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font color="#010101">2016年6月21日,丙申年夏至。美丽的金陵城东郊,我拜访了一对革命伉俪——原华野4纵10师30团政治处副主任彭启前辈和他的夫人周清阿姨。</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彭启前辈1917年7月出生于湖南岳阳。在他青年时期,祖国和人民正遭受日寇铁蹄的践踏摧残。<br><br>在岳阳家乡一带活动的中国工农红军,打土豪,分粮食,宣传抗日救亡,使思想进步的彭启萌生了参加革命的理想。<br><br>1938年6月,彭启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以教师的身份做掩护,为党工作。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化作为祖国和人民解放而战的无穷动力,革命征途无论遇到什么艰难困苦,从未动摇!<br><br>1940年春,彭启投笔从戎,在安徽泾县参加新四军,征战生涯由此开启……<br><br>为祖国而战!为人民解放而战!为和平而战!<br><br>坚定的理想信念支撑,彭启前辈先后历经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为国家解放和民族独立,不怕艰难困苦,浴血奋战,屡建功勋;在各大战役里,经历了无数次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践行了他的崇高革命理想,为建立新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br><br>解放后他又先后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南京军区,南京林业大学等单位担任领导职务,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赤胆忠心,戎马倥惚,不懈奋斗,为党和人民的崇高事业以及军队建设贡献自己的一生。<br><br>在革命战争年代,他曾经荣获《渡江战役纪念章》、《三级解放勋章》等多枚勋章与纪念章;他的业绩入编《烽火十年》、《开国将士风云录》《军旅英雄志》等书。同时他的光辉成就又被“党史文献出版社”编辑的《共和国功勋人物志》一书选中。</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泾县军旗升,<br> 投笔从戎,<br> 扛着钢枪打豺狼,<br> 越过黄河,<br> 渡过长江,<br> 跨过鸭绿江,<br> 深山虎豹驱戮光,<br> 神州大地放光芒。<br><br>彭启前辈95岁书于南京的这首诗,浓缩了他为祖国和人民战斗的一生!<br></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纪念章和荣誉勋章,是征战一生的记录,也是历史记忆的留存!<br><br>纪念章虽已褪色,但革命前辈的历史记忆永不褪色!</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周清前辈,1930年出生于江苏宜兴。苦难的童年在她心中留下深深地烙印。心怀让更多的人不再过她那种悲惨生活,为更多人服务的朴素理想,1946年,16岁的周清投身革命,卫校毕业不久,被分配到华野4纵后勤部手术队,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白衣战士。<br><br>淮海战役期间,周清所在的手术队先后接治4000多位伤病员,最紧张时,她曾七天七夜连续工作,非常疲惫。有一次给伤员换药,针扎到伤员的肉里,直到伤员喊疼,周清才清醒过来,心里满是愧疚。战场上,指战员为了人民的解放连命都可以不要,自己的苦累算不了什么。<br><br></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共同的革命理想和战斗经历,从相识相知到相爱相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br><br> 1950年彭启和周清前辈的结婚照</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英姿勃发的彭启前辈与秀美端庄的周清阿姨</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这个德国望远镜是豫东战役缴获的战利品,伴随彭启前辈征战多年,见证了他为祖国,为人民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光辉人生。<br><br>今天,望远镜换了新的身份——淮海战役纪念馆的革命文物,将把彭启前辈的红色历史记忆永久流传!</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祖国永远在我心中”<br><br>大爱无言!百岁老人的世纪人生,是一部历史巨著,见证祖国的复兴历程!</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今年5月22日,在南京东郊国宾馆,儿女们为老人置办了一场简朴却又充满浓浓祝福与庄重的百岁寿宴。</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父辈的言传身教,为子女树立了最佳的人生榜样。长子彭卫兵的发言饱含着儿女们对父亲的挚爱。</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我们爱的真诚,讲的是真情,我们能够白头偕老,是我们一生的光荣。”<br><br>可敬的前辈啊!从你们身上,我读懂了信仰、担当、坚强、勇敢、奉献、牺牲,还有延续至今的——爱情!</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能与前辈相识,要感谢远在广州的李韧大哥,因他的引荐,才有幸拜访并聆听前辈的讲述,留存这段珍贵的口述历史。<br><br>相处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采访结束,却不想说再见。就让这张照片记录下我与二老在一起时的收获与感动吧!</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