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绍山行——手机拍摄

老玩童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毛泽东同志广场中由江泽民题写的“毛泽东同志”铜像重3.7吨,像高6米,基座高4.1米,通高10.1米,象征着“十一”国庆 ,更象征着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之一。毛泽东同志铜像身着中山装,手持文稿,面带笑容,目光炯炯,正视前方,巍然挺立,成功地再现了人命领袖毛泽东出席开国大典时的风采。</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2008年,为更好地满足广大游客瞻仰和纪念活动的需要,对毛泽东同志铜像广场进行了改扩建,使广场总面积达10.3万平方米,并更名为毛泽东广场。毛泽东同志铜像背靠韶峰、面向故居,形成“韶峰-太公山-铜像”的远、中、近立体景观。</b></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韶山毛泽东故居,位于湖南省韶山市,坐落在苍松翠竹的韶山冲中,距长沙市104公里,是一座土墙灰瓦的普通农舍。从故居堂屋转过右厢房,卧室、廊檐和碓屋之间,可看到毛泽东的全家照,日常器皿和各种农具,其中陈列着毛泽东少年时期用过的肩担、水桶、锄头等。在毛泽东的卧室里,桌上摆着一盏油灯,少年时代的毛泽东经常在这盏桐油灯下学习。</b></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毛泽东故居占地566.39平方米,建筑面积472.92平方米,房屋18间。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生在这里,并一直度过童年和少年时代,直至1910年的秋天离开这里外出求学。1929年,故居被国民党政府没收,遭到破坏。1950年按原貌修复。故居已经维修几次,现门额之"毛泽东同志故居"匾系邓小平同志于1983年6月27日所题。故居陈列物品中有许多是原物,毛主席卧室中的床、书桌和衣柜,毛泽东父子卧室中的床、衣柜、书桌、长睡椅和摺衣凳,堂屋中的两张方桌、两条板凳和神龛,厨房中的大水缸和碗柜,农具室中的石磨、水车和大木耙等,皆曾留下过毛主席及其亲人的印迹。</b></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故居前面是一口亩地左右的池塘,此即南岸塘,塘内有荷花。由故居正门进入,可见南墙设神龛。由厨房向东过横屋便到毛泽东父母的卧室。毛泽东的卧室与其父母卧室相邻,有床,床边挂桐油灯,陈设非常朴素。毛泽东卧室顶楼上有开口,顺楼梯可攀上。1925年6月,就在这楼上,毛泽东召开了秘密会议,建立了韶山第一个中共支部。由毛泽东卧室向里,是一个长约7米多的天井,天井西南角是毛泽覃的卧室,毛泽民的卧室则在整栋建筑的最后,开窗可见绿荫苍翠的山林。</b></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毛泽东少年时代读书的私塾叫做南岸,距毛泽东故居仅100米左右,370平方米面积,有10多间房屋。&nbsp;</b></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韶山毛泽东纪念馆,位于湖南省湘潭市韶山区韶山冲,是反映毛泽东生平和光辉业绩的革命纪念馆,于1964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它是一座水泥砖木混合结构、苏州园林式的建筑,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陈列面积2000多平方米。整座建筑物创造性地把湖南乡间农舍格调同苏州园林风格相结合,集庄严、朴素、美观于一体,白色的粉墙,疏朗的内园,明快的单廊,小桥假山、花园亭台,给人一种走进革命传统教育艺术殿堂的感觉。该馆基本陈列共8个室,反映了毛泽东从少年和青年学生时代起到1976年毛泽东逝世为止的生活与斗争业绩。另辟有《毛泽东同志的革命家庭》、《韶山风物耐人思》和《国际友人在韶山》3个专题陈列室,共收藏有关毛泽东生平和韶山人民革命斗争的文物、资料、照片1万多件,一级品400多件。</b></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纪念馆前,左右原来各有一口池塘,馆前是一个大广场,大门顶上缕刻着邓小平手书金色大字:"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进门是一宽敞大厅,厅前,一尊高2.67米、重达3吨多的毛泽东塑像立于红帐之前,毛泽东身着风衣,左手捏军帽,右手前挥。沿着一条开满鲜花的走廊,走近序厅,厅内依次陈列了全国六大革命纪念地的图片,即韶山、毛泽东故居、上海一大会址、黄洋界、遵义会议旧址,延安、天安门。向人们展示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序厅中央,展示了一座韶山山水模型,将韶山210平方公里浓缩于此中,出序厅,上台阶,过假山,沿回廊来到会客室,会客厅靠墙竖立着一尊巨型毛泽东铜像。再往东通往楼上,三个院落呈品字形排列,在中庭的对角,各有2个小院,南院是一处台地,与下栋参差错落,这儿光线较暗,为纪念馆内两处藏宝之地:毛泽东遗物展和复制中南海故居模型。</b></p><p> <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北院的过厅上,静卧着一灰色吉姆车,说明牌上标着:毛泽东1959年6月回韶山的座车。</b></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往东,是纪念馆的最幽深处,一个长十余米,宽约七、八米的院子,与毛泽东文物仓库和毛泽东图书馆相通,院内有两个展厅:韶山风物耐人思和国际友人在韶山。其中陈列了中外著名人士访问韶山的照片、题词和赠送的礼品原物。&nbsp;</b></p> <p>绍山毛泽东图书馆不大,实用面积只有680平方米,也就相当于一个有钱人家的别墅面积。这里只收三类书,一是毛泽东写的书,各种选集、文集、单行本;二是毛泽东看过和评点过的书;三是写毛泽东的书,即各种研究毛泽东的书。馆的功能以收藏、陈列为主,兼有一点借阅,游人可免费参观。</p><p> 一般无论博物馆、图书馆都有自己的镇馆之宝,该馆的镇馆之宝是已知的历史上出版的第一本《毛泽东选集》。解放后正式出版“毛选”合订本是“文革”后期的事,当时是四卷合订。</p><p> 在珍品室还有这样几件藏品。一件是解放前国统区正申书局出版的小册子,封面书名为《孙中山先生论地方自治》,打开后里面却是毛泽东的文章选编。这是为了躲避国民党的检查。还有一本《六大以前》,落款是“中共中央书记处印,1942”。当时为配合整风,中央编了《六大以前》、《六大以后》、《两条路线》等几本书。因为是作为高级干部学习之用,印数很少,又赶上胡宗南进攻延安,撤离时大都销毁了,所以流传极少。这本《六大以前》现在全国仅存两本。</p><p> 馆内收藏的各种毛泽东著作版本约2000多种,1949年以前的有700种。其中还有一些珍品。如1945年7月我江南根据地在芦苇荡里用芦苇制纸印刷出版的“毛选”,有陆定一曾签名收藏的中共晋察冀中央局1947年3月编的《毛泽东选集》1—6卷,等等。最特别的是一种手抄本“毛选”。抄者大都是书法爱好者,且对毛泽东有特别的敬仰之情。一位河北沧州的退休干部用行书在宣纸上手抄了全部“毛选”4卷,每个字如小核桃之大,然后手工装裱成本48册,并在1998年12月26日那天,亲自将书送到韶山。还有一个手抄本更为奇特,也是毛笔宣纸手抄4卷本,但一色蝇头小楷,每个字与“毛选”里的铅字一样大,每一页无论页码、标点、版式、字数都与原书相同。抄完后也手工装订成一套“毛选”4卷。这简直是一件以手工而夺现代印刷机器之工的稀世艺术珍品。这些手抄本都曾有人出天价收藏,但作者只捐赠这里,分文不取。</p><p> 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也许是一种巧合,他在中南海的寓所就名菊香书屋。读书是毛泽东生活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他平时睡一张大木板床,半张床上却堆满了书。他在延安时说,假如只能再活10年,也要读9年零359天书。后来,直到去世前7小时他还在阅读,真正是伴书食,伴书眠,伴书工作,伴书而终。毛去世后从菊香书屋清出9万多册书。这些书上有他大量的批注手迹,都一起移送中央档案馆了。而那张与书共眠的大木床则被乡亲们运回了韶山,现保存在离图书馆不远的毛泽东遗物馆。毛晚年视力不好,阅读困难,他就用自己的稿费印了一批大字本的书,共119种。开始用三号、二号字印,后来视力再减退,干脆用标题字来印了。可想他当时想要读书的急迫之情和捧读之苦。毛的读书习惯是看一遍画一个圈,有的书上竟画了24个圈。他一生读过多少书,已经无法统计,从英文版的《共产党宣言》到《红楼梦》,甚至还有《安徒生童话》等,古今中外无所不包。9万册书啊,这是一个伟人为自己筑起的一座蜿蜒逶迤的知识长城。当然他最喜欢读的还是中国的史书,现馆内收有一套线装本《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复制本。</p><p> 馆藏书中最多的还是第三类,即后人研究毛泽东的书,大约有3万多种。这些书研究他的生平、思想、战例、战法、著作、讲话、家事、家谱、生活习惯等。有身边工作人员的回忆,有长期追随他的将军、书记、部长的追述,有学者的研讨,还有近年兴起的借毛的思想对经商、处世、治学的研究……毛去世已近40年,人们对他研究的热情并不稍减。这个研究经历了把他从神坛上请下来,又融入尘俗的微妙过程,真是“才下眉头,又上心头”。没有办法,历史抹不去毛泽东。毛走过了一个时代,创造了一个时代,也代表了一个时代。那个时代的人物事件,边边角角,时时处处,都折射着他的影子。在书架的长阵间浏览,你会看到许多这样的书名,《毛泽东与周恩来》、《毛泽东与蒋介石》、《毛泽东与斯大林》,还有《毛泽东与佛教》、《毛泽东与戏曲》,直到《毛泽东与南阳》、《毛泽东与城南庄》等等,从大到小,从近到远,一草一木都无不与之相关。这真是一个毛泽东时代,普天之下的每一根神经都连着这一个中枢。这时突然你会明白什么是领袖。领袖就是他的思想、意志、魅力摆在那里,你不得不随他前行,而他离开这个世界后却仍然定格在历史上。</p><p> </p>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慈悦书院是古代汉族书院建筑,原系毛氏家庙,名慈悦庵。2006年,为弘扬毛氏文化,传播红色文化,慈悦庵正式更名为慈悦书院,为韶山风景区重要观光点。著名景点有松海、古钟、开山石斧等。</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刘少奇故里位于湖南省宁乡市花明楼镇炭子冲村。是全国首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全国首批“4A”级旅游景区。这里地处“长沙──张家界”自然风光之旅,“长沙──花明楼──韶山”名人故里游这两条黄金旅游线的中枢联结点,是全国独一无二的伟人故里“金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湖南省最重要的革命纪念地和旅游观光区之一。刘少奇故里占地面积近800亩,包括刘少奇同志故居、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刘少奇铜像广场、刘少奇文物馆、花明楼、修养亭、万德鼎、刘少奇坐过的飞机等景点。</b></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铜像广场于1988年建成,占地面积8000多平方米,两边山头青松傲立、杂树生花,石级中央一条苍翠的匍地龙笔直前伸,广场视野开阔,四周山头连绵起伏,幽远深遂。少奇同志铜像威严地矗立在广场前方平台中央,高7.1米 ,座西北朝东南,面部神情似微笑,似沉思,满怀沧桑地遥望远方;拿着烟头的手自然摆放;飘逸的风衣将衬托得更加伟岸。</b></p>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故居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坐东朝西,为土砖木结构、稻草与小青瓦覆顶的农村四合院,共有大小房间20间半,建筑面积约 380平方米 。1958 年以前基本保存了原貌。1959年被公布为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修缮建筑,收集文物,进行复原陈列,并配备了专职干部。1972年保护单位被撤销,故居遭到严重破坏,陈列的文物全部散失。1980年省文物主管部门按故居原貌进行全面修复,重新布置了复原陈列,并利用故居右侧的房间,设置了辅助陈列。始建于清同治十年(1871年)。现在故居内按原状陈列,除了按原貌恢复30多间茅房和瓦房以外,还陈列了190件展品(实物178件,照片12幅)。通过这些展品,再现了19世纪末湖南农家的典型风貌和刘少奇在这里学习和活动的部分场景。故居正门悬1980年邓小平同志题写的“刘少奇同志故居”匾额,堂屋内陈列一本清朝同治十年的历书和1961年5月刘少奇、王光美在故居的合影。由堂屋向南至刘少奇二哥刘云庭的卧室,卧室内摆放着书、床、太师椅等,还挂有一张刘少奇与刘云庭、刘允斌、刘爱琴、刘允明的合照。向里行即至刘少奇的卧室,室内摆着书桌、太师椅和床等,刘少奇1961年5月回故居时曾在此住宿办公。出此卧室可至酒房,这是刘家以前储酒、卖酒的地方。由酒房向东,至刘少奇大哥刘墨卿的卧室。与刘墨卿卧室并列的是刘少奇父母的卧室,室内有床、床头柜、书桌、板柜、梳妆台等。刘少奇的父亲刘寿生1910年病故,母亲1931年病故。客厅是一间横堂屋,有香烛柜、八仙桌、条凳等。邻横堂屋的是刘少奇三哥刘作衡的卧室。刘少奇故居专设有书房,此外,还有农具室、烤火屋、牛栏屋、猪栏屋等。</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