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今年四、五月份以来,忽然结缘铁路与铁路车站,想来也是无法远涉的一种互补吧!</p><p> 时隔不过二日,我兼导游,又与友人重游了滇越铁路上的宜良火车站。半天时间,三个老男人在火车站上东走西望,爬高上低,几乎把车站的每个角落都拍了个遍,各自所得,一起快乐而忘归也。原就对铁路有种别样情怀,再这么在小站上一移情,瞬间觉得这车站与人生有些可比了。想来也应是,人生不同阶段,还真是像一个个不同的车站,有热闹处,也有冷清地,无论怎样的风光与落寞,都只是过客一程,虽有终点,却未必能达,走远了,终将沉寂,一切如尘随风。</p> <p> 二度宜良站前,我为自己做了二个方面的"攻略“,一是多弥补第一次未能顾及的车站细节 ,二是尽可能多拍些友人们专注时的画面。这些年来结伴而行的万水千山,友情愈深,获益亦多。去年说自驾去色达,眼镜兄之前已去过两次,硬是克服困难,又仗义陪我们往返了近6千余公里的路程,此番情义,难言珍贵。</p> <p> 滇越铁路宜良站建成于1910年,属滇越铁路上的三等车站,比起沿途众多的四、五等车站而言,算得上是一个大站了,世纪岁月,百年沧桑。吾之孤陋,之前鲜闻提及,前两日首次走进,完全是因上周徒步铁路至阳宗海站的心理惯性使然,想着近在咫尺,索性一起走过,算是把滇越铁路昆明地段的车站,在空间上收个官子。其实,滇越铁路800余公里的里程,从昆明北站起到河口,再从越南老街至河内海防,早些年我是坐着火车走通头了的。只是,路过和走进,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与感受。</p> <p> 个人以为,宜良站的最大亮点或是看点,就在于那些散落在车站周边的众多法式古建筑了。 法式建筑线条鲜明,凹凸有致,外观造型独特,大量采用斜坡面,颜色稳重大气,不求普通的协调感,而是崇尚一种冲突之美。比如这种个性突显的"法国黄",虽脱离于环境,却一点都不让人感到突兀,反还带有种别样的温暖感。</p><p><br></p> <p> 不过,法式建筑风格特点也有其多样化的地方。看到小站上这处法式的铁路礼堂,通体白灰的墙面,与铁路环境融为一体。起初以为是后粉刷上去的,后走近细看,没有被覆盖的迹象,就是原来的本色样子。</p> <p> 有人从这些经典连筑前走过的时候,会觉得画面有种特别的灵动感。</p> <p> 甚至觉得就连小狗走过时,也仿佛是唤醒了那些久远的尘封。</p> <p> 宜良站上的那些沧桑的法式建筑,没有较为集中的视角冲击力。若只是求种简单的拍照效果,不花些心思去找寻,去感怀,许也就觉得不过如此,匆匆而过了。</p> <p> 火车站上有的地方还有些陈旧、杂乱的样子,想在类似这样沧桑甚至破败的地方,发现点东西,游出些兴致,许是要有些阅历与人文素养的底蕴作支撑的。</p> <p> 难拍到相对完整的建筑画面,真的有些遗憾。</p> <p> 如这般的一角。</p> <p> 总觉得那窗前应立有一人,佳人为上,成为一道风景。</p> <p> 可惜,大门紧锁,此处若有人扶栏最好。</p> <p> 这个角度就只宜身影在院中了。</p> <p> 透过三角梅看出去的局部。</p> <p> 黄墙上的暗红之大窗,也是经典得别有韵味的。</p> <p> 把老窗拉近来看的时候,特别期望有一束阳光透过窗上的缝隙,照亮那些远去了的旧时光。</p> <p> 车站外围的法式小平房,墙壁上的颜色以及门和窗,都是原来的样子,恍惚间像是时光停止了一般。</p> <p> 依然有人家烟火的法式小平房。</p> <p> 车站边的人家应是习惯了热闹的,而今,也应是适应了冷清的。毕竟,站上的客运列车,早已停运了约十六、七年了。</p> <p> 有位老人从我身边走过,我的镜头随她而去。</p> <p> 在拍到铁路边老人的身影和堆如小山的杂物,以及小平房重叠的那一刻,我的镜头有种特别沉的感觉。无奈,很多地方,其实不乏诗意的环境,只因迫于生活,渐渐磨去了我们诗意的情怀。</p> <p> 相比而言,住在楼房里的人家,感觉好很多。</p> <p> 昨日似依旧,铁路上有悄然而过的身影,难再听到古老列车的气笛声传来。</p> <p> 散落的屋顶。</p> <p> 长久没有了列车驶过的车站,的确是感觉有些寂寥了,养狗人倒是乐在其中。</p> <p> 车站上散落的局部,现为一智培学校。</p> <p> 那一排挨着铁路的紧闭的窗门,每一扇里应该都是有温暖的故事与回忆的。</p> <p> 有的窗是玻璃的,不知是否后来装的?看情形是原装的。</p> <p> 车站对面机务段里翻修过的老建筑,基本上保留了原有风格,看上去让人欣慰。</p> <p> 如上。</p> <p> 机车维修车间里停着落满灰尘的旧机车,有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的时候,整个车间显得尤为温暖的感觉。那些积尘处,只需轻轻一掸,便可现出往昔的兴旺。</p> <p> 友人游兴一直不减。</p> <p> 各种画面,各种角度。</p> <p> 还爬高上低的。</p> <p> 各种情怀创意跟上。</p> <p> 兴致高时还摆上了造型。</p> <p> 第一次去时没有发现,铁路旁生机勃勃的法国梧桐,竟也可以与旧车箱相映衬。</p> <p> 每个走过站台的背影都是我们眼中的一道风景。</p> <p> 以旧车箱为背景的三角梅似又是一种不同的效果。</p> <p> 锈蚀车箱上的细部,也觉有趣。</p> <p> 多年未曾开启了。</p> <p> 连接车箱的这个接钩从小就很亲切,曾踩着它爬上过火车。</p> <p> 不知还会不会亮起的信号灯。</p> <p>很有些画面感的建筑局部。</p> <p> 发现一只小松鼠。</p> <p> 有位溜狗的女士走过我们身边时说道:这么又锈又破的地方有什么照的?无言以对,一笑了之。的确是又锈又破的地方,只是因为取向与角度不同吧,抑或是人家天天看着,倦了。联想到一个"审美疲劳“的说法,个人以为有可以商榷的地方:美应该是不会让人倦的,问题许是出在审美的水平与层次上吧,努力了却总是发现不了更深层做美,身心自是疲惫了。</p><p> 拙见信口,还望方家斧正。</p> <p> 中午时分,游兴仍浓,只是拍摄重点由物转向了人,执着在铁路道口等待与守望。</p> <p> 唯某人略有失落,二次进站,不曾推开一道紧闭的老门,也未能打开过一扇尘封的窗。</p> <p> 铁路边曾经的喧闹已然远去。</p> <p> 过客匆匆。</p> <p> 有撑伞人缓缓走过,也算道风景。</p> <p>如上。</p> <p>挑担而过。</p> <p> 草帽也匆匆。</p> <p> 只是路过,不为花来,不为景去。</p> <p> 这个画面忽然让我想起"信仰"一词。生命一程本就未知,一站一站的艰难行去,身心还是当有个寄托之处吧。</p> <p> 小站尽头铁路边有户人家养的金毛,感觉特别的温顺,许是与那一地落花的环境有关吧。</p> <p> 远方在延伸。</p> <p> 情景间在想,如果还有远方,哪怕是只有一辆这样的“三轮",也会义无反顾,毕竟,终还是坐过马车、牛车一路走过来的人。</p> <p> 追求美好的过程,大部分时候是慢长而孤寂的,需要默默的坚守。</p> <p> 这美篇编得饿了,也累了。还是用一张友人的照片来作结束吧,心中有对美的向往,老男人也可活出自己的精彩!</p> <p> 走出火车站后,在路边的冷清处发现竖着一块略为歪斜的,斑驳锈蚀却设计得颇有特点的公交专线站牌。起点是西门酒楼,终点是火车站。有趣,吃饱喝足去远方,只可惜目前无缘远方,好在,在吃完宜良烤鸭的时候,我们有了下一站的计划。</p><p> 走吧,其实,起点即终点,终点也即起点,安能言清?这把年纪,一路行来,天命使之,已无奢望。倘若能在赶往下站的风尘途中,还有风景可以发现,借以安抚心灵,还有美好可以感动,借以安顿生命的话,已是此生福报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