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情 1-2 宝岛中部大山&梨山

八牛翁

<p>血浓于水两岸情</p><p>——二十二年前走遍宝岛小记</p><p>文 / 朱渊澄</p><p>&nbsp;</p><p>【按】1994’上海国际莎士比亚戏剧节,我和孙福良(上戏原副院长,莎剧节举办人之一)因为联络台湾戏剧界首次来沪参加莎剧节成功,被邀去宝岛访问,于1998年成行。</p> <p>一、大 山 的 见 证 &nbsp;&nbsp;1197字</p><p>&nbsp;</p><p>1998年10月,我退休后再度造访台湾时的最大收获,便是拜谒了宝岛中部的大山。</p><p>台湾全岛的山脉如同脊梁般贯穿南北,从雪山山脉依次向南的是中央山脉、玉山山脉和阿里山山脉;东部则有海岸山脉。中南部的山脉山高峰险,高耸入云,著名的山峰如奇莱山、合欢山、阿里山、玉山,峰顶都在 3千公尺以上,高度可与陕西的秦岭比美。宝岛东西两岸被大山阻隔,飞鸟亦难通过,和秦岭造成的“蜀道难”十分相似,增加了东西部经济文化交流的困难。我们的小车在山间公路上疾驰,同行的孙、周两位不住地感叹:要在这样险峻的山岭中开凿出一条横贯东西的高山公路,其难度真可谓“难于上青天”了。</p><p><br></p><p>“你们可知道这条横贯公路的历史吗?”我故作神秘地问他们两个。</p><p>他们有点茫然。福良兄和我一起来自上海;周老弟虽然毕业自台湾大学,但他毕竟还年轻。他们都不大可能了解这一段历史。</p><p>这就不能不提到台湾老兵修造这条公路的巨大功绩。</p><p>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国民党政府退居台湾后整编军队,有一笔原该用于裁军解散费的巨款被扣未发,而移用于东西横贯公路的建设。退除役的七万多名老兵不仅未拿到分文解散费,还作为廉价的劳动力参与工程建设,以自己的血汗甚至生命,构筑了这条举世闻名的高山公路,前后约有四、五千官兵殉难于此。台湾有位研究者这样认为:台岛经济建设的第一次“资本形成”,就是由老兵的退除役经费和他们的剩余劳动所构成,这是台湾经济起飞的坚实基础。由此,这位研究者建议要为老兵在此建亭刻碑,以志纪念。</p><p>周老弟颇惊讶于我对老兵历史的熟悉程度。我说这位研究者吴致中先生是我的莫逆之交,他的关于老兵所作贡献的文章,就刊在1989年8月22日《中正日报》上。我又说,台独的一个最坏的论点,就是把国民党退居台湾说得一无是处。其实此举的意义,在台湾历史上,恐怕只有郑成功击退“红毛”—荷兰侵略者后,进驻台岛可相比拟。从历史长河的广角看,几十万国军和文职人员来到宝岛开发南疆,是大陆文化和本岛文化的一次大融合,对台湾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促进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台湾今天各方面取得的成就,无不与此有关。周老弟和福良兄都点头称是。</p><p>午后的秋阳,在高山上失却了它的温暖。右方的北合欢山和西合欢山,左方耸起的合欢山东峰、奇莱山主峰,是中央山脉的峰巅,</p><p>背对阳光,显得黑沉沉的。回首观望横贯公路,蜿蜒曲折地在山峰间盘旋,整洁的路面闪着白光,就象飘荡着的一条绸带。</p><p>就这样,周老弟、福良兄和我,在这山脊公路上和高山寒原独处。周遭下方群峰环立,万籁寂然无声。紧压头顶的白云在兰天里缓缓飘移。阳光淡淡地洒上黑色的奥迪车身,洒上我们三个人的肩膀。寂静使我们对大自然充满敬畏之情,体会了它的神秘和庄严。</p><p>“我喜欢高山的肃穆”,周老弟喃喃地说,“我隔一段时间就要从台北出来,到大山中闯荡……”</p><p>“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福良兄轻轻地说。</p><p>我没有则声。我沉浸在对高山公路建设者的敬仰之中。大山已经接受了这条公路,成为它的伟大见证了。</p><p><br></p> <p>二、梨 山 记 事 &nbsp;&nbsp;&nbsp;1197字</p><p>梨山是台湾中部山区的水果种植基地之一,盛产苹果、生梨。</p><p>我们一行三人到达梨山时天已擦黑,果农沈先生已在公路边的工棚内等候。他用手机和山上的太太联络后,让我们坐他的缆车上山。这缆车是用角铁焊成的一个框架,底部搁置几块木板。沈先生问:怕不怕?我们沿钢缆向上望去,黑黝黝的树林往上延伸,大家倒吸一口凉气,壮着胆说:不怕!</p> <p>好不容易,我们被拉上绞车站,两手紧拉角铁围杆,腿都软了,沈先生却不紧不慢地来一句:“不要那么大力气呵,角铁都拉弯了……”我们赶紧松手,他却“哈—哈—哈”地大笑起来。</p><p>饿了,先摆开吃饭。很多菜。印象最深的是炖羊肉和炒高丽菜。梨山羊肉远近闻名;高丽菜其实就是卷心菜,刚从地里摘下,鲜嫩无比。</p><p>“这些菜味道不错,都是我老婆烧的——可不要告诉别人哦!” 劝菜时他喜欢说这句话。沈太太面目清秀,有点腼腆,是个“黑里俏”型的美人。我在他第三次劝菜时忍不住请教:为什么不要告诉别人菜是你太太烧的?</p><p>“老婆会烧菜一传出去,人家不是都想来我家吃饭了?”</p><p>于是我们大家一起“哈—哈—哈—”,沈太太黑俏的脸蛋飞上了红云。</p><p><br></p> <p>饭后喝茶。喝完茶,我们说想休息了,他的大嗓门又响了:</p><p>“为什么就要睡?盖起被子叙谈叙谈?那是不行的!要摊开来谈,才能谈得了!要象辜汪会谈那样嘛!哈—哈—哈—”</p><p>次日清晨,随沈先生巡视他的60多亩果园。山地是以每年150万元台币租来的,通过劳作、经营,大概一年也可以赚到这么多。他俩的固定资产,除了这里看到的,还有三辆汽车(卡车、面包车、轿车)、一辆摩托车,二辆手扶式搬运机,日子过得挺舒坦。</p><p>九点多下山,出现了十分感人的一幕。公路旁有成群的水果批发零售店,听说来了大陆客人,一家家都来邀请我们去坐坐,并要送水果。我们可以用行囊超重为由推却水果,却不能推挡果农们的盛情。在沈先生带领下,我们拜访了一个店又一个店,回答了一个又一个关于大陆的问题。然后,出现了一名老兵——桂大爷,他用很凝重的神色提出,能否单独谈谈。</p><p>桂大爷脸上刻着深深的皱纹,只有笔挺的腰杆还能透露他以往的军旅生涯。他是南京人。前两年来过大陆,老家已找不到什么人了。他不善言辞,沉默了片刻,再开口的话石破天惊:</p><p>“你们能不能回去报告一下……打过来,解放了算了……”</p><p>看我们很吃惊,他便作解释:台独分子太不像话,如果真让他们得势,台湾闹了独立,我还能做中国人么?那我算什么人?眼泪从他深深的眼窝里缓缓地淌下来。见我们还不吱声,他便补充说:</p><p>“……也可以不用打,……围上三个月就解决问题……”</p><p><br></p><p><br></p><p><br></p> <p>如果不做中国人,我算什么人?这句话真该让那些少数台独分子听听。理解了老兵的这一颗心,我们一句紧跟一句地安慰他。台独是不可能得逞的,因为国民党不会答应,老兵们不会答应,台湾绝大多数同胞也不会答应!……我们大家是中国人,永远做中国人……团聚的日子不会太远……请你尽管相信我们好了。</p><p>桂大爷擦干了眼泪,开始点头。他或许已经相信我们的话……他应该相信我们的话……</p><p>挥手告别梨山老乡时,已经日过中午了。</p><p>&nbsp;</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