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小儿三岁有余,甚是顽劣。吾育之无方,遂求师问道。幸遇良师——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副主任陈洁。今日,师弃午休对余谆谆教诲。顿悟,得其道。念多有父母有吾之惑,不敢独享,乃制此篇,愿有同惑者以此解惑。亦感念陈主任教导之恩!</p> <p><b>一、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建立优秀品格。</b></p><p> 三岁到六岁的孩子,最重要的是培养他良好的生活习惯,尊重他做事的选择,孩子做到了以后家长就及时地肯定,肯定他的品格,让他去建立自我。这两大块儿,是培养三到六岁的孩子最重要的两块儿。</p><p> 让孩子自己洗手、洗脸、刷牙,按时作息、自己的东西要摆放整齐等等,还可以让孩子坚持做一件家务,在这个过程当中要不断地去鼓励孩子,让他坚持下来,然后再要求他做好。坚持的过程当中它会形成很多的品格:比如责任感、意志力等等。</p> <p><b>二、培养专注力、探究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b></p><p> 整个三到六岁,应该是一个游戏化的时期,这个时候孩子想玩儿什么就让他玩儿什么。他不管玩儿多长时间,多脏多累,只要是他自己选择的,家长都不要去打扰他,因为这是他专注力形成的关键期。这个过程当中,家长要尽可能地给孩子提供他喜欢的一些东西。家里给他买的玩具不宜太多,让他去钻研,培养孩子的探究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等等。其实这些能力都是在孩子玩儿的过程当中自我生长起来的,我们大人不要过多的干预。我们给他更多的是什么?是陪伴,是不打扰,看到他做的好的地方,表扬他的品格。比如说:“儿子,你看你把东西玩儿完了以后就放到原处,你真是一个很讲卫生的孩子!或者是很有条理的孩子!”这样让他去确立自我,从而知道这样的去做事儿就是什么样的品格,建立自我评估和自我认知。</p> <p><b>三、培养孩子的自信心。</b></p><p> 等到再大一点,到四到六岁的时候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尽量为孩子提供在竞争中获胜的机会,让他去建立自信。我们跟孩子一起比赛,我们大人可以装输,但不让他发现我们的输是装出来的,让孩子体验到赢的快乐。如果四到六岁赢的多的话,孩子将来他就会比较有自信。</p> <p><b>四、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性教育。</b></p><p> 从三岁开始,我们可以给孩子进行适当的性教育。可以慢慢地让他自己去洗澡,自己去卫生间,上卫生间一定要关门,然后可以告诉他:自己的隐私部位是不能让人随便碰、随便摸的。</p><p> 三岁的男孩儿,有的时候可能喜欢玩自己的小鸡鸡,这是一个特定的生长阶段的特定心理需求,因为他在玩弄的时候会感到心里很安慰,过了这个阶段就会好了。大人不必太过夸张,去呵斥孩子,我们可以视而不见。我们前面说的是不让别人随便动、随便摸,这个要跟自己区分开。</p><p> 如果孩子问家长说:“妈妈我从哪里来的?”我们不能说是捡来的,石头缝里蹦出来的,这样就会让孩子感到自我的生命是非常破败的;是不值得爱的;是被人丢弃的;是没有来源的。所以孩子就没有归属感,他感受不到父母对他的爱。关于孩子从哪里来的问题,如果孩子问,家长就回答:“你是从妈妈肚里来的呀!”他如果再追问的话,我们一定要如实地告诉他。家长要本着“有问就答、不问不答、有问必答”这样一个原则,严肃、认真地去回答孩子这个问题。</p><p> 到三岁的时候,要跟孩子要分床;四岁的时候要给他分房。上小学之后很多孩子的问题,跟他的分床太晚是有关系的。</p> <p><b>五、正确对待孩子的情绪。</b></p><p> 如果孩子跟小朋友打了架,我们家人不用太多的干涉,因为为了争抢某种玩具打架,产生摩擦,是小孩子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我们不要过多的去干涉。</p><p> 如果孩子在外面有了委屈,比如说他被打了,回来跟我们说,我们一定要同理她。首先,要让孩子把这件事儿跟我们清清楚楚、完完全全地再重复一遍,让他觉得家长在认真地听他说话,家长很重视她、很在乎她。等他完整的阐述之后,家长再告诉他:“孩子你感到很委屈是吗?你感到很生气是吗?”如果当时家长能听懂他的感受,就把那种感受说出来;如果家长实在不知道当时的感受是什么,可以去抱抱他、搂搂他,在乎他的情绪,在乎他情绪背后的这种需求。让孩子的情绪比较平和,成长是关键。</p> <p> 孩子有了情绪,我们要认真听孩子说话,然后我们家长把孩子说的内容再全面简洁地重述一遍 ,让孩子觉得家长很认真地听他讲话,是尊重她在乎他的。准确说出他的情绪,孩子才会觉得家长理解他,懂他。</p> <p><b>六、建立规则意识。</b></p><p> 家长就要从生活细节入手,从小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让他们认识到生活中处处充满规则,从而愿意学习规则、执行规则,并慢慢养成习惯。 </p> <p><b>七、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b></p><p> 从三岁开始,我们可以给孩子读点儿故事,然后让他读书、讲故事给你听,慢慢地认字,慢慢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p> <p><b>八、爸爸不可缺失孩子的成长。</b> </p><p> 如果爸爸不在身边,就多让他爸爸给孩子通电话。妈妈可以把孩子的一些好的表现告诉爸爸,让爸爸去表扬他,肯定他。实际上爸爸对孩子人格的肯定比妈妈是更有分量。而且,这也是建构父亲权威的一个关键时候。如果等孩子大了,再让爸爸去管的话,孩子跟爸爸的链接会比较难建立。在家庭里面,爸爸是一定要树立权威的。</p><p> 如果他爸爸白天工作比较忙,晚上回家的话,也可以让爸爸留个纸条儿,然后妈妈念给孩子听。这也是孩子和爸爸建立链接的一种方式。</p> <p> 我想对于三到六岁的孩子,如果家长能够做到这些,孩子基本上就可以比较健康的成长啦。</p> <h5><span style="font-size: 20px;">陈洁:</span></h5><h5> 冠县教体局家教中心副主任,高级语文教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家庭教育训练师、家庭教育测评分析师、学生生涯规划师、家园共育师,当代家庭教育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特聘“合格家长”培训高级讲师。冠县朗诵艺术协会主席,聊城市朗诵艺术家协会副主席。</h5><h5><br></h5><h5> 人生格言:甘心做一只萤火虫,不管多么微弱,也会尽情地释放自己的光和热!</h5><h5> (电话微信同号:15106350912)</h5><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