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昨天下午本来有两节习作课,打算除了解决一下课本问题,互相赏评小练笔,还要拿出一部分时间交流《俗世奇人》。可是防溺水教育的直播,让我们只有二十分钟可以支配。于是,果断选择了带孩子们走进俗世深处——进行《俗世奇人》读后交流。</p><p> 先是继续了上节课《酒婆》没交流完的小尾巴,我们重读《酒婆》思考后两个问题:首善街的人善良吗?作者结尾的疑问让你体会到什么?首先让他们找在首善街出现的人物(酒馆老板,喝酒的人,首善街上看酒婆醉酒的人),然后逐一找出文章中他们的表现,孩子们的认识明显要比那天深刻了。他们认为看热闹的人,没有提醒酒婆,不要过马路,老板没有将假酒换真酒告诉酒婆或者提醒酒婆少喝点——有的娃还为老板想出了婉转的说辞:“今天这酒比较烈,您呢还是少喝点!”</p><p> 接下来我们七嘴八舌《泥人张》。我只问了一个问题:你认为泥人张是个怎样的人?从哪里体会到的?(感受写法),他是怎么练就的这身本身?(学习人物勤学苦练,善于观察等品格)第一个孩子当然找出来了对泥人张捏泥人的精彩描写,接下来几个孩子争先恐后找到了侧面描写,包括文章第一段评价,饭店其他客人的对泥人张的评价,甚至还有孩子找到了海张五隔着两丈远就看见那个核桃大的泥人是自己了。因为当时的时间比较紧,竟然没有孩子找出提现泥人张性格的地方,比如泥人张不把海张五当人物的描写,其实也体现了他的艺高人胆大,凭本事吃饭,不讨好人,说明的正是《苏七块》里那句话——人一有本事就各色!还有他面对海张五的嚣张粗俗,直接默默用捏一个比海张五还海张五的泥人来回击,这是巧妙而又智慧的,让海张五狼狈地第二天去花大价钱把所有摊上的“贱卖海张五”和模子收回,一句粗话都没说,一架也没吵,只扣块鞋底的泥,用左手在桌子底下捏,捏完往桌上一截,起身走人——泥人张用自己的绝技成就自己的奇人!可能这就是孩子容易忽略的地方,他们只注意到他的绝技了!在教学中需要我们加以点拨,引导他们要留心作者的每一句话,好文无闲笔,就连前面下雨的一笔描写,看似闲,其实是为了后面泥人张抠鞋底那块泥做铺垫。</p><p> 疫情回来,孩子的常规,精神皆觉不济,昨天下午我还未进教室就发现他们端坐等候了,说实话教了一年半了真是头一遭。平常语文课不吱声的孩子,也开始急着举手,我想老师平常抱怨孩子们没话说,不会说,可能不是他们不说,而是他们读得真的不够,不知道说什么。文章的趣味性,加充分的读,等于开心的课堂。</p><p> 很遗憾的是我昨天没带手机到课堂,所以缺失了镜头记录,抱歉啊娃们!那就顺便展示一下刘东旭的读书卡吧,精美,充实,踏实认真的态度跃然纸上!希望更多的孩子向他学习!我也一直在思考,读书卡最出来漂亮,但不好收取存放,孩子设计也是话费不少精力的,我得寻一条既实用又省劲,还赏心悦目的方式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