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问祖的“捷径”<br><br> 陈炼<br><br> 寻根问祖,人之常情,我来自何处呢?我的先祖在何处?我的血脉族亲在哪儿?这些一连串的问题萌生了慎终溯源的希望和行动;有的毫不费力找到同支完成心愿,有的虽锲而不舍的在网络上发信息,却石沉大海数年无踪影,为啥反差这么大呢?笔者也经历过寻宗的迷茫,久无所获的苦恼,甚至旁人的不理解,当踏上族人居址,先人故里原乡时,与族宗的那份穿越时空地域的血脉情深是无法言说的喜悦,更是很多人无法感受到的那份挚爱之情,找到自己根源,不辜负此生之责,完成历代先辈夙愿,无愧先贤和后世! <p> 怎样来寻根问祖呢?</p><p><br></p><p> 一、首先要有奉献精神:为了家族事务,你会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此行工作,无形之中占用了你很多业余时间,甚至为了寻谱、族人、资料,是你家庭经济一笔不小的支出,家属对此意见纷纷,有理解的人都会感谢支持你的另一半妻子或丈夫,平衡好家族事务与家庭关系非常重要。</p><p><br></p><p><br></p><p> 二、搜集资料信息,这是重中之重。过去有祠堂、家族组织、族长,家谱有人保管,有人关心和做家族事务,随着解放后,宗族制度湮灭,散落的资料信息究竟花落谁家呢?搜集利用是一条异常艰辛而又漫长的路程。从自身找起,父辈、姑母、邻居、自己近亲血脉亲人,逐及旁支,生辰簿、路引(过去家中有去世老人,道士在超度亡灵中书写的文书,内有先辈名讳等)、查看老墓碑(墓碑是石刻的,它具有保存时间长,真实可信,不可替代的物证之一,有随时间长短,风化的也不少)、与本支有关的姻亲资料(有的谱书上记录本支先祖名讳),口述历史传说等等相关的资料,并归纳分晰,逐点予以佐证,代代弄清楚备案。</p> <p class="ql-block"> 三、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先辈留给我们的资料信息都或多或少有文字记载,要读懂和理解它,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字方面的知识。过去书籍是从右向左排列,一些简单繁体字能认识,现在网络搜索也很多,手机上有一个简繁转换。对一些老地名查阅当地史志资料,甚至家族中有人在史志书籍留有资料信息,这些都必须了解和学会运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四、网络上学习。现今网络信息传播速度非常快,参予者非常多,有专家学者、爱好者、热心公益者,宗亲群也是比比皆是。如果你初进入宗族根亲文化,在群内多听、多想、多作记录,沉淀一段时间假以时日,业内你一定享有话语权;同时多参加公益活动,扩大人脉,认识更多的老师,他们会给你很大的帮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五、寻亲的心态。作一个事,心态非常重要。当面对自己血脉亲人不支持不理解时,用以诚待人去换取理解和支持,也有个别人不愿为伍,要有“百人百样,何须同行”这种超然心态,只要一心为公,相信大家都会积极主动给予支持。其次:在网络上帮助你的宗亲,他费精费神查找资料、联系别人,甚至驱车实地查证,是我们应该铭记和感谢的,也有对此不感兴趣或其他原因无法给予支持的宗亲,他不愿提供支持是本份,无须心生烦恼。对于寻根问祖,尽力就好、随缘就行;况且传承的是文化,详今略远,何须追溯三皇五帝呢?今天平等公正的社会,以实际情况而记述自己血脉历史,对于前辈和后嗣子孙也是一个很好的教材。再者:对接的宗亲中,有重视宗族根亲文化的,多与之交流会得到更多信息资料,而对于不太关心的就尽量少打扰,若不愿对接也就随缘吧,别死缠烂打,有缘再说吧,相信血脉情深的情谊再度携手只是迟早的事。</p> <p class="ql-block"> 六、信誉。俗话讲“嘴上无毛,办事不牢”,做这个事情要具有一定名望和信誉度。首先取得族人的信任很重要,若年少无知,腹内空空,不凭实际,海口乱夸,几人能信;在加强自身修为的同时,借助你的血脉亲人中有名望的先辈,用诚恳的态度去寻求大家的支持,相信大家给予信任一定会事半功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七、勿抱门户之见,有容乃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同样一个事,大家理解各一,看法不同,这都很正常。要多听取别人意见,或许换一个角度去思考,也会有更多发现。别抱着自己的资料较真,从其他多方面出击可能另辟蹊径,峰回路转,柳岸花明又一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八、字辈和世系。字辈是寻亲的密钥,同一始祖字辈一定有共同点,如同一地方,能在世系上佐证,同血脉亲人就勿疑了。也有不同一地,却字辈相同,如诗书世泽长、国正天心顺、祖德流芳、仁义礼智信等等,这种大众所用,世系不一,那一定不是同支,实际情况区别对待。</p> <p class="ql-block"> 九、代差的问题。“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人口繁衍千年不变的规律。我国法律规定男二十二岁,女二十岁领取结婚证,符合当今社会民情,古时还有十三、四岁的小媳妇。按中医讲“女子二七天癸至,男子二八肾气盛”,方有生育,因此个人认为按民俗专家推论每代之间二十七年半一代人是有一定依据和可信的,若代差在四、五十年,或二十年以下,皆有待考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十、寻根溯源的作用。族谱过去三十年一小修,五十年一大修,今天修谱比之过去有利有弊,谱者是一种家族血脉载体,明长幼、辨亲疏,更多是它的教育作用。从古至今想在此谋名利者难,它虽不能带来直接利益,但却是族人共谋发展无形的资源,沿海一带的家族企业就告诉我们团结的力量,其次对于青年男女婚配有一定好处,当然最大的作用是对社会和谐促进作用不可估量,传承传统文化功不可灭!</p> 以上种种均是笔者多年的体会,当然也有其他一些情况和原因,恕不一一阐述。笔者也曾为部分宗亲寻宗溯源作过努力,有成功对接的,也有一无所获的,一切都是要水道渠成才行。寻根问祖,我们永远在路上,祝福你心遂夙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