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十七)艺术家的面子</b></p><p class="ql-block"><b> </b>说要“面子”,白话说就是“脸面”,专业的说,就是你的心里承受力。说你好时,你就有“面子”;误解你时,你就显得没“面子”。有时说的是“尊严”问题,可能更侧重被误解时的情景。做艺术的人,比较敏感,有时可能更在乎别人对你作品的评价,也不知准确否。反正就是有人在意,有人不太在意,人在人群中,难免有这状况,其实也不至于太在意,做好自己就行了。</p><p class="ql-block"> 从学习画画时,经常听到别人评论你的画,在我们的习惯里,也就是用一分为二的评价,先说你的优点,你才有点高兴时,又说你的不足,这样的翻来覆去的说,你只能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吧。纽约那的人简单,对作品的评论,大众一般就是个“Yes”“No”,也是个极端,倒也理解。我也简单,就是个直脑人,脑子就长成这样了。画画的没几个复杂的,看似深沉,实际上就是自己那点艺术理解上的事,不像批评家说辞多,他们学的就是讲理的专业。所以好多画家,自己的作品“没理”,让批评家编出很多“道理”,高深讲究,无缝对接,被写的画家也晕了,赶紧收拾穿戴,闹出“气质”来,与批评家评的高度对齐,画家玩技术,玩波普,最后就是被批评家“玩”了。哈哈,我这样说没恶意,我也想波普了,但波不起来,也只能多喝几罐可口可乐了。</p><p class="ql-block"> 有时艺术家也是一根筋,只想着自己的技术问题,然后波普一下,等的理论家给自己编道理,拔高层次,实际效果是拔苗助长,或者就是个“假苗”。</p><p class="ql-block"> 前辈大师们的杰出无二,是因为他们形成了极高的独到见解,才能永恒。评论家是在大师们的理论之下,再周边或横向纵向阐述剖析。我们在开放之后的这几十年,艺术上,借鉴挪用的较多,所以画家们也是很难很快的产生出理论,基本都是评论家独唱似的说道辩解。艺术上的“中西结合”还在探讨,我也不敢妄言,可能吴冠中先生说的在理吧。</p><p class="ql-block"> 忘了“面子”的问题了,其实在学习谦虚阶段,还是要不耻下问的,当你有了建树时,还是得包容有度的,因为艺术个人问题,也确实是很难与大众统一思想的,否则就不是艺术了,波普开始也不是艺术,后来也艺术了,就是个探索未知的过程,时间会说明一切的。画家个人艺术理论的生成很重要,否则就是个匠人了,但匠人也挺好,工笔重彩的一遍遍磨吧,少费脑筋的,大家也都能看得懂。</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我在街头画了个深色皮肤的女孩,形,画的还不错,我十二岁就有铁线描的训练,就是肤色基本没用色加重,我一直就不知道肤色深的人,该不该画重,所以没敢画重,像是很像了,周边的围观者,待我擦擦画完时,还都鼓掌,但这个肤色重的孩子,说不行,不喜欢,我很纳闷,挺好的一个肖像,也不敢问人家是不是画的肤色浅了,反正人家就是个“No”,我感觉有点“面子”问题了,我还是说免费做个纪念算了,人家小孩愤怒的硬给了我二十美元走了,我很不知所措, 瞠目结舌,众目睽睽下,我的“面子”跌到地下了。这也是个常事,老街头们都有经历过的。这只是个小面子问题,但也不太舒服,哈哈,关键是莫名其妙,过去了,不想说这没面子的事,一根筋的搞艺术,还是告诉大家吧,希望大家处处有好面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