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2020年春季新学期,因为疫情,课堂教学变为网上授课的新模式。东城区各校中学美术教师在疫情停课不停学期间积极探索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教学新手段,充分利用网络教学优势,结合疫情的特殊资源把美育教育落实在教学中,形成我区美术学科的“云中艺术大课堂”。优秀的美术教师们带领着学生鉴赏艺术作品,用艺术创作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消除疫情期间的烦躁情绪,陪伴同学们度过特殊而难忘的时光。我们汇集了部分优秀美术线上微课,分集进行展示,与同学们和广大教师共同分享难忘的2020春季学期的优秀教学成果。</p><p> 第五期两节展示的微课为初二课程:造型•表现领域《色彩的调和》和书法课程《隶书集字小品创作练习》。</p> <p> 本课属于初二“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与《用大自然色彩美化生活》《色彩的对比》等课形成系列,构成完整的色彩知识体系。五彩纷呈的大自然赋予人类神奇的力量,经历了疫情的特殊时期,我们更加珍惜这份绚丽多彩的美好。本课程是《色彩的调和》第二课时,通过自然中典型色彩调和景象和学生对举例分析的经典作品回顾,复习色彩调和的具体知识和应用方法,引导学生以赏析促实践。本课程以简单易行且有实效性的方法,为学生提供进行色彩调和体验的几种方案,促进学生将色彩调和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p> <p>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中指出,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实践能力,自由地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本课以此为指导思想,运用比较、举例分析等学习方式,在实践操作中使学生学会欣赏和运用色彩调和知识、掌握运用色彩抒发情感和进行表达的能力,形成基本的色彩素养和关注生活中美术现象的习惯,涵养人文精神。</p> <p> 本课程是我校书法校本课程《书法艺术漫谈》中的一课,重在隶书小品创作练习。传统书法学习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很多人中途退却往往是学与用脱节。现在的艺术教育强调与生活的关系,所以我们在开发课程的过程中就力求学用结合。我们的课程以隶书曹全碑为临本进行集字小品创作练习。两三个字的小品也不“小”,生活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名家书写的两三字的书法匾额。所以,小品贴近生活、贴近学习实际情况。</p> <p> 从技术角度讲我们强调技法为课程服务,紧紧围绕小品“人长寿”所需要的笔画、字形、构图知识,使学生一目了然。从审美角度讲也强调风格的重要性、构图的重要性,读图识图、审美判断,为小品成功作美学铺垫,也像艺术家一样思考问题。从重点难点上讲选取“寿”字就是解决集字创作中原贴没有对应字的问题,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素养。传统艺术课程的现代化、课程化任重道远,我们也在不断完善中。</p> <p>供稿/东城区中学美术教研室</p><p>审稿/赵明茹 马彧</p><p>编辑制作/毕凌云 王赤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