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一直很喜欢余光中的诗“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每每读到此,便会浮想联翩。我的爷爷在那头,我们在这头。尽管从未谋面,但在唯成份年代,仍如打着烙印一般,影响着我们的成长。抗战时期,爷爷携父逃难入川,后又携大部分家人返宁迁台,把正在读中专的父亲及其姐留在了四川(姑妈当时已成家),从此他乡是故乡。因为历史原因,父亲与姑妈从不愿谈及父辈祖籍之事,我们也只是填表所知籍贯江苏镇江。爷爷走了、父亲姑妈走了,他们把老家先祖的历史也带走了。草木皆有根系,我的根在何方……</p> <p>老家,只是一个朦胧的概念,在一个遥远的地方,是我和父辈魂牵梦萦的地方。寻根问祖是我们两代人最大的心愿,为此,我们和姑妈两家人经历十多年的寻找,并经过众多朋友的帮忙,终于找到了宗族亲人。</p> <p>长漂队员杨欣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帮我们查到了爷爷的资料,(爷爷是上世纪20年代的北大生)方知爷爷是扬州人,我们寻根有了方向。接着朋友帮忙联系上了家族老辈常敦流,我们找到了宗族人。恰逢宗族人重写百年家谱,我们进了家谱,知道了自己的根。</p> <p>查到这些资料上有爷爷的名字。</p> <p>寻根问祖,追本溯源。川中漂泊三代,散落两岸和异域。多少次梦回故乡,父辈一生的期盼,替父回家,我们开启了淮扬之旅。</p> <p>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扬州从古至今都是一座美丽的江南名城。一马平川的大地,一路金色绵延的麦田,河湖交错,水网纵横,田园村舍,如诗如画。</p> <p>为我们的归来,宗族亲人们做了周密的安排,宗亲常亚俊机场接上我们后直接去了江都高汉常氏家族祠堂原址(现村委会,祠堂文革中遭遇毁坏后拆除)。</p> <p>常氏祠堂,原名”忠武堂”。从明代建成到1973年拆除,有400多年历史。常氏祠堂古代是家族文化的灯塔,现代是族人浓浓的乡愁。祠堂见证了历史的沧桑,传承了忠武家声。</p> <p>祠堂原址,宗亲们摆好先祖灵位,在族亲们的陪同下,我们开始祭拜先祖,认祖归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此时鞭炮声响起,我们与宗族亲人们相认,共同祭祖。</span></p> <p>虽与宗族人是初次见面,但全无陌生感,毕竟血脉相承,血浓于水。</p> <p>祭祖后驱车江都嘶马镇(我祖上可能系这一支),进入老哥常本华家,犹如回到了自己的家。</p> <p>在老哥家门留影。</p> <p>老哥与我父亲姑妈太相像,看见他,我就知道根基在哪儿了。</p> <p>血脉相承——宗族人相似度高,亲切感由然而生。</p> <p>在老哥家翻看保存的同治年间家谱,共叙家族渊源,颇多感慨。</p> <p>傍晚,途经江泽民(扬州人)题字的龙川大桥进入江都。</p> <p>在江都大酒楼,族亲常亚俊宴请我们,品尝正宗的淮扬菜。</p> <p>中国四大菜系之一的淮扬菜,确实名不虚传,扬州炒饭、狮子头、盐水鹅、小龙虾、红烧鳗鱼等食材鲜活,制作精致,滋味醇和。</p> <p>每逢春节,最喜欢到青神姑妈家吃姑妈做的狮子头。姑妈做狮子头很讲究,肥瘦各半的猪肉,外加好酒、蛋清、姜、葱等。焖蒸后的狮子头香味诱人,肥而不腻。今餐桌上的狮子头与姑妈做的味完全一样,可见当年姑妈的思乡情结,上一辈的心酸史啊……</p> <p>清晨,扬州三大春茶社之一冶春茶社,有着两百年以上历史的茶社。</p> <p>古典式的建筑,临河水阁数间,曲廊相接,相掩于清溪翠柳之中,颇为幽静。</p> <p>宗亲为我们预定好一临窗位置,捧一杯香茗,看窗外游船驶过,聆听着院内扬剧演唱,惬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各种淮扬细点,香酥爽口,甜咸兼备。蟹黄汤包味</span>太爽。</p> <p>扬州个园——两淮盐商总督黄至筠的私人园林。</p> <p>园内多种竹,主人特别爱竹,竹叶形似“个”字,故名个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园内长长的银桂夹道,取名“迎贵”之意。</span></p> <p>巷两头宽窄不一形似棺材,喻升官发财,园内处处构思奇巧。</p> <p>悬于个园书房的传世家训——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惟俭与勤。</p> <p>园内的四季假山,运用不同的石头,表现春夏秋冬四季景色。游园如历四季,是扬州园林中最具特色的一景。</p> <p>瘦西湖——扬州著名景点,有着“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誉,乾隆六下江南必去之地。</p> <p>漫步春柳长堤,眼前一道绿色的湖水,没有那般宏阔,却是一派画中景象。远处楼台掩映,近处绿树成荫,俨然一幅天然秀美的国画长卷。</p> <p>顺湖而行,每每被美景惊艳,各种造型的桥,横跨蜿蜒曲折的湖身。</p> <p>怪石嶙峋的春波桥,艳丽的小红桥,五个亭子的五亭桥,在沿岸亭台水谢林木葱郁的衬托下,更显秀丽精巧。</p> <p>因杜牧的一首“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而闻名的二十四桥,如今是扬州的风景名片之一。</p> <p>在宗族亲人的安排下,我们到了南京,入住国民党时期的中央饭店,此地的宗亲特意选择台湾厅相聚。</p> <p>与南京宗族亲人相聚,席间频频举杯,共述亲情。</p> <p>宗族亲人精心接待,连喝的酒也是特制的味美醇香的常氏家酒。</p> <p>晚辈常大清南京审计学院青年教师,常氏家族的佼佼者。大清31岁开始编写家谱,历经数年,查阅大量资料,行程万里,走访众多族人,呕心沥血,编写出百年家谱,由此把江苏几地的族人联系在一起。没有大清的努力,我们就无法寻根。常氏家族幸有大清这样的后辈,宗族得以团聚壮大,长江后浪推前浪。</p> <p>南京秦淮区常府街——系明代皇帝赐予常氏家族的地盘。现街道两侧都是现代风格的建筑,曾经的辉煌,历史的印记在这条街上已经荡然无存。夜晚漫步在曾经的先祖地盘上,一行人难掩百感交集!</p> <p>常府街地铁站</p> <p>紫金山明孝陵,先祖常遇春墓。</p> <p>.因此处地势偏僻,道路难行(现已修复完好),所以历经战乱,先祖墓相对完整保存。</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墓前有守灵的石望柱、带控马官的石马、武官、石羊、石虎各2个。石器历经数百年,保存完好。</span></p> <p>先祖墓茔完整,碑为同治年间四代裔孙所立。</p> <p>在宗族亲人的陪同下,我辈(常遇春19世孙)拜谒先祖。经数年辗转寻觅,历经曲折,终于认祖归宗,完成父辈遗愿。</p> <p>祭拜先祖后,沿山路经神道进入明孝陵。</p> <p>明孝陵神道,秋季南京最美的地方。浓荫蔽日,两旁石像栩栩如生。</p> <p>明孝陵——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及夫人之墓。整座山全是墓地,修建达30年之久的墓地,备受后朝历代保护,至今保存完好,殊实不易。据说康熙6次南巡,5次亲往拜谒,并行三拜九叩之大礼,对孝陵的尊崇令人叹服!</p> <p class="ql-block">紫金山美龄宫</p> <p>南京总统府——中国近代史在这里浓缩,迄今600年历史。中国近代建筑遗存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建筑群与江南园林完美的结合。这里曾经是明朝的王府,清朝的两江总督,康熙、乾隆南巡的行宫,洪秀全的天王府,孙中山的临时大总统府,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最后新中国的五星红旗插在了这里。</p> <p>在这里即看历史又欣赏江南园林。</p> <p>方胜亭又称鸳鸯亭,远观似双亭,近看却一亭独伫,颇为别致。</p> <p>扬中市——长江中下游一个有着四面环江独特地理位置的地方,也是长江干流唯一的岛域。这里空气清晰,气候宜人。更是长江珍稀鱼类刀魚河豚的产地。宗族亲人把我们从南京接到这里,盛情款待。</p> <p>在这里,再一次感受到浓浓的亲情。</p> <p>宴席上的刀鱼。</p> <p>河豚</p> <p>第一次品尝野生刀鱼、河豚,味美肉嫩,非常好吃。</p> <p>刀鱼刺多,食用时不能多言,要专心致志。看大家吃的多美。</p> <p>扬中有老公的战友加挚友,老俩口特赶来宾馆看望,一再挽留,无奈行程早已定好,相约再次聚会。</p> <p>扬中的清晨,与宗亲漫步江边。</p> <p>蓬蓬勃勃的芦苇,临风摇拽,令人心旷神怡。</p><p><br></p> <p>宗叔常敦流,宗族中现辈份最高乃父辈“敦”字辈(现只有3人,两人90多岁)。72的叔身体特棒,几天来一直陪伴着我们,到处奔波,为我们这次寻亲之旅,煞费苦心。</p> <p>寻根之旅,也是寻梦之旅。水有源,树有根,血缘和宗族是人的根和魂。寻找先祖,寻找族谱,寻找亲人,寻找家族。两辈人一生之期盼,一生之梦想,今终得以圆梦。感谢宗族亲人们对我们细致入微的关怀和热情的接待!这里是我们念兹在兹的根祖地,我们永远思念的故乡。文章结束之际,再一次向帮助我们寻亲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