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小学·身边好人]等待与陪伴---邹艳平老师

伟健

孝老爱亲篇 <p>邹艳平,女,汉族,1971年出生,是内蒙古阿荣旗明德小学一名人民教师。明孝道、知荣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她用最真实纯朴的行为诠释着对孝道的深刻理解;她用无微不至的关怀谱写着新时代孝老爱亲的赞歌;她用爱心与温暖宣扬着道德的正能量。</p> <p>百善孝为先。孝――是道德之本;孝――是家庭美满和谐、社会进步发展的基石。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首先要做到孝。邹艳平做到了!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女”的高贵品质,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p> <p>常听到邻居们夸“艳平多好,对婆婆就像亲妈一样”,邹艳平心里既高兴又心酸,她说:“我不是圣人,是我的经历让我懂得“等待与陪伴”,是生活告诉我要做一个“孝老爱亲”的人”。她和爱人是同学,所以感情特好。刚结婚时是出于对公婆的感激,因为他们是爱人的父母,所以对公婆礼貌恭敬,每当给他们洗衣服,她心里也想着她亲生的父母年龄大同样需要人给洗衣服啊!心里不是滋味!</p> <p>结婚后五年内,她的妈妈和公公相继因病去世,亲人的离去让她明白了“子欲孝,亲不待”的道理,她知道,无论她怎么回到娘家再也看不见坐在炕上隔窗而望盼她回家的妈妈;回到婆家,屋里屋外再也没有公公走来走去的身影……她泪眼婆娑中,仿佛看见妈妈关切的目光:孩子,别哭,我走了,你要照顾好你爹;一抬头,好像听见不放心的叮嘱:你婆婆这辈子不容易,你们可要让她安度晚年啊!是啊!离去的无法再回,而在的,要让他们幸福啊!别让遗憾成为自己永久的回忆啊!从此以后,她对婆婆就如亲妈一样,有心里话也跟婆婆说,感觉婆婆在家没意思,下班后就把学校里的、班级里的一些事讲给婆婆听,婆婆也常跟她讲婆婆以前的生活,年轻时怎样怎样……以前她就是听着也没往心里记,现在婆婆依然讲以前的事,讲着讲着婆婆忘了,她提个醒,婆婆再接着讲给她听。</p><p>她娘家老父亲,前几年得了脑血栓,行动不便,哥嫂伺候,她也常去,她们哥几个很团结的照顾着爹爹,出钱、出力从不推让,小区里的人都夸她们家人孝顺,她常笑着说:“谁家遇到都会这样的,是你们有福,家里老人健康,老人有病,儿女就得多付出呗”!</p> <p>她说她多年来与老人的相处,觉得做到孝顺其实很简单:</p><p><br></p><p>首先,要让老人心里踏实,给他们一个温暖的家。一个家庭穷点、富点无所谓,最低标准吃饱、穿暖谁家都能做到,就是千万别吵架,别让老人提心吊胆地生活。他们辛苦一辈子,不指望有什么荣华富贵,只要一家人快快乐乐、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就行了。</p><p><br></p><p>其次,要让老人有“主人”的感觉,让他们觉得自己还有用。家里的事无论大小都与老人叨咕叨咕,让他们帮着出出主意,你不一定听他们的,但不要反驳,想咋做,自己说了算,他们又不跟踪你。老人想干啥,就让他做,就像咱们小时候帮他们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一样,现在他们老了,让他们帮咱们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他们会感觉自己不老,还能为自己的儿女或孙辈服务呢,从而感觉到生活的乐趣,感觉自己还不老,还有价值。</p><p><br></p><p>再次,要用感恩的心对待老人。千万别让老人寒心,就是绝不能顶撞老人。毕竟父母年龄大了,心里承受能力小,你的一声大呼、一声训斥,会让老人心寒,觉得一生白付出了,老了没用了,儿女嫌弃了。即使老人有错的时候,一定有话慢慢说、有话好好说,实在不行就不说,沉默或微笑找个理由赶紧走人。老人的思维慢,所以“等待”是最好的解决问题方法。</p><p> </p><p><br></p> <p>孝顺最关键的一点是陪伴。随着科技的进步,手机、电脑、游戏等各种娱乐、应酬充斥着人们的生活,有点淡漠了人情、有些忽略了冷暖。但无论怎样,千万别忘记了对老人的陪伴。山珍海味、豪华的住宅、讲究的穿戴……换不来陪老人唠唠嗑说说家长里短;换不来陪老人散散步、换不来陪老人吃顿饭;换不来……。</p><p> </p><p><br></p> <p>现在家里条件好了,每年有空她都带着婆婆出去旅旅游,让婆婆看看外面的世界,别人都以为她们是母女呢!知道她是儿媳时都夸她是一个好儿媳,这时眼泪总是在她眼里转,她心想:“娘家妈妈若活着该有多好,一起享福”。“相遇是缘”,那就让我们善待生命中出现的每一个有缘人,因为下辈子我们不一定遇见。”</p><p><br></p> <p>心怀感恩、孝敬父母,因为父母给予了你我生命,使你我来到了人间,长大成人,走自己的路。对父母的感恩不仅在母亲节、父亲节的那一天,感恩的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送一枝花,泡一杯茶,帮母亲做家务,洗一次碗,拖一次地,洗一次脚,捶一次背,打一个电话,与父母多说说知心话,不要让他们担心。</p> <p>这就是我们身边的平凡人,这就是我们身边不平凡的关爱,从来没有说过什么豪言壮语,她只是默默的用行动诠释着孝道,这就是对社会正能量最广泛的弘扬。每一个人有一天都将会成为老人,让我们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善待父母,善待周围的老人,共同营造和谐的家庭、和谐的社会,让“等待与陪伴”代代相传。</p><p> 供稿及美篇制作:</p><p> 明德小学 林伟健</p>

老人

婆婆

他们

邹艳平

换不来

父母

陪伴

感恩

生活

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