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年婺源寻根问祖行 2020年5月的最后一天,阳光明媚,气候宜人,期待已久的婺源寻祖恳亲之旅终于成行。一行四辆车十七人,在新成立的乐平市王刚中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王长新、会长王光进的组织下,在老会长王火财的引领下,带着乐平近十万王氏后人千年的寄托,直奔婺源,来到乐平母亲河乐安江的源头,来到乐平绝大多数王氏的发祥地,找源头,寻始祖。<br> 婺源接待我们的是老会长多年好友,热心宗亲事业的原婺源档案局局长,年近八旬的退休干部王河瑞老前辈,他同时邀请了王鸿平、王海峰等几位年轻的热心宗亲文化的人士参加接待。当然都是与我们同宗同脉的王仲舒后裔,真正的亲人。 <p class="ql-block"> 据婺源县志和王氏统谱记载,婺源王氏乃大唐名相王仲舒(762—823)后裔。史料记载,仲舒,字弘中,并州祁(今山西太原)人,名副其实的太原王。唐朝文学家。少好学,工诗文。历任苏州刺史、洪州刺史、中书舍人等。元和年间(806—820),在南昌奖励文学,文风盛开。还邀请当时担任袁州刺史的韩愈来南昌,对南昌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故于任官途中。仲舒生有七子,分别为初、哲、贞、弘、泰、复、洄,当黄巢起义军逼近时,其夫人李氏为避乱,携七子逃难居安徽黄墩。后弘子希翔于唐末自黄墩迁居婺源武口,乃婺源武口始祖。经几代繁衍后,曾五世同堂三百六十余口没有分家获御赐“孝友信义之家”,可见当时是何等兴旺。乐平厚朗王氏、杨家边王氏、磻阴王氏等众多乐平王氏支派都是从武口迁出的。目前人口占据乐平王氏大半江山。贞子希翰(瑜),号双杉,自黄墩迁居婺源龙井墩(今婺源县城),乐平暂未见有其迁徙后裔。哲子希翿(云)自篁墩迁居婺源中云;王云慧眼识珠,唐末宋初受黄巢起义军侵扰,到婺源一眼相中云气中天的中云立村,经历代子孙生息繁衍、开枝散叶,发家立业,人财俱兴,最终形成如今的千户人烟的千年古镇中云镇。中云迁居乐平的主要是涌山王氏。</p> 在老局长的带领下,我们辗转来到武口寻找武口始祖的蛛丝马迹。首先我们一行按照先行到达的王鸿平的指引穿过武口、穿过秋口镇王村村委会下王村来到石门村村口岔路,错误的右拐到达河边,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久负盛名的世界濒危物种蓝冠噪鹛栖息地,只见十几二十米的河对岸的小岛上苍天古树与碧水深潭相映成趣,和着不同鸟语的声音,愈显森林静寂。现在正是蓝冠噪鹛繁殖期,作为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蓝冠噪鹛栖息地就是保护这座不大天然岛屿,此时可见专门的护鸟员严格值守通往小岛的道路。这一错无意中让我们有如帝王般临幸珍稀鸟岛,算是本次寻根问祖的一个小插曲了。 我们无心聆听蓝冠噪鹛的悦耳歌声,按照王鸿平电话指引,返回与与鸟岛一河相隔的石门村。石门村是王村村委会的一个自然村(谷歌地图上标注为王村,下王村正好在此村西边,河的下游),一个传统小村落,几十栋统一按徽派建筑特点装饰了的民房集中在方圆200米左右的地块中,错落有致。从村头停车场看明显是婺源有关部门打造的一个旅游景点。在王鸿平等宗亲的带领下,经石门村中间的一条小巷向东路过一个古色古香的六角亭步行几百步来到一个岔路巷口驻足,王鸿平指着东边岔路中间和边上的房子介绍说:武口王氏始祖希翔公的墓原来就在这里,现在已经成了水泥路面和民宅了,岔路口西南拐角留有十平方左右长着一棵枣树的空地,这块唯一能见泥土的地就是原来祖墓护茔边上的空地。大家失望中都把目光投向这棵枣树上,仿佛透过这棵枣树看见了这位号称现存后裔超百万的武口始祖希翔公的化身,心中默默的祈祷着。 武口王氏一世祖墓想恢复几乎是不可能了,让大家把希望寄托在二世祖墓上。几年来乐平王氏宗亲中流传着一幅二世祖延钊公的墓碑图片,墓碑内容显示是2014年来寻根问祖的武口后裔重修而立的碑,墓址与族谱墓图记载的一致,也是三万林鸬鹚晒翼型。火财老会长证实当年到过墓地,只是过了六七年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来的路也完全变了,无法辨识。 <p class="ql-block">经过打听,武口在武溪河的南岸,根本没有武口王氏后裔居住,而且行政区划归紫阳镇管辖。而真正有武口王氏后裔世居的在武溪河北岸的王村和下王村,行政区划归秋口镇管辖。从武口向河对岸的王村望去,我们都被这美丽的小山村景色惊呆了。</p> <p class="ql-block">小村东西向一字形排开,白墙灰瓦,放佛是一幅水墨画,北面是青山,南面是碧水,我说胜过江浙著名的几处江南水乡毫不夸张。仅凭这一美景就足以说明武口始祖宏公、希翔公父子何等的有眼光。</p> 我们在王鸿平等宗亲的带领下来到王村打听到王氏宗祠位置,只见这座清末时期一位王氏后裔富商耗巨资捐建的武口王氏宗祠早已无影无踪了,宗祠址上已经被上世纪建成大礼堂取代。由于世居王氏后裔就剩下二三十户,而且六七十岁老年男士都已故去,王氏宗祠也无人管事,让人暗暗地感受到无比的凄凉。挨家挨户向王氏后裔打听延钊公墓地,都是摇头晃脑,仿佛这个叫王村的村庄从来就没有来过这位创建这个村庄的人。最后还是打听到蒋姓老村长和吴姓老师获得了有关信息,他们带我们来到下王村东边树林(三万林)墓地,指着夹在两边几个坟墓中间塌陷的荒草说:这就是延钊公的墓地。结果又是一片的疑惑。明明有墓碑的,怎么就成了一个无名坟茔呢?是不是他们搞错了地方?是不是重修的祖墓在它处?在当地人一再坚持肯定没有错的情况下,我们觉得不管是不是延钊公的墓,至少可以肯定是王氏的祖墓,于是将带来的香烛点燃摆开,鸣炮祭拜。 <p class="ql-block"> 后来听说,这个墓碑是武口王氏后裔弋阳王氏宗亲为了祭奠武口始祖在2014年运过去的。当时是立于石门的希翔公墓葬地附近。由于石门已不是咱门王氏居住地,当地百姓不让他们立,弋阳宗亲无奈之下仅能将该墓碑放置于附近临靠他人屋边,并拍了这张照片。宗亲们一离开石门,当地百姓就把它扔了。其实这个说法也是值得推敲的,弋阳宗亲为什么将延钊公的墓碑放到已经不存在的希翔公的墓地上呢?</p> <p class="ql-block"> 这次寻根问祖活动,虽然留下了一些遗憾和无尽的感慨,但得到了王河瑞老前辈等婺源热心宗亲文化人士的热情接待,让大家无比感激。特别是去年以来我们相继多次去婺源寻亲垦祖,丰富我们的认知的同时也明显感觉到婺源宗亲参加王氏宗亲文化研究和发展的热情,进一步提高了寻根问祖的情怀。我们坚信,刚刚起步的乐平王氏宗亲工作在各位热心人士的齐心协力下一定会有作为,有各地王氏后裔的积极参与,诸多谜团逐渐会解开,王氏优秀文化会不断的发掘和发扬光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