br></p><p> 赵鼎新,字耳黄,原平东南贾村赵氏家族九世祖,清乾隆《崞县志》载:“顺治七年拔贡,扬州通判。”</p><p> 赵鼎新致拔贡,源于清顺治五年,大同总兵姜瓖乱省期间,其父赵邻魏为救崞县知县范印心不幸罹难,姜瓖叛乱事件平息后,赵邻魏长子赵鼎新,“范公亲教之”(清光绪续修崞县志《赵邻魏传》),两年后,范公又依相关规定推举保送其到京师深造。 </p><p> 在国子监学习期满,赵鼎新“朝考优等,照例铨选江南扬州府督河通判。”(赵鼎新碑记)</p><p> 通判,如今人们对其很陌生,它是中国古代的官名之一,是辅佐州政的副职,职能是掌管漕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同时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通判由皇帝直接委派,有直接向皇帝报告的权力。</p><p> 那么,扬州府督河通判的责任如何呢?</p><p> 首先,地理位置决定了扬州通判责任重大。在《淮安府志》中曾记载:淮扬“南襟大江,北带黄河,西仰淮留,东俯沧海。期间绵延数千里,诸水注汇,夙称泽国,而运河一线,自南而北,横亘其中”。另据《扬州府志》记载:“江都之河渠,有关用于河防水利者,惟运河最大。”还有《清史稿*河渠志》曾记载:“夫黄河南行,淮先受病,淮病而运亦病,由是治河、导淮、济运三策,群萃于淮安、清口一隅。”</p><p> 其次, 向三总督负责凸显了扬州通判任重道悠。作为属地,扬州通判需向江南总督负责;作为掌管大运河中枢地段的专职官员,需向漕运总督负责;作为治理黄河淮河核心地段的负责人之一,还得向河道总督负责。同时需向三位总督负责的地方官,应该比较少有。</p> <p>  (黄河河道流向图,清顺治康熙时期黄河流向与现在大不相同。)</p><p><br></p><p> 近日偶读两道康熙初年的奏章,可窥扬州通判任上的赵鼎新,当年在治水方面的担当、作为、功德。</p><p> 第一道奏章是顺治康熙年间的重臣林起龙的《请挑浚下河疏》。林起龙,顺治三年进士,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巡抚凤阳,康熙初年任漕运总督。</p><p> 其奏文如下:</p><p> <i style="font-size: 18px;"> 高邮等州县素称泽国,旧以射阳一湖为诸流出纳之所,盖诸水归纳于射阳,泄归于海。嗣因通海水道多被积泥淤塞,下流阻滞,以致水漫民居。冬春消涸,居民尚邻鱼鳖,夏秋泛涨,每致沉沦迁徙,东南大害实无过此。先年议疏浚,屡因工程浩大而中止,未议一劳永逸之长策。臣于莅任之初,仰体仁恩,宣布德意,咨访民生疾苦,已得其概,正欲缮疏入告,为民请命。顷奉明纶,敢不悉心筹划?已特委</i><b style="font-size: 18px;"><i>通判赵鼎新</i></b><i style="font-size: 18px;">等公同会勘,审度情形,应由落潮堡、安丰镇以及柳城、泾口至(一)[益]林等处,直达庙湾,乃入海。正派水旱工程,约有五十二里。自柳城至泾口之五里,开手加工,余俱次第挑浚。所用夫役,多寡不等,已经高邮、宝应、山阳、盐城、泰州五州县认派,应用器具料物,亦五州县印官各议捐俸一百二十两共襄置办,事竣循例题叙再议。以通判</i><b style="font-size: 18px;"><i>赵鼎新</i></b><i style="font-size: 18px;">总董。其工成完之日,不但各邑生灵得免沉沦之苦,即应完国赋亦必易为输将,国计民生,两有利益。</i></p><p> 此奏章收录于《淮安府志》。中国河患由来已久,治河的焦点莫过于黄河淮河。由于明末清初战乱,河堤失修,羁傲不训的黄河,喜怒无常的淮河常常肆虐,让当地百姓无所适从。大运河与黄河、淮河三河南北纵横交错,如果黄河决堤不能堵住,则淮河泛滥,淮河受害则牵涉到大运河成灾。这条清代漕运的水上生命线,一旦梗阻,粮草难行,兵马不动,严重威胁着国家安全。而治理三河,必须从受害最严重、最艰巨处入手。按照这个思路定式,在康熙初期,漕运总督林起龙于是上奏朝廷,拟对三河交汇区域的河道进行一次大规模的疏浚,从奏文中可知,林总督和赵鼎新已对这项国家级工程的前期工作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和周密的规划,包括工程勘察、人力协调、财力分担、物料来源等。更重要的是林拟委以赵鼎新为这项巨大工程的总负责人,足见赵鼎新能力非凡。</p><p> 另一道奏章亦为顺治康熙年间重臣朱之锡的《申明激劝大典》。巧的是朱之锡与林起龙一样,同为顺治三年进士,太子少保,兵部尚书,不同的是朱任河道总督。</p><p> 其奏折曰:</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 </span><i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 扬州府管河通判</i><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i>赵鼎新</i></b><i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河清水利,修举废坠,无不悉心筹画而艰难不辟,尤见任事之勇。系扬州道杜恢开报。</i></p><p> 《申明激劝大典》收录于《河防疏略》。《河防疏略》是“河神”朱之锡担任河道总督10年期间时有关制河的奏稿,共有20卷。“河神”朱之锡治水以严厉著称,奖罚并举。一方面严管河员的专职管,他每年年终要经过一次考职,对不称职的及时弹劾,另一方面,对在治水工程中表现积极的官员十分珍惜和爱护,他也上奏朝廷,甚至有连续五次向朝廷奏疏《申明激劝大典》,隆重奖励河属各有功之臣。因此,在治河工地上不断出现清官好官。朱的近百篇奏疏,全部被朝廷采纳。这个涉赵鼎新的奏折,溢美之词尽管区区25字,却高度评价了赵鼎新在扬州督河通判任上恪尽职守、积极谋划、不惧艰险、勇于担当的所作所为。</p> <p>(扬州淮安段大运河图)</p><p> </p><p><br></p><p> 赵鼎新毕其一生呕心沥血治水浚河。《赵翁碑记》刻载,有关衙门念其 “劳苦功高四字,后甫报升护理徽州府(今黄山市)知府”,本人却因积劳成疾 “而病终,官署扬人为之裁制锦屏送柩归里。”</p><p> </p><p> </p><p> </p><p> 初稿于2020.6.6(周六)</p> <p>(善护山 王银田摄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