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梁锷老师!!

滔子

<p>健笔如锷意纵横 </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滔子</p><p>&nbsp;</p><p>在我所崇敬的老师中,梁锷老师不但是一位画家,还是一位美术教育家。大半辈子的教学生涯使梁老师桃李满园,而真正专注自已心仪梦萦的山水画艺术则是在他进入花甲之年,卸去了繁重的行政职务和教学工作之后。梁老师在中国山水画创作上之所以能取得长足发展并受到业内同行的交口称道,与他丰富的人生阅历,长期的美术教育实践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有着必然的联系。当然,更是他多年来安贫乐道,孜孜以求的必然结果。</p><p>山水,天地之造化,与人类相依相融,不但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空间,更是我们可亲可近的心灵家园。山水之美,是大美,是纯美,是人之审美最自然的依附,是人之情感最直接的寄托。因而在中国画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山水画浮星泛月,秀峰林立,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意义。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思维,“乐山乐水”的文人情怀,“丘壑内营”的表达理念,“笔精墨妙”的技法追寻以及“传情达意”的审美指向,在中国山水画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传承与发挥。深厚的传统文化素养和几十年的笔墨锤练,使梁老师深得传统山水画的精髓,学传统,师古人并在此基础上兼融并蓄,整合出新,从而使他的画具有强烈的精神气质和厚重的文化内涵,于浑厚苍茫中露透着清新明丽的现代气息。</p><p>梁锷老师1935年出生于豫西“山水醉人”的杜康故里汝阳县。艰苦的童年生活造就了他坚强执着的性格,家乡的青山秀水又赋予他知善爱美的天性和艺术灵气。十八岁即以优异成绩考入洛阳师范学校学习,毕业后留校工作,先后任职附小、附中美术教师。即使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中,梁锷老师也从未放弃对美术的挚爱和追求,他画教学插图、刻版画、设计绘制展览等。正是这多年的积累,练就了他扎实的美术基本功。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届入不惑之年并已经成为洛阳师专美术系教学中坚的他,却有一种时不待我之感,为此,他奔赴广州美术学院学习深造。这以后,由于教学工作需要,梁老师将自已的主要精力都投入在工艺美术的教学和研究上。八十年代中期,他专门从事唐三彩釉色和瓷版壁画的制作研发,创作的“中州揽胜”、“屈子问天”等大型唐三彩壁画既隐含秦汉篆隶的古朴严谨,又融合现代构成的装饰趣味,深得广大观众的好评和美术同行的称道。同时,他还任职洛阳师专壁画研究室主任、工艺美术教研室主任、美术系主任。繁重的教学、科研和行政工作并没有磨泯梁老师对中国画艺术的喜爱和探索,略有闲余,他即挥毫弄墨,走进自已流连忘返的山水画世界。1995年金秋的“梁锷山水画展”第一次全面而系统地向人们展示了他在山水画方面的探索和追寻。皴擦点染与泼墨泼彩相融合,墨色绚烂,宏阔淋漓。</p><p>健笔如锷,意气如虹。退休后,梁锷老师迎来了自已艺术创作的新时期。</p><p>笔墨是中国画艺术构架的基本特质。笔情墨趣,不但是一种艺术形态,更是一种审美语言。笔墨不但塑造形象,更体现画家的艺术品质。梁老师在他的山水画中,追究用笔用墨。他说,笔墨传情,笔墨达意,笔墨是中国画的灵魂。梁老用笔,中锋直写,力发千钧,笔迹宽厚朴拙,苍润大气,施以侧锋拖笔皴擦点染,缜密含蓄、雄浑华滋。墨色随景而化,灵动多变,清新散淡,委婉疏远。笔造型,墨生韵,而构图立势。看梁老师的画,山体巍峨,群峰竞秀,给人以升腾勃发之感。大处营势,小处造景,先达物之理,后追物之趣,近树远山,空灵幽深,亭台楼阁,拾阶而远,诗情梦境,尽显其中。</p><p>应之于目,会之于心,形之于笔,得之于神。梁老先生尊崇传统,更注重现实。“搜尽奇峰打草稿”,他的山水画多由自然写生再经加工整合而成。他说,自然造化,鬼斧神工,画家只有到大自然中,才能激情澎湃,有感而发,画出的画也才有生气、有生机,才可看,才耐看。他以近古稀之年参加“洛阳八老”山水画会,走遍洛阳的山川名胜,幽谷碧水,今年三月又三次走入太行,画了几十幅写生稿,梁老先生就是这样倾情山水,以名山大川为题材借以寄托自己对大自然的向往和挚爱。山林叠翠,长河堆烟,名山胜景,尽显华彩。在他的笔下,泰山的雄奇,庐山的苍翠,华山的峻逸,嵩山的浑厚甚至豫西老家土岭土坡的平实都被他演画得形貌迥异,风情尽致。</p><p>与山水相依相悦,与笔墨同歌共舞,在与自然的真诚对话中,梁老师完成了自已一次又一次的超越,早期具装饰意味色彩艳丽的画风渐次隐退了,代之而来的是更具文化内涵和中国精神的平实自然和苍润厚重。</p><p>“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梁锷老老师学侔天功,睿发自然,在结岳融川,营势造景之际,抒心中之豪气,写胸间之逸气,显天地之正气。笔情墨韵,写意达神,梁老师在画中营造的是独特的自我风姿:心中山水,梦里风景。</p><p>在中国绘画史上,有许多画家都是晚年变法,大器后成,看梁锷老师的画亦有人艺俱老,返朴归真之感,或高山流水,云烟雾褐,或小桥人家,燕舞莺飞,纵横自若,各有妙章。站在梁老师的山水画前,眼之所及,心之所动,使人不自觉地脱略尘世而与自然真诚对话,有一种亲切而又放松的感觉,那是心情的自由流放,心灵的轻松回归,心境的洗润与升华。</p><p>“对我来说,画画是过程,是方式,是心灵的定向旅行,是与自然的亲近与交流。绘画于我是生活的一种形式,更是一种心情。”听梁锷老师娓娓道来,谈艺术、说人生,是交流的愉悦更是仁者的启智。在经历了大半辈子的生活磨砺和人事沧桑之后,洗尽铅华,尽显真纯,梁老师以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来面对绘画,面对人生,这时候,绘画简单了,纯粹了,同时也本质了。</p><p>“选择山水,亲近自然,更唤起了我对自由、生命的真切感受,对人生的希望和热情。”在梁锷老师朗朗的笑声里,我看到的是一位睿智的恩师,一位童心不老的长者,一位真情未泯的艺术家。愿梁老师笔墨常变而志趣不移,艺术常新并永远快乐,寄情山水与自然共舞。</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