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记述当年的天津市第十四中学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的师生情谊。

张和新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编者按:本集旨在回顾天津市十四中宣传队的成长发展历程,讴歌我们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历届宣传队员们的活泼可爱、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同时也为缅怀逝去的战友。</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那时还没有如此现代化的影像手段,很多珍贵的纪实全靠如今的回忆。夲集现有的资料是靠王老师和部分老队员提供的,制作过程中得到王渭、秦褔玲老师的文字和史实的佐证,在此一并感谢。</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由于受软件篇幅字数限制,很多同学的基本情况不能都反映到,有些同学仍在联系过程中。对影集中可能存在的信息遗漏和失误望大家见谅。</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以后还会陆续制作续集,反映宣传队员在激情岁月中走过的足迹,希望大家踊跃提供素材。</span></p><p><br></p> <p>王渭老师,十四中宣传队的创建人。196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分配到天津14中学任物理教师,他刚来没有一年就爆发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文革中,十四中两派都成立了宣传队,那时候特别重视宣传毛泽东思想,两派宣传队听说,王渭老师是北大话剧团的演员,就都纷纷请王老师来辅导,过了一年到1967年复课闹革命了,学校就把这两个学生两派的宣传队合成了一个宣传队,起名叫天津十四中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委派王老师来负责。</p><p>王老师废寝忘食兢兢业业,领着我们排练了几十个节目,进学校去工厂下农村到部队,演出几百场,闻名天津市 。学校也非常支持,又派政教处秦福玲老师,音乐老师任振彪参加管理。一直到1977年,全面恢复正常学习,要准备高考了,所以宣传到1977年就结束了。</p><p>1978年9月,王渭老师调到了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他十年领着我们度过了我们少年时代,非常有意义终生难忘的一段生活经历。我们永远铭记终身受益。</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秦福玲老师,十四中宣传队最早的学校领导。那时秦老师受学校政教处委派,参加对宣传队的政治管理。</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据秦老师讲,当时还有一位华侨女老师何慧玉专门为宣传队员做演出服装,蛮辛苦的。</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音乐老师王国环虽不是宣传队的,但常充当宣传队的助演,她的女独和纺织机械厂男歌手王道华当时在天津市业余歌手中是大名鼎鼎的。</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电工王大孚老师手很巧,钳工活木工活都能做,曾帮助宣传队做了不少演出的刀枪等道具。</span>他爱人是二中宣传队的负责老师。</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宣传队的王老师和队员们为学校赢得好的声誉,为学校在育人上率先作出了榜样,这种精神值得永远发扬光大。同时校领导对宣传队员的陪养关心是分不开的。</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当时,虽然权力有限,但对队员毕业单位的分配,毕业后的走留问题上,队员所在的各班级老师们,校领导,我和王老师都暗中给力了,使很多同学以此受益终身。看到大家现在的状况,我们很欣慰。</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肖庆奎老师,拉板胡,他是四连的语文教师。还有三连的物理老师苏臻,弹秦琴。三连的数学老师王春华,拉二胡。</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任振彪老师,是学校的音乐教师,也继秦福玲老师之后受学校委派参加管理宣传队的老师。他多才多艺,能唱歌,会弹钢琴,后调到河北区少年宫工作。</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这位女师傅是1971~1972年期间天津市轴承厂住校工宣队代表,后来负责宣传队的管理。可惜我记不得她的名字了。</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王昌利1972年12月份参军时,71届的部分队员为欢送他入伍照了一张合影像。最后排有学校团支部书记王福群。王福群有时也参加宣传队的演出活动,路上打着宣传队大旗在前边走。</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之前的工宣队(1969~1971)是十月制鞋厂派来的工人师傅。当年根据毛主席最高指示“工人阶级必须领导一切”,全国大中小学都进驻了工宣队,参与领导学校进行教育改革。工宣队长周虎臣是学校革委会主任。</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1972年教育实行厂校挂钩,联合办校,撤回工宣队,十四中学校和天津市轴承厂正式签约。</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也是在那时,学校陆续恢复了党支部,团支部建设活动,在学生中发展首批团员,党员。记得离校前,好几个老宣传队员入了团,新队员中张秀梅是其中之一吧。</span></p> <p>这是宣传队的最早一代人,1968年就下乡了。那时宣传队队长是贺莉,女学生,拉手风琴,拉二胡,能独奏。退休前从事国家的航天工作的一位局级干部。</p><p>宣传队的最早一代人边小维,1967年任宣传队长。乐队吹笛子,打扬琴。1968年下乡内蒙古。后调回天津市河北区少年宫、四十八中等任音乐教师,退休后仍在天津市老年大学从事管理工作。</p><p>宣传队最早一代人王树年,1968届下乡的乐队二胡、笙演奏队员。探讨一下我的杂感:</p><p>王老师如果一直在天津</p><p>早就组织大家在一起了</p><p>必定会朝气蓬勃,蒸蒸日上</p><p>在舞团展现个自的特长,</p><p>今年 王老师 80岁了,</p><p>又在北京 很难再组织搞活动了,</p><p>寄托王老师引领我们</p><p>活跃在舞台上 </p><p>展现在电视台上 的机会越来越渺茫了</p><p>如何让14中多才多艺学友 ,</p><p>经常联系</p><p>焕发青春 </p><p>展现文艺天才, </p><p>经常出现舞台上</p><p> 愉悦生活,</p><p>天天相见</p><p>是大家 渴望的,</p><p>期盼着的最美好愿望......</p><p>本人 在似睡未睡时, </p><p>多次</p><p>浮现出</p><p>学友的渴望~如何经常在一起的讨论场面</p><p> 学友担忧~失去联系的郁闷表情</p><p>学友期盼~返老还童,生活在 紧张快乐演出学生时代</p><p>学友兴奋~讲述学校演出时场面激动</p><p>刚刚朦胧中我看到</p><p>【十四中艺术团】成立了</p><p>下属 有 </p><p>葫芦丝队 </p><p>民乐队 </p><p>西乐队 </p><p>舞蹈队 </p><p>曲艺队 </p><p>京剧社</p><p>评剧社</p><p>合唱团</p><p>影视传媒......</p><p>我们有了我们自己团队</p><p>我们演出 在全国舞台上</p><p>我们天天在一起,</p><p>我们不可分离,</p><p>我们艺术团壮大发展</p><p>我们的梦想 实现了 </p><p>我们渴望生活到来了</p><p>有王老师团长的带领</p><p>有那么多付团长 </p><p>12届宣传队的队长.付队长都是中坚实力,</p><p>张健 张铁栓,郑际增,张天云.....等等竟是领导天才人物</p><p>有68届~80届多才多艺的校友</p><p>有十四中强大后盾【只要有学校在 就有我们发展空间】</p><p>有十四中 毕业生</p><p>就有校友源源不断加入我们艺术团</p><p>艺术团必定世世代代 永不停息.....</p><p>我心潮彭拜 手舞足蹈 灵感再现</p><p>这一次</p><p>马上翻身,一口气敲击在键盘上.....</p><p>梦想能实现吗?</p><p>肯定的!</p><p>崎岖山路走长征</p><p>绝壁悬崖会攀登</p><p>宣传队队员有各有特长</p><p>非同凡人</p><p>心若在</p><p>梦就在</p><p>看成败 人生豪迈</p><p>团结一致 从头来</p><p> </p><p> </p><p><br></p> <p>十四中宣传队的老同学、老战友、老学友们好!我是边晓维。</p><p>我这个人水平不高,一辈子没有辉煌过。虽然是党员,高级教师退休,但我个人以为:我最最辉煌的岁月还是文革开始后我们十四中文艺宣传队时期。我们没有参与社会上任何打砸抢活动,我们只是静下心来苦练业务(吹、拉、弹、唱、舞)`。同学们思想单纯,团结友爱。一心一意提高业务水平,为演出高水平的节目而努力。宗旨意在为工农兵服务。[强][强][强]文艺宣传队的学习、经历和演出(那时我担仼宣传队队长,吹笛子,拉二胡。常有独奏演出。)正是有了青年时期这些学习和磨练,为我今后的一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69年10月下乡内蒙古科尔沁草原,70年10月选调到科尔沁庫伦旗乌兰牧骑(文工团,红色轻骑兵)工作。一专多能,既是乐队,又是演员。还有话剧,样板戏等等。如果没有十四中宣传队的磨练、成长,哪会有这些成绩呢?回天津后,到河北区少年宫工作6年,仍然是搞文艺工作。后到中学工作,一直没有脱离文艺工作。直至退休。我真的是太感谢十四中宣传队对我的培养和历练,使我终生受益,永生难忘。</p><p>我时常想念我那些并肩共同战斗演出过的同学们:王树年,李新民,贺莉,崔继曾,钱剑虹,刘长华,刘静敏,刘丽彤,邱淑英,李少康,李德福,楊东亮,王德起(小毛),崔焕茹等等……虽然几十年过去了,但我永远难以忘怀。因为那个时期,是我人生中最最黄金时期!</p> <p>李德福,1968年进入十四学,是十四中(第一届)文艺队。回忆当年报名考宣传队时的情景记忆犹新,非常感谢王渭王老师把我从一个什么也不会的一个小丫头,培育成有气质、爱唱爱跳的活泼开朗的人。</p><p>记得那时老师经常不辞辛苦给我们编排各类形式的节目。如话剧《一个破碗》,舞蹈《延边人民热爱毛主席》,评弹毛主席诗词《蝶恋花》。当时咱们宣传队在天津市小有名气,到各工厂、学校、文化馆演出场次多的记不清了。</p><p>最难忘的是,王老师编写印刷好多歌夲,都是免费发给大家人手一册。从那时受到老师的启蒙,喜欢啍唱俄罗期歌曲,比如白华林,现在感悟到老师刻印有多辛苦。</p><p>69年8月我被分配到工厂,也是厂里宣传队,还曾回到母校向后辈的宣传队员学舞蹈《洗衣舞》。从学舞到服装道剧,都得了老师大力支持。</p><p>五十年后,我仍然在晚霞艺术团跳舞,一生都是受益于您的耐心教导,使我的人生过的非常充实,感恩王老师的辛苦负出,感恩十四中宣传队培育一届又一届新的文艺战士。</p><p><br></p> <h3><font color="#010101">伦燕克(手风琴演奏):<br>我是80届的高中毕业生,79年由十四中转学回北京继续上高中后考大学,十四中的生活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时光,令我难忘的是又认识了你们大家,因为王渭老师常和我说起宣传队最辉煌的时期,所以根据王老师建议和委托,才有意创办起咱们十四中学宣传队员网站,只为追述宣传队的成长经历,加强新老队员之间的联系,续写当年结下的深厚友谊。</font></h3> <p>毛玲。当年宣传队的歌手,后来成为天津音乐学院的教授。</p> <p>张力红。宣传队歌手,也是十四中走出的声乐佼佼者。她从小受家庭熏陶,酷爱古典音乐,入学后被王老师看中吸收进宣传队唱歌。</p><p>1977年被学校推荐考入部队文工团。担任独唱话剧报幕等工作,期间受到专业声乐培训。</p><p>1981年复员,考入天津音乐学院本科,毕业后进入天津歌剧舞剧院,担任独唱和歌剧演员。1986年曾参加华北音乐节获得特别奖。</p><p>1989年留学日本,2001年在日举办过个人专场独唱音乐会。现在日本定居。</p> <p>郑刚,管乐队小号手。自入十四中后,宣传队乐队才逐渐发展成管弦乐队。后来他是天津歌舞团小号首席演员。</p> <h3><font color="#010101">高继文,舞蹈队员。1980届高中毕业生。后上大学。在机车车辆厂总师办工程师。工作九年后,调可乐公司,证券公司。后去上海发展至今。</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黄莉,舞蹈队员。为宣传队续写辉煌的后起之秀。</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国萍,舞蹈队员。80届高中毕业生。为宣传队续写辉煌的后起之秀。 <br>群里的学长,学姐们,各个多才多艺,且保持着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在王老师的带领下,传递着正能量。有前辈们做榜样,相信我们的群越来越好,我们的群越来越和谐,温馨,温暖。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许劲,80届高中毕业生。75--78年宣传队拉二胡。现在天津联通工作。<br>许劲:三年里在王老师的带领下到处去演出,这使我第一次初步认识了社会;三年里结识了这么多有才华、有灵性的的老师、师哥师姐师弟师妹。总之,三年的宣传队经历对我的影响非常大。</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李津伟,舞蹈队员,80届高中毕业生,为宣传队续写辉煌的后起之秀。</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申淑梅,舞蹈队员。为宣传队续写辉煌的后起之秀。</font></h3> <p>1970年,现代戏已经红遍全国,宣传队会京剧演唱和伴奏的人少,历次演出只能高演一些京剧清唱。大家就琢磨要搞一个适合发挥队员们的特点的大型节目。选来选去,最后选择了舞剧《红色娘子军》。</p><p>当时困难重重。王老师到北京找关系,托熟人,搞好到了舞蹈动作剧本和音乐总谱。组织大家先从舞蹈基本动作练基本功。</p><p>队员有了一定的基础后,王老师带领主要演员去北京芭蕾舞团上培训课,面对面向专业老师学习舞蹈动作。回来就听着伴奏乐按照动作总本,一段一段的,一小节一小节,从分解动作到连贯动作,一点一点的排练。经理了几个月的辛苦,排练基本成功。这期间学校领导和一些老师也主动帮助做服装做道具。</p><p>这个节目在天津市中小学汇演中一炮打响,引起轰动。在当时的大中小学里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演出舞剧《红色娘子军》的学校宣传队。再后来,老队员毕业了,新队员又接上了,一直演出了好几年,既是宣传队的成名之作,又是最早的保留节目。</p><p>演出舞剧《红色娘子军》常青指路一场的双人舞剧照。</p> <p>王老师从北京要来了当年战友文工团赴美国演出的舞蹈《草原女民兵》的五线谱总谱,王老师领舞蹈队员到北京学习,后来和乐队硬是排练出管弦乐伴奏、毛玲领唱的舞蹈《草原女民兵》,获天津市中小学汇演一等奖,红遍海河两岸。</p><p><br></p> <p>女生表演唱,常德丝弦《喜事多》。</p> <p>舞蹈《草原小学》。</p> <p>器乐合奏。</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在老三届宣传队员走后,70届与71届在当时成为主要力量,加上部分新入校的部分队员,可以说兵强马壮。</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那时学校恢复了文化课学习。为不影响队员们学习文化知识,宣传队排练都在课后的晚间。后来大部分队员干脆搬到学校里住。晚上排练到很晚,早上还得早起练功,练声。排舞剧红色娘子军时,达到顶峰。</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很多好节目都是那时诞生的,后来王老师称那段时期是宣传队的辉煌时期。</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王老师十分关心同学们的文化课成绩,每次考试后都去队员所在班抄成绩单。成绩差的,就劝暂时离队。等成绩提上了再参加宣传队的活动。有些队员昙花一现,再没回来。更多的队员从中受益。如今的队员们个个德才兼备,不少人毕业后继续求学深造,再取学历。有的称谓高职,高干,走上领导岗位,与王老师当时的教育方法不无关系。</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同时,宣传队员注重政治学习,与党保持着高度一致。70年时靳卫英为大家读报,学‘’小车不倒只管推‘’的王国福事迹,至今记忆犹存。一群青春期懵懂的男孩👦女孩👧整天在一起,摸爬滚打,有时深夜不归。没有家长找学校来问的。因为家长们信任王老师,信任自己的孩子。历届宣传队没出过绯闻,也是值得骄傲的。</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可以说宣传队虽小,确是一个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的大熔炉。</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王萍 ,原名王淑萍。1970届。1968~1970年任宣传队队长。擅长歌舞。毕业分配到天津市发电设备厂。退休后仍在区文化馆从事老年舞蹈编排和教授工作。</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那时十四中学宣传队很出名,很多农村公社大队、工矿企业、部队、医院等都请我们去演出节目。由于演出任务也很多,经常在课上或做着课间操就听到喇叭里叫‘’宣传队员马上集合,准备参加有演出‘’。</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那些年,宣传队演出的场次多的数不过来。比如长青大队,四合庄,韩柳墅,部队的红光农场,青光农场,杨柳青农场,杨村飞机场。到公社演出,我们坐着骡马大车,到部队演出,有解放大卡车接送。在市区内演出,就步行推着几台平板车,连三轮都麽有。那时最常去的是河北区文化宫,河北区工人俱乐部,铁路工人俱乐部,铁路工人文化宫,天津市第一、第二工人文化宫。最远的是野营拉链,步行走到汉沽蔡家堡渔场海滩边。还有一次給戒毒所(精神病院)演出,直接面对精神病人和医护人员,那时只是好奇,没觉得害怕。回想起来,真锻炼人啊。</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马宗弟,与王萍同期的宣传队队长。1970届。擅长舞蹈,也参加男生合唱。毕业分配大港油田公司了,在公司宣传队。一次车祸后昏迷不醒至今。妻子是教师,几十年坚贞不逾侍奉他,无怨无悔,同时把几岁的孩子培养大学毕业,现在孩子都30多岁的人了。</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比他更不幸的还有69届的张津利,拉手风琴,也是付队长。毕业去了黑龙江建设兵团,71届的周肃,舞蹈队员,分配到阀门厂,72届的李叔和,都是英年早逝。</span></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王敏,1970届。女生独唱歌手。开始受音乐老师王国环指教,后逐渐成熟。嗓音亮且浑厚,犹如马玉涛。同时也主唱马玉涛的歌。那时因所谓社会关系,政审没过,耽误了多个从事专业演员的机会。毕业分配到天津市有色线材厂,直到退休。</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孙健,原名孙万寿。1970届。是宣传队员中男生独唱歌手。在校期间被部队文工团选走,成为宣传队员中为数不多从事专业演唱的男队员。转业后在济南美达润滑公司天津分公司工作。</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靳卫英,报幕员,兼诗朗诵,演话剧。1970届。毕业后从单位后大学,后成为红光中学英语老师。</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她与王老师合演的小话剧(一只破碗)曾参加天津市文艺汇演,在天津市第一工人文化宫。同剧的女主角还曾有崔焕茹,胡惠云。</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靳卫英回忆:这是一本催人泪下的文件。让这段历史这段青春变成永恒!</span></p> <p>滕树凯,70届。宣传队的男舞蹈队员。大大咧咧,爱说爱笑。他练习舞蹈动作特别认真,一次练下叉把球鞋撕裂了,张了嘴露出脚趾头,马宗弟说像老虎呲牙。自此,“老虎鞋”成了滕树凯的外号,叫起来了。</p> <h3><font color="#010101">焦徽平,女队舞蹈队员,身材娇小纤细,动作优美。 1970年8月分配到天津港务局轮驳公司(前身是天津港轮驳队船修厂),先后干过电焊工和科室工作。<br>曾调到单位文艺宣传队,参加过天津市职工文艺汇演。<br>1979年调到天津市长城无线电厂工作。后来单位根据发展需要多次与其它厂合并、整合、合资,单位名称不断变更,现在为天津市长城电子公司。其曾在多个部门工作。1985年由单位选派参加成人委培考试录取后,脱产两年在南开大学哲学系学习。退休前在公司政工部做党务工作。<br>退休后,曾参加河北区晚霞艺术团(中老年)活动,演出了几年。<br>现在家照看孙女和服侍母亲。<br></font></h3>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郑际增,舞蹈队员,1970届。毕业分配 标准件缧纹工具厂(属一机局)。他多次参加公司,局汇演。唱京东大鼓。后调到冶金局弟一技量站,直到退休。</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冯继明,笛子演奏。1970年初中毕业分配到天津市电解铜厂。他吹笛子完全凭爱好自学的。他很下功夫的,有一段时间宣传队员们住校排练,有一段笛子引子他反复练习,不分白天晚上,。一天半夜他梦中起来还坐在床上背着谱‘6163’,把大家都惊醒了,他却倒头又睡了。为此得了绰号拉多拉咪。</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张铁栓,乐队队长。也是1971年的宣传队长。手风琴演奏,也参加男生合唱。毕业后下乡插队,通过自己努力选调进天津建筑构建厂,退休前任厂长。</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他还参加了舞剧(红色娘子军)的排演,饰演赤卫队员。</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在京剧(沙家浜)中饰演新四军战士。</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在那时,十四中学宣传队在天津市及河北区是很出名的。与关牧村所在的38中学,冯巩所在的十中,以及铁路一中,市93中等学校经常同台演出,互相支持帮助。咱们十四中学宣传队每次汇演都有新节目,保留节目是大歌舞,红色娘子军。经常演出的剧场是河北区文化馆,工人俱乐部,市第一工人文化宫。</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每次市区发观摩票都优先保咱们,有时没有票,凭王老师一张条子就进去了。后来去文化馆,俱乐部,一提我是十四中学宣传队的,看门的准让进。</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黄萍,舞蹈队长。第一个演芭蕾舞吴清华的。1971年初中毕业上中专天津市护士学校, 后在第一医院五官科任护士长。退休后还在从事业余舞蹈演出。</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马建新,舞蹈队长。在校期间选拔上天津市体育学院,毕业后分配河北区体委工作。他是当时1971届毕业生中唯一正式全日制本科大学生。</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在舞剧(红色娘子军)中饰演小庞角色,与饰演洪常青的李叔和,饰演吴清华的黄萍,有一场精彩的常青指路三人舞。</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在京剧(沙家浜)中与张铁栓,岳山,周肃等饰演新四军战士。</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胡惠云,女舞蹈队员,1971年下乡。后选调回城,进了企业当会计。 她在71届年龄最小,天性活泼可爱,在舞剧《红色娘子军》中饰演小战士,大家都叫她小不点,深受大家喜爱和照顾。</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她女儿也是同届队员子女中最小的,也是小不点。刚从天津音乐学院舞蹈专业毕业,在一个幼儿园当老师。</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张和新,二胡乐手。1971届。1972年分配天津机车车辆厂,先后在团委,宣传部,厂报,工会,人力资源部工作至退休。现仍活跃在多个社区文艺团体中。</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在校宣传队时,还有一段经历难以忘却。1970年,受学校派遣,协助十月皮鞋厂演出全剧京剧(沙家浜)。当时这个团体是市内唯一演出全剧沙家浜的业余团体。演员是抽调局属各单位职工,以十月皮鞋厂为主。由于缺少年轻的会武功的,演最后一场武打戏,以及新四军伤病员,卫生员,群众等角色都须要年轻的,在企业不好找,就请了咱们宣传队员参加。</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参加乐队伴奏的有我,王昌利,冯继明,孙玉杰,付君武。演新四军战士的有张铁栓,马建新,岳山,周肃。演新四军女卫生员小玲的是史津生,演被刁小三强抢走包袱的女群众先后有崔焕茹,胡惠云,李永红。</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该剧的演出是在队员不影响学校宣传队的活动和演出的基础上,大家又付出的劳动成果。因此剧,70.71年间,大家将天津市大小舞台(中国大戏院,工人剧场,新华剧场,黄河戏院,长城戏院,宁园礼堂等)都登遍了。去的企业和俱乐部多得更不用说了。</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史靖,原名史津生。女舞蹈队员,1971届。初中毕业上了公用局技校,后作公交车司机。期间调入华北无线电器材公司,工作至退休。</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在舞剧《红色娘子军》中饰演女战士,在京剧《沙家浜》中饰演新四军女卫生员小玲。现客居南京。</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史靖:</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女宣传队员们是否还记得我给大家化妆的事情,就是怕用现在的眼光看,给大家化的丑了![呲牙]</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我也很留恋在宣传队的时光,现在能够在群里聊天真好!想念大家!</span></p> <p>周肃,舞蹈队员,71届。他天行性活泼,挨打爱闹的。在舞剧《红色娘子军》中饰演赤卫队员。在参加京剧《沙家浜》中演匪兵,刁小三等。毕业分配到天津阀门厂工作,从事销售。最早下海经商,承包工厂三产“金谷”饭店。多次支持赞助宣传队的纪念活动。后来不幸英年早逝。</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李佳阳,原名李永红,女舞蹈队员。她也喜欢唱样板戏《红灯记》老旦唱段。1971届。毕业分配河北区饮食公司,后调天津无线电厂,工作至退休。</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退休后她有了时间,专门拜师学京剧,现是京剧票友,攻梅派青衣,且小有名气。2014年11月在天津中华剧场主演了全剧《四郎探母》,以此庆祝自己60华诞。王老师和众多宣传队员前去助兴观摩。</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岳山,舞蹈队员。1971届初中毕业生。在宣传队排演《红色娘子娘》舞剧中扮演赤卫队员,有一段精彩的刀舞。他还参加了小话剧,饰演失足少年。毕业分配到天津物资局北仓危险品库做管理工。因其敬业爱岗,表现积极,作为工农兵学员被单位保送天津市卫生学校上学,毕业调到北辰区卫生局,成为妇幼保健和婚检专职医师。</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杨贵民,报幕员。71届,女舞蹈队员,在《红色娘子军》中饰演女战士。毕业分配到天津机车车辆厂,也是工会积极分子,在工厂职工艺术团跳舞蹈,从物资处退休。</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杨贵民在参加工作之后,曾一段时间参加天津市第一机械局㝉传队。那时关牧村在第八钢锉厂工作,也在局宣传队,因两人经常同台演出,自此结下深厚友谊。</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如今,每年杨贵民都应邀去关家做客一两次。 退休后爱上声乐,经常参加河北俱乐部和社区歌咏演出。</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王昌利,乐队扬琴乐手,1971届。1972年入伍当兵,复员分配天津市和平区儿童影院做放映员,后调入天津市群众艺术 馆群艺科,负责组织指导全市业余职工文化活动,工作至退休。现在仍积极参加业余京剧社区团体中的活动。</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崔焕茹,当时是报幕员。主要演话剧,唱京剧样板戏《红灯记》李铁梅,在校被天津市话剧团选去。后入伍被66军部队宣传队,成为专业京剧演员。她也是71届宣传队女生中唯一专业演员。转业后曾在河北区建昌道街办事处党委、河北区工商局工作。现已退休。</span></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沈志强,男舞蹈队员,71届。在舞剧(红色娘子军)饰演狗腿子老四。与张宝凤饰演的吴清华有一段精彩双人舞。</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毕业分配当警察,在河北公安分局拘留所行政处内勤干警。</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沈志强还是国标舞的高手,退休后参加天津市及外地的国标舞大赛得过大奖。</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他感叹宣传队里美女如云,千真万确!但又各具特色和社会上同龄人相比,各个气质不凡,有如鹤立鸡群之感。这一切来源于,良好的心态,昂扬向上的精神,向往美好的心灵!</span></p> <p>张桂芳,71届,女舞蹈队员。在舞剧《红色娘子军》中演女战士。</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孙玉杰,二胡乐手。1971届,分配华北电力建设公司。参加过国家核电站建设工作,做过公司领导。也是十四中宣传队中71届最先分配参加工作的宣传队员之一。</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朱文妹,女舞蹈队员。1971届。 现在也不甘寂寞,在市民管协会俱乐部活动吹葫芦丝,也很充实。</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人生,就要活得漂亮,走得铿锵。造船目的不是停在港湾,而是冲击风浪,做人的目的不是窝在家里,而是打造梦想。不看昨天谁是你,只看今天你是谁,不谈以前的辉煌,只论现在的坚持。人生就像舞台,不到谢幕,永远不要认输!</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span></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傅君武,中胡乐手,1971届。分配华北电力建设公司。是同届宣传队员最早分配工作的。在单位考上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出版社工作,现自营一独资的上亿企业天津菲斯特公司,担任老总。</span></p> <p>李书和,72届的宣传队长。他是宣传队中第一个排演《红色娘子军》洪常青的男舞蹈队员,外形高大威猛有气质。在当年也是帅哥了。毕业后分到外地工作至退休。不幸于前几年病世。</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张秀梅,舞蹈队员,后任宣传队长。是那时当红的女学生干部,一连连长呢。在舞剧《红色娘子军》中,她饰演娘子军连长。</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张建,舞蹈队员,后改吹黑管。毕业分配天津天磁公司,他脑瓜灵,善交际,因此被提升为销售付厂长,为企业扩大市场销售发挥了很大作用。后来他自己独立还承包经营一段时间。现已退休。</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张琼匀,原名张宝凤,女舞蹈队员。擅长独舞,宣传队排演《红色娘子军》时后,她是第二个饰演吴清华的。</span></p> <p>郭志峰,舞蹈队员。擅长独舞,舞姿优美。在舞剧《红色娘子军》中饰演赤卫队员。</p> <p>孙月明,当年的舞蹈队员。72届。</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龚景秋,男舞蹈队员。72届初中毕业生。再《红色娘子军》中饰演赤卫队员。因为儿子考上大学,他早年辞职去北京陪子就读,后在北京择业。现专攻书法,且在首都北京书法界小有名气。</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王淑英,女舞蹈队员,72届。演红色娘子军女战士。</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张天云,二胡乐手。72届。毕业分配天津铁路分局车辆段司机。现已退休。</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当年,天云还唱京东大鼓。在70年宣传队去汉沽拉练,他带着感冒,顶峰冒雪在盐场为村民演出。</span></p> <p>赵亚威,1974届的乐队队员,拉小提琴。毕业前参军入伍。转业后到了天津市体委,曾任女子游泳队领队。</p> <p>郑刚(小号)、郭爱民(长号)、李洪增(圆号)等入十四中后,宣传队乐队发展成管弦乐队。</p> <p>孟琳,手风琴演奏乐手。</p> <p>李震川:乐队的笛子乐手。分享瞬间,让我沿时光隧道回到了半个世纪前的十四中校园,一张张发黄了的老照片将我们的青春年华定格在那个沸腾的年代深深嵌入永恒的记忆……</p> <p>刘惠兰,舞蹈队员。</p> <h3>田业弘,1979届的宣传队员。</h3> <p>马淑华,女生独唱。</p> <p>张启明,乐队笛子乐手。</p> <h3>项宝华</h3> <h3>韩希强</h3> <p>白燕</p> <h3>王德山</h3> <h3>潘晓梅</h3> <p>河北区少年宫。十四中宣传队第二届新老队员联谊会。</p> <h3>1994年8月7日,金钟河大街。十四中宣传队第三届新老队员联谊会。</h3> <h3>1997年9月8日,河北区金谷饭店。十四中宣传队第四届新老队员联谊会。</h3> <p>2000年8月18日,王老师儿子婚礼后全家来津与宣传队员们聚会。</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2004年10-04宣传队员在津南市食品街出席王老师出版《两代书》的赠书仪式。</span></p> <p>2009年正月十五,宣传队员在河北区九褔饭店欢聚一堂。</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2010年王老师70岁时,宣传队员由马建新牵头,借助马建伟工作在河北区铁路俱乐部的优势,组织了给王老师祝寿的聚会。</span></p> <p>2014年9月老队员李永红庆祝自己60寿诞,在天津中华戏院主演全剧《四郎探母》,老队员王昌利操琴助演。王老师专程来津观赏李永红的演出。返京前,宣传队员聚集张铁栓家为王老师饯行。</p> <h3>高继文每次回天津路过北京时,都要来北京看望王渭老师。这是她与王老师在2018年冬天的合影。</h3><h3><br></h3> <p>2018年,部分老队员去北京观摩王老师雅颂艺术团的演出活动。</p> <p>2019年农历正月初八,王谓老师又一次来天津与在津的十四中老队员欢聚一堂。这是中山路普天和饭店。此时王老师已近80岁了。</p> <p>老队员献诗,助王老师新春快乐。</p> <p>2020年1月4日,王老师与在京的宣传队老队员自驾私家车一起来津,在中山路鸭子楼饭店,参加宣传队员新年聚会。</p> <p>2020年6月初,宣传队老队员相约小住蓟县黄崖关赵家农家院。再过一回儿童节。</p> <p>这是50多年前的十四中学大门口,宣传队员在此合影,那时的校门还很小。只有两米多长的“天津第十四中学”的木牌子挂在旁边的墙上。</p> <p>那时一进校门处,迎面一座花坛。后面是一座倒影壁墙。书写着毛主席语录。“我们的教育方针…”。</p><p>这是1970年左右,王老师与宣传队员的留影。</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如今的天津第十四中学的经过扩建,更大了。更气派了。她占了原来水产前街中学的全部,红光中学的部分。而红光中学搬迁到原来84中学校址重建,自此84中消失了。</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时光一晃过去了半个世纪。大家遗憾的是从来没有留下一张在十四中学大门口的宣传队员的集体照。不过,这个遗憾总会有一天弥补一下的。期待这一天吧,只要大家保重身体,不断联系,随叫随到就更好了。</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