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 青岛的馆陶路也是德式建筑比较集中的地方,现在叫“德国风情街” 。青岛因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德租借的性质,也使的无数文化名人在此驻足,像康有为、胡适、闻一多、梁实秋、沈从文等都在青岛留下过足记,请继续欣赏青岛老房子的故事。<br>十四、馆陶路及周边<br>1、横滨正金银行青岛分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横滨正金银行青岛分行旧址位于馆陶路1号,建造于1919年,占地7.17亩,建筑面积1787平米,大楼在正立面造型上,试图体现出一种当时的金融权威的意向,以8根方形花岗岩壁柱和凸檐金字塔型山花展现的仿古罗马神庙的手法。建筑上部大厅高5.5米,厅内有方型藻井。二层的正金大楼整体呈长方形,同时建有阁楼和地下室。现为青岛银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2、麦加利银行 :</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麦加利银行青岛分行旧址位于馆陶路2号,麦加利银行,又名渣打银行。麦加利银行青岛分行成立于1925年。两层的正方形建筑如今依然保存完好。建筑底部建有半层高地下室,屋顶设阁楼层,因此看上去更像是一座四层建筑。建筑外观简化、朴素,风格代表并不明显,具有现代主义的特色。</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3、三菱洋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三菱洋行旧址位于馆陶路3号,建于1918年,建筑面积2236平米。三菱洋行原是日本三菱商事会社青岛支店营业大楼。建筑的三段式特征明显。八根巨大的爱奥尼克石柱贯通上下层,柱础直抵基座上一层平台,柱头直顶上方厚重的檐部。建筑用花岗石砌筑,雄壮坚固。现为青岛纺织总公司。</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4、青岛汇丰银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青岛汇丰银行旧址位于馆陶路5号。是一座简约的欧式建筑,建筑立面以十字路口中心向两侧自然展开,一二层的表面的弧度十分圆润自然,面向馆陶路和吴淞路的立面各有一座山墙,风格各异,但都在正上方开老虎窗。三层为阁楼层,罩孟莎式屋顶,具有德式风格的特色。现为汇丰苑大酒店。</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5、朝鲜银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朝鲜银行青岛支店位于馆陶路12号。建于1930年,欧式建筑,总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矩形平面,地上两层,地下一层,东南两面临街,室内大厅650余平方米,高约8米,天花板顶部均用图案花饰,过厅地面彩色石面,以侧窗及顶部采光,宽敞明亮。外墙以大门为中心,依次向两边展开。建筑一层开有与大门同宽的窗洞,上圆下方,边缘用花岗岩条石精致装饰。二层则并排开有小窗洞,无任何装饰。现为中国工商银行网点。</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6、齐燕会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齐燕会馆位于馆陶路13号,由傅炳昭倡建,1907年落成时德国总督与山东巡抚皆出席庆典,大门两侧楹联为学部侍郎刘廷琛所提:“齐鲁为礼义文物所宗、谁使海邦同被化,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我来田岛问英雄。”,后河北省天津籍的成通号经理朱杰加入,故于1922年改名为“齐燕会馆”。1925年孙中山逝世青岛追悼会、“五卅”青岛集会均在此举行。1938年1月日本第二次占领青岛后,齐燕会馆被日军强占,改名“兴亚俱乐部”。解放后,这里曾是曾海军招待所,现为海军驻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7、取引所:</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取引所位于馆陶路22号,建于1920年,欧式建筑。初为日本人管理的证券、纱布、土产、钱钞四个交易市场,由日本人三井幸次郎设计。</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8、日本工商议会所旧址:</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日本工商议会所旧址位于馆陶路24号,始建于1938年,占地 2573平方米,建筑面积3447平方米,建筑平面呈“L”形。原先是中国人创办的国货市场,在第二次日占期间被强占,作为日本工商业团体组织的办公楼。抗战胜利以后,这里成为国民党军队中军官组织的“励志社”。解放后由海军征用,现在则是青岛大学心血管医院。</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9、 日本大连汽船株式会社:</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日本大连汽船株式会社青岛支店旧址位于馆陶路37号,始建于1927年,欧式风格,建筑面积4123平方米,现为中远(COSCO)办公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10、丹麦领事馆(宝隆洋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丹麦领事馆(宝隆洋行)位于馆陶路28号,建于1923年,青岛宝隆洋行的经理是丹麦人赵亨生,他还长期兼任丹麦王国驻青岛的领事。现在是一家青年旅馆——巢城青年旅舍。</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11、德国海员公寓:</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位于馆陶路41-43号,是馆陶路上唯一的一栋德国公寓,没有挂什么牌子。刚解放时为海关宿舍,一层楼有两个单元,墙很厚,门也是很厚的木头门。09年曾不幸失火,原以为很难存留,所幸德国街改造使其焕然一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12、三井物产株式会社青岛支店:</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三井物产株式会社青岛支店位于堂邑路11号,始建于1920年,占地面积约1466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980平方米。三井物产株式会社是日本的跨国公司,总店在日本东京,在世界上有伦敦、汉堡、纽约、孟买等一百多家支店。同时经营各种保险业务。在很大的意义上可以说,日本三井物产对于从上世纪10年代到40年代的青岛物流商业是处于垄断地位。抗战胜利后,因为当时青岛是中央直辖市,这里作为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鲁青分署的办公地点。建国后,这里作为青岛五金矿业公司。现为青建集团的办公大楼。</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十五、济宁路、安徽路<br>1、美南浸信会:</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美南浸信会是青岛早期设立的一个教会,创办人为于墨林,1927——1945年间先后有美国传教士崔怡美、道哲斐、纽敦、葛纳理、孙约翰任该会牧师。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被日伪管理,1942年5月底始得正式聚会。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孙约翰重来任牧师。1958年基督教合并后,该堂为联合礼拜聚会点,为乐陵路浸信会,松山路浸信会,平阴路浸信会,河南路耶稣教会等均合并于此聚会礼拜,以后又有河南路32号聚会点(卫理公会)等亦合并于此,1965年停止。</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2、福柏医院:</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福柏医院旧址位于安徽路21号,由同善会欧洲人协会出资,1906年始建,1907年竣工开业。医院占地8432平方米,建筑面积1363平方米。1946年冬,阁楼因失火焚毁,遂于次年用4万美元将阁楼改为平顶式三层楼。建成后的福柏医院由德国人主持院务,医院中的外籍西医多是以传教士身份来华的。医院的护理工作,也都由欧籍女护士担任。日占初期,青岛的医院由军政委员会长直接管理,1917年10月民政部设专任医官掌握医务。这时,教会医院则由各教会自行管理。1922年12月北洋政府接管青岛后,医院归督办公署管理。1951年12月,福柏医院改为青岛市人民医院。现改为青岛皮肤病防治院。</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十六、南海路、福山路<br>1、 海滨旅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海滨旅馆位于南海路23号,是青岛旅店业股份公司1903年至1904年投资建设的。是青岛本地最早的假日旅馆。1912年秋天孙中山在青岛停留的时候,曾选择入住这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2、 康有为故居:</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康有为故居位于福山支路5号,始建于1899年,是一座德式建筑,德占时期是德国驻青岛总督府要员的官邸。</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1917年,康有为第一次来青岛观光后赞誉青岛是“青山绿树,碧海蓝天,不寒不暑,可车可舟,中国第一”。</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1923年,康有为再次来青,购得此楼,取名“天游园”。</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1927年3月31日康有为先生病逝于天游园。原葬于李村象耳山,文革期间墓地受到破坏,1985年墓地迁到浮山南麓,碑文由康有为先生的弟子、艺术家刘海栗撰写。</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3、捷成洋行别墅:</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1904年捷成洋行委托F.H.施密特公司建造了这栋别墅,位于维多利亚湾(今汇泉湾)别墅区的栖霞路上。</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这是一栋欧洲田园风格别墅,看上去十分雅致,现为青岛市公安局幼儿园。</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4、法国领事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1929年法国在青岛开设了驻青领事馆,馆址位于栖霞路5号,但这栋楼是何年建造的,由谁设计已经无从考证。“法国在青开设领事馆的时间长达20年,还曾迁至栖霞路2号、8号,但在5号的时间最长”,当时法国在青岛的侨民不多,远逊于日、美、英、德等国,企业也仅有万国储蓄会、法美保险公司等几家,但每年夏季,会有法国人来青岛度假,法国在远东海军舰艇上的官兵也经常在夏季来青岛上岸休假。</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5、洪深故居:</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洪深(1894—1955)故居位于福山路1号,洪深:江苏武进人,中国电影戏剧理论家、剧作家。1934年洪琛来青岛,接替梁实秋任国立山东大学外文系主任,租宅在这里。洪琛的父亲洪述祖来青岛曾有别墅,名“观川台”,但被日本统治者没收。他结合家庭遭遇及当时青岛的屈辱史,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电影文学剧本《劫后桃花》,由当时的明星公司拍摄,由电影皇后胡蝶主演。洪深从中国话剧和电影的草创时期开始,就进行了编剧、导演、表演等全面的实践和理论探索,是中国现代话剧和电影的奠基人之一。</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位于青岛百花苑的洪深先生雕像:</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6、苏雪林旧居:</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苏雪林旧居位于福山路2号。苏雪林(1897年3月26日—1999年4月21日,享年102岁)现代女作家、文学研究家。她的著作颇丰,其中有小说散文集《绿天》,历史小说集《蝉蜕集》,自传体长篇小说《棘心》,散文集《屠龙集》,散文评论集《蠹鱼生活》、《青鸟集》,历史传记《南明忠烈传》,回忆录《文坛话旧》、《我的生活》、《我与鲁迅》,戏剧集《鸠罗那的眼睛》,专著《二三十年代作家与作品》、《中国文学史》,古典文学论著《唐诗概论》,论文集《蠹鱼集》,以及《苏绿漪佳作选》、《苏雪林选集》等,另有一些译作。苏雪林的创作常写个人生活经历,笔致秀丽畅达,不乏女性作家温婉、幽丽的气质。苏雪林是30年代直接记录青岛的文字最多的作家之一。有《岛居漫兴》20篇和《劳山二日游》9篇,对福山路、汇泉海水浴场、湛山精舍与水族馆、中山公园、太平山、万国公墓、太平角、栈桥和北九水、王哥庄、白云洞、明霞洞、上清宫都有描写 。</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7、沈从文故居:</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沈从文(1902—1988)故居位于福山路3号,湖南凤凰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家和历史文物研究家。1931年至1933年沈从文在青岛大学中国文学系执教期间在此居住。1932年巴金来青岛时亦住沈从文寓所。沈从文在此先后创作了《从文自传》、《记丁玲》、《三个女性》、《月下小景》、《八骏图》等名作,代表作《边城》也是在这期间酝酿而成的。</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位于青岛百花苑的沈从文先生雕像:</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8、陶善欣宅第:</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陶善欣宅第位于福山路8号,建于1931年,由日本建筑师三井幸次郎设计。</font></h3> <h3>9、毛汉礼故居</h3> <h3> 毛汉礼故居位于福山路36号,毛汉礼(1919~1988)中国物理海洋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二十年代毕业于大东公学, 四十年代毕业于浙江大学, 后赴美留学,获加利福尼亚大学海洋学博士学位。 1954年回国,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所长。毛汉礼首次提出浅海跃层的研究方法,系统阐明渤海、黄海、东海的水文特征概况。论著有《海洋科学》、 《中国近海温、盐密度的跃层现象》等,译著有《动力海洋学》等,共计500余万字,为我国海洋科学的奠基人。</h3> <h3><font color="#010101">10、宋春舫故居:</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宋春舫故居位于福山支路6号的,即褐木庐。在中国现代藏书史上,宋春舫堪称一位享有世界声誉的藏书家。他主要收藏戏剧类书刊,曾享有“世界三大戏剧藏书家之一”的美誉。宋春舫(1892-1938),浙江湖州人,生于书香门第,家资极富。13岁考取清末秀才,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1914年留学瑞士。留学时遍游欧洲,精通英、德、法、拉丁多种文字,回国后曾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为现代中国早期著名戏剧理论家、剧作家。著有《宋春舫论剧集》共五集。1928年夏,宋春舫辞去北大教职赴青岛,任青岛观象台海洋科科长,后一度代理过观象台台长。在宋的大力筹划下,1932年建成了青岛市水族馆,1937年建起了青岛海洋研究所。在从事海洋科学研究的同时,宋春舫念念不忘戏剧。1931年,他“斥金四千,始建褐木庐于青岛之滨”。褐木庐主藏国外原版戏剧书刊。所谓“褐木庐”,并非褐色,也并非木结构,其实是Cormora之音译,而“Cormora”指的是宋春舫喜欢的三位西方戏剧家,Cor即高乃依Cormeille,Mo即Moliere莫里哀,Ra即Ra-cime拉辛。据1932年编成的《褐木庐藏剧目》,藏书近万册。不少在国外不易见到的珍本,在褐木庐中却有收藏,以至有国外学者写信向其借阅本国图书之事。这座私人藏书楼不仅成了青岛的文化磁场,而且成了世界性的戏剧文化地标。1936年,宋春舫买下此前是洪深故居的青岛福山路1号,把褐木庐搬了过去。1937年年底,宋春舫离青去沪,不久即病逝。遗憾的是仅46岁就英年早逝,“褐木庐”的藏书大多散失,北京图书馆尚有其部分遗存。当年,国立青岛大学聘他为兼职教授,青岛市政府聘了两名“参事”,其中之一就是宋春舫。他还在金口一路开办了一家万国疗养院,有房间25间,亦兼充旅馆,胡适来青岛时就住到那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11、熊希龄故居:</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熊希龄(1870-1937)故居位于福山支路12号,湖南凤凰人,教育家和慈善家,曾任中国红十字会会长,1936-1937年在此居住。</font></h3> <h3>12、周叔迦故居:</h3> <h3> 周叔迦(1899-1970),安徽东至人,佛学家和佛教教育家。1929年在青岛开办佛学研究社,后与叶恭绰等倡建湛山寺。</h3> <h3>13、丁惟汾故居:</h3> <h3> 丁惟汾故居位于齐河路4号,丁惟汾(1874~1954),山东日照人,音韵学家和藏书家,中国同盟会首批会员。1908年倡办青岛震旦公学,1923年创办胶澳中学。斋号“诂雅堂”,有《毛诗韵聿》《诂雅堂丛集》等著。</h3> <h3><font color="#010101">14、孔祥熙别墅:</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孔祥熙别墅坐落于太平角四路与郧阳路交汇处。面瞰大海,位置绝佳,且造型美观,曾作为植物园办公楼。</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孔祥熙认为青岛是中国城市中最适宜居住的,在太平山南麓修建郧阳路时,他在山坡上购地建了别墅。也是在王正廷推荐下,孔祥熙成为国际奥委会的第二位中国委员。</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蒋介石成立南京国民政府后,孔祥熙屡任高官,掌握财政大权,很少到青岛来。他的女儿孔四小姐曾住在这里。现为园林管理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十七、香港路、鱼山路等<br>1、 德国伊尔蒂斯兵营:</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伊尔蒂斯兵营旧址位于市南区香港西路2号。建于1899~1901年,为德占青岛时三大兵营之一(另二座为俾斯麦和毛奇兵营),座落在太平山南麓,依山面海。占地面积65932平方米,有兵舍、官舍各两栋,平房20栋,总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砖石木结构,德国军官米勒上尉设计。现为北海舰队驻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2、德国俾斯麦兵营:</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此楼建于1903年,位于海大校园内,建筑面积为5865平方米,为德国侵占青岛后建的俾斯麦兵营营房,属德国新哥特式建筑。1914年后曾为侵华日军兵营。1924年起先后作为私立青岛大学、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校舍。1937年再度被侵华日军占为兵营, 1945年抗战胜利后又一度为美国兵营,1949年收为山东大学校舍。1950年曾称为“大众馆”,1985年定名为“水产馆”。 </font></h3> <h3>3、德国毛奇兵营:</h3> <h3> 建于1899年,位于毛奇山(今贮水山)以东,以德军总参谋长毛奇的名字来命名,是德国三大兵营最简陋的一座。据记载,1905年11月,代理总督凡•希麦恩与山东巡抚杨士骧在济南达成的撤军协议,德军驻胶州和高密的军队撤离中国的城镇。 1906年,德国开始为这些撤回的部队修建兵营。毛奇兵营主要安置高密撤回的海军第三营骑兵连的,耗资50万马克。军营建成后,除了骑兵连,帝国海军第三营的机关枪连、工兵连和海军野战炮兵连也相继入住该营。1924年8月23日,日德战争爆发。11月7日清晨6时许,德军在信号山挂白旗投降。11时,德军代表在毛奇兵营的骑兵营长官邸内向日方递交降书。11月16日,日军举行入城仪式,全面接管青岛。11月20日,日军将毛奇山改为若鹤山,毛奇兵营也被改为若鹤兵营。1922年12月10日,青岛主权回归。1924年初,私立胶澳中学在毛奇兵营内成立。但没过多久,这里便被北洋陆战队占领。学校只好迁往湛山脚下的伊尔提斯兵营。1931年,沈鸿烈就任青岛市长。1933年8月,将其创办的葫芦岛军校迁到此地,并改名青岛海军学校。1937年11月,青岛海军学校内迁,1940年初在四川解散。1938年1月,日本再次占领青岛,该兵营军再次成为日本海军的营房。抗战胜利后,这里又先后成为美海军和国民党军营房。1949年6月,青岛解放后,仍为部队使用,俗称海军大院。房子一直没有维修,比较破旧。据说现在已经拆除。</h3> <h3><font color="#010101">4、化学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中国海洋大学的化学馆建于1937年,化学系成立于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时期。1936年11月14日,国立山东大学建筑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商定化学馆地址及建筑事宜。1937年1月19日学校向国民政府青岛工商呈送化学馆建筑图样,并申请建筑执照,获呈准。2月8日执照发下,经公开招标由青岛新慎记承建。面积约2400平方米,于7月落成并交付使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化学馆竣工后,国民政府教育部长王世杰为其题词“实学渊泉”。日本第二侵占青岛,山东大学内迁四川万县,化学馆成为日本兵营的一部分。1945年抗战胜利后,成为美国海军陆战队兵营的一部分。1946年国立山东大学在青岛原校址复校。1948年,美军撤离后,化学系再度迁入化学馆。后学校历经变迁,经历了山东大学、山东海洋学院,青岛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时期,一直为化学系,后扩建为化工学院的院址。2006年,化工学院才迁入新建的崂山校区化学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5、 海大“六二楼”:</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建于1921年,为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岛时日本中学校舍,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收为国立山东大学校舍,此后长期作为校办公楼和医学院教学楼,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为纪念这一天,1950年命名为“六二楼”。</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6、闻一多故居:</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闻一多故居位于青岛市鱼山路5号中国海洋大学校园东北角,该建筑建于20世纪20年代,具有南欧建筑风格,砖石结构,地上两层,有地下室和阁楼,屋顶呈四面坡状,占地面积214平方米,建筑面积607平方米。闻一多住于南面一间房子,面积约20平方米。1930年8月,他应聘来到青岛担任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中文系主任,一直到1932年夏,就住在此楼内,故此楼又称“一多楼”。</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未完待续)<br> 王岩 2016年6月22日</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