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闲来无事,收拾杂物时,发现父亲的那只旧皮箱还躺在车库的灰尘里。深棕色的箱子极具年代感,经过岁月的打磨,现在已看不出它的本色,倒更像一只纹理粗糙的木头箱子,而正是这只其貌不扬的旧皮箱,却是我儿时珍贵无比的百宝箱。记得小时候,最喜欢钻进老家的小屋,翻腾箱子里的小物件,一大堆花花绿绿、杂七杂八的东西,不大一会儿准被我翻个底儿朝天,好在最后总能让我恢复原样而不被母亲发现,便心满意足地捧着“战利品”去和小伙伴炫耀了。</p><p class="ql-block"> 印象最深的,是那一大包用真丝手帕包裹着的各式各样的毛主席纪念章。由于天生一副刘胡兰式的侠肝义胆,在小伙伴们羡慕的眼神里,在他们一次次的怂恿下,我偷偷把“毛♥爷爷”拿去当作奖章颁发给他们,也因了这,让我在小伙伴们面前拥有十足的傲娇与自豪。现如今,这些稀罕物件也只留存在美好的记忆中了。</p><p class="ql-block"> 1951年,父亲就是拎着这只部队上发的皮箱,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参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争,留下了人生当中极其珍贵的记忆。后来又回到家乡,成为一名筑路工人,踏遍了济宁的大街小巷,将勤劳的汗水洒满了脚下的每一寸渣土,筑起了一条条横跨东西南北的公路大动脉。1978年,父亲又被调到济宁市公路段苗圃工作,成为一名园艺师,在绿色的海洋里耕耘了八年后结束了他的职业生涯。再后来,退而不休的父亲又在第二故乡北宿镇开辟了一个小苗圃,植树、育苗、养花,终日施肥浇水、修修剪剪,忙得不亦乐乎。一年年冬去春来,在父亲的精心打理下,不足四亩地的小苗圃变得郁郁葱葱。记不清里面究竟有多少种苗木,只记得春有花,夏有树,秋有果,冬有松,一年四季,生机盎然。也正是多年的劳作忙碌,让父亲的晚年生活虽辛苦却充实,七八十岁的老人依然精神矍铄,累,并快乐着。</p> <p class="ql-block"> 1997年春,父亲从江浙等地购进一大批绿化苗木种在苗圃里,其中就有几百棵银杏苗。当时正赶上香港回归,普天同庆,全国人民都在以各种方式欢迎这一伟大历史时刻的到来。默默奉献了一辈子的父亲,精心挑选了97棵银杏苗,寓意祖国百年梦圆,九七香港回归。他把精选出来的银杏苗捐献给了邹城市民政局,并委托民政局的彭峰同志将苗木栽到烈士陵园里,栽到烈士们安息的地方,以告慰烈士英魂,老人用这种特有的方式迎接香港回归。如今,历经二十多年的风吹雨打,当年的银杏苗也已长成参天大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2013年4月,积劳成疾的父亲身患鳞状上皮细胞癌,三番五次的手术让父亲力不从心,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再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打理这片银杏林了。我们兄妹四人又各有各的工作,对管理苗木都是外行。所以,父亲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有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接手这片银杏林,或者把它们移植到一个更需要的地方,让它们长成参天大树,为绿化邹城、美化家乡献一份力。遵照老人的意思,通过邹城电视台正在播出的“30年30个梦想”栏目,我和同事胡松梅、俞玉、郑斌一起拟报选题、策划方案,经台领导审批后,为父亲做了一期专题采访:《一个抗美援朝老兵和他的银杏林》,播出第二天就接到市林业局刘芳局长的电话,表示愿意帮助老人圆梦。随后,将父亲精心培育了十八年的银杏林转交给了邹城市苗圃,帮老人实观最后的心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0年30个梦想:《一个抗美援朝老兵和他的银杏林》</p> <p class="ql-block"> 2015年6月5号下午16:31,恰逢世界环境日,与病魔抗争了两年多的父亲与世长辞,享年84岁。</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父亲走后,在整理遗物时我才了解到: 父亲1951年7月参军入伍,1956年12月8日入党,1986年7月光荣退休。他这一生爱憎分明,光明磊落,对党忠诚,敬业奉献,在大是大非面前坚持原则,葆有本色。四十多年来,我一直不能理解父亲近乎冷酷的“严”,总觉得他对我们兄妹过于苛责。直到父亲离开以后,我才猛然意识到,父亲身上所具备的一种强大的、无形的力量,一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引领着我,教导着我清清白白做人,坦坦荡荡做事。</p><p class="ql-block"> 父亲没上过学,仅有的一点文化还是从部队上学到的,但在那个连吃饱穿暖都成奢望的年代,他却毅然背井离乡,举家搬迁,为的是让孩子们都能有一个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再苦再难也要让孩子们读高中、上大学。父亲用他的执念培育着我们兄妹四人,让我们的生活一路欣然,直至开成繁花如玉。</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常听老人们说,至亲的人去世以后会化作天上的星星。父亲走后,我开始喜欢默默地伫立窗前,凝视夜空,暗自猜想,繁星点点中,哪一颗是我亲爱的父亲?您在那边还好吗?五年光阴,1825个日日夜夜,恍若流水般匆匆而逝,一切的一切仿佛都还停留在五年前的那个下午。 凝视窗外,风初定,闻鹊声,却再也没有了往日的诗意情怀。岁月,在尘世的斑驳中教会了我们为命运喝采;流年,在时光的河流中让我们学会了把悲伤掩埋。 如今,您的儿女和孙辈们都在好好地生活学习工作着,82岁的老母亲还和当年一样,慈祥而唠叨,为了儿孙依然在竭尽所能地付出着,您就放心吧,如果真的有来世,我还愿做您的女儿!</p><p class="ql-block"> 又到“6·5世界环境日”,生前喜欢养花种草的您,是不是把老家蓝陵湿地北面的那个小山头,已经打造成一个姹紫嫣红的大花园?在这个初夏的清晨,拣拾一束馨香,献给我敬爱的父亲,愿您在天之灵安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