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扶余博物馆观瞻记

丛文翔【原创作者】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扶余博物馆观瞻记</b></p><p class="ql-block"> 文 ▏丛文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阳春四月,倾心醉怀。古道,新径,绿化带显着鹅黄。绿的薄纱,安暖微寒。</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休息日的早晨,小孙女打来电话,考试全班第一,让我高兴,其实,要我奖励。决定牵手扶余博物馆,博览满族文化及历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每天上班下班,都要路过这博物馆,车窗外,这玻璃幕墙独特的建筑,总是感觉挺神秘的,找机会到这里看一看,也是对家乡对扶余之历史的热爱吧。岁月更替之中多一点微薄的记忆,也会减去些许人生的荒凉。有些给与后代的希望,是不知不觉间留下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近前,四周很干净,一片幼松,衔着绿、映着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L型的宣传画廊,引人注目。扶余老照片,很好,不虚此行,夙愿,想找找年少时的记忆。<br>想当年,引拉工程,轰轰烈烈,我亦流过汗水,那时还是一名初中学生,往事如烟,不堪回首。“这片土地历经苍桑,不变的风霜雨雪,黑白照片,承载着扶余人的智慧与汗水,奋勇和拼搏,已随岁月而去,如今重拾记忆,激情和胸怀定格于70年代。”这是画廊之刊首语。 推开古铜色大门,出示身份证,工作人员进行登记。<br><br>小孙女迫不及待地来到一出场景前,凝神观看,她完全被这里的一切深深吸引了。我们按着顺时针方向,开始观看。展馆内,有远古时期的古动物化石,有新石器时期的石斧,有战国至汉代省内少见的红衣陶壶,还有元、明、清的大量瓷器。标签下,一件件白釉瓷碗、铁花瓷盘和盖碗,提量温具,鸡腿瓷坛,个个制作精良,均为上品。很多堪称国宝的文物令人叹为观止。 灯光下,铜佛像,铜人,铜饰件,铜镜,铜瓶泛着铜锈迹绿色的光。我们驻足认真端详于新城局双龙泉村出土的八角形押印,上京隆安劝农副使印。还是头一次看见真实的骨匕,骨镞,还有六耳铁锅等各类铁器,这些收藏见证了辽金时期南北方经济文化融合的脉络。这里满满的都是辽金记忆。据解说员介绍,该馆仅存一枚辽代统和元宝钱币,属三级文物,据称全国仅有30枚左右。 祖孙望着夫余古国的大型场景,想起一段故事:夫余国,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494年的民族政权,是东北地区第一个民族政权国家。高句丽始祖东明圣王姓高, 名朱蒙, 出自夫余。昔日,夫余国王偶遇一女子,自称河伯之女。夫余王将其带回国中,幽闭于密室,后生一男孩。这位男孩 7 岁后英勇无比,因而得名朱蒙。高句丽语中“朱蒙”是善射之意。 后来,朱蒙越来越受到诸王子的猜忌,最后在母亲的支持下,率三位心腹逃往国外。在南逃途中遇到河流,欲渡无桥,此时夫余追兵又至,情急之下,朱蒙对水大喊:我是天帝之子、 河伯外孙, 现在身后追兵至, 我该如何过河?话音未落,便有鱼鳖成群而至,转眼间形成一座大桥,朱蒙等人得以过河,而鱼鳖随即散去,追兵不得渡。后来,朱蒙便率人来到纥升骨地区,创建了高句丽王国的前身,也就是卒本夫余。 一些石磨的针棒、刀斧、陶罐、铜器、玉器,无论用于劳作还是在战争中使用,无论多么粗糙抑或是华丽,均郑重陈列于玻璃之后,标签上写着名称,材质,出土地点,产生年代,用途等。<br><br><br><br>小女孩凝神观看,满族人民的传统习俗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场景化的展示:原始部落,披头散发的原始人蹲在洞里生火,有人在制作工具,有人扛着一头刚猎来的野兽等。供模拟场景的信息多么难以获得,但还是进入博物馆中固化的历史世界。 大金得胜陀颂碑模型,向游客诉说着穿越千年金戈铁马的雄浑与磅礴。随着解说员,我们来到大金得胜坨碑的场景前,瞩目观看。扶余拉林河畔大金得胜坨颂碑,为中国金代女真文纪功石刻。系金世宗完颜雍为纪念金太祖举事反辽获胜而敕建。现位于扶余市得胜镇境内,东距拉林河(古称涞流河)约7公里。辽天庆四年(公元1114年)九月,完颜阿骨打率大军横渡涞流,聚集女真各路兵马于此誓师伐辽,次年建立金国。为纪念此举,大定二十五年(公元1185年)四月,金世宗下诏建碑,同年七月建成,遂名其地曰得胜陀。此碑两面分刻汉文和女真文,互相对照,为现存字数最多的女真文碑刻,是研究金辽斗争史实及女真文字的重要实物资料。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大金德胜陀颂碑”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小女孩驻足浮雕前,凝视浮雕,问:这与转盘道中间的雕像是一个人吗?<br><br>巨幅古铜色浮雕画,表现了金太祖完颜阿骨打誓师反辽的豪迈气概,千年风霜变革,中原王朝几经易主,虽夫余国亦政权幻灭,但古国的疆土依旧水草丰美,谷物丰盛,千百年来孕育着后世子民,代代繁衍,生生不息。挥别夫余古国,岁月的脚步未曾停止。黑土地的征战杀伐依然继续,辽金战火亦在这里苦苦纠缠。饱经沧桑的大金得胜陀颂碑仿佛在讲述当年的铁马铮铮。 灯光投射到地面上,映射出“神榆古树,”四个大字。早有耳闻,只是场景效果特别醒目,小孙女要照相,回去还要写观察日记。这神榆古树,地址在扶余市版图的南端乌金屯,临近松花江。那里的历史文化在扶余也是出名的,现在附近建有一处江山度假村。历史故事还有康熙帝亲临的鳇鱼圈,林彪东北战场的前哨,天下奇观百年古榆等。尤其是那参天古榆,年轮久远,饱经沧桑。春来枝繁叶茂,葱茏翠绿;冬去枝干苍劲,尽展雄姿。冰冻雷击,风吹沙掠锤炼了它钢铁意志;寒凌数九,酷旱三伏难灭它旺盛活力。古榆热恋故土不嫌家乡贫瘠,古榆灵气袭人传奇神秘,古榆植在长天风和日丽,植在大地匀称呼吸,为这永恒的信念,不改痴心,年年为沙乡吐绿遮荫。<br><br> 展厅内有两处是关于万善石桥的,引起了我的注意,回来后我又查阅了相关资料,整理出来。万顺石桥座落在原石桥乡石桥村。清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成屯,称李豆腐坊。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由长春岭慈善会吴老常、石老洪提倡募集善资,修建万善石桥,至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竣工,万善石桥横跨贾津沟子之上。因而屯易桥名。据《扶余县志》记载:自民国元年时,因贾津沟子木桥历年倒塌,苦于修葺,遂由长春岭慈善会提倡募集善资,修筑石桥。他们动员当地一批僧人四处化缘,远致他省,募集资金达一百六十多万吊钱,故称万善。石桥建成后,当地老百姓喜之不尽,曾在桥南搭设露台演戏五日,以示庆贺。当地人民还在邻近石桥的公路两侧种植柳树,每当夏日炎炎、燥热难耐之季,成为歇息乘凉的好地方。现在,这万顺石桥已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br><br> 博物馆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工作人员将那些有科学性、历史性或者艺术价值的物品进行分类,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顺便说说这场馆的特别之处,感觉扶余博物馆内的环形特大电子屏显,广播,灯光,监控,出乎人们的想象,挺先进的,真是重金打造的呀。扶余博物馆不是收费的,休息日带上身份证,领着孩子即可走进这宽敞明亮整洁高雅的大厅,一二楼为文物展厅,导游会给您详细解说的。三楼为公立图书馆,图书科目全,借阅方便,阅览室清净,没有干扰,真正的能让你静下心来,听不到外面的喧嚣,这里太静了,真好。 博物馆里清新,自然,凝重,边走边看一个个间隔妥当、安然放置的物件,找到对应的解说再现历史辽金时代文化的精华。来到一块陨石前,对孙女说,看看,这是其他天体的石头,她一时很惊讶,眼神又有一点迷茫。 大厅里有慈云寺的场景图。扶余慈云寺位于蔡家沟镇铁道西,建于1925年,1927年竣工,开山尼僧妙严,号圆明,俗名车淑清。1921年车淑清之父车式平病故,1924年兄妹分家。车淑清迁居蔡家沟村,购地,修建土房五间。1925年落发为尼,在原住址修庙,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寮房、斋堂。解放战争期间停止了宗教活动。1955年部分尼僧回寺。文化大革命期间,寺庙遭到破坏,尼僧散去。1981年落实宗教政策后,政府拨款修缮。 说说,讲讲,看看,走走,追忆历史足迹;记录下美好时光 。像这样的展出与收藏,为市民提供艺术的欣赏,精神的享受是可贵的。这不仅是一场视野的盛筵,也是对历史的记忆,更是对民族文化的再现。这是非功利的公益事业,是一种文化的传播,对社会而言则是一份美的礼物,为大众带来审美愉悦,为社会压力下的众多疲劳身心提供一次舒缓、释放的机会。<br><br><br><br>这是一个高贵的场所。 松花江,这条黄金水道,繁荣了扶余古地;扶余,这方肥甘热土,哺育了一批批中华优秀儿女 。抗战时期的著名爱国将领萧振 灜,诞生在扶余县四马架乡,街里的三路就因此命名为“振 灜大路”。解放战争中著名战斗英雄梁士英就是在如今县城长大的。扶余也是知名作家、电影《红色娘子军》的作者梁信的故乡。钟灵毓秀的扶余,保留了丰富的辽金时期文化遗存。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金得胜陀颂碑,代表着一座城市、一个时代和一种文化符号。留住历史根脉,守住民族之魂,让扶余的文物、文化活起来。文化因融合而多彩,城市因文化而生辉。赋予扶余建设辽金文化特色之城以时代内涵,这千年古城正在续写新的篇章。(此文写于2017年04月22日)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作者简介】</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