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六月的风是暖的,空气是温香的,悠然走在初夏的肩头,用心聆听泥土的低吟浅唱,用行立足于教学实践。6月2日—6月4日,乌海市第九中学小学高段语文组进行了为期三天的研讨课,9位教师精心准备了9节公开课,有幸邀请到海勃湾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的郝文军主任,乌海市第九中学史文斌书记、于海燕副校长、王娟主任,全体小学部语文教师积极参与,时间虽然短暂,但老师们收获满满,如切如磋,如琢如磨。</p> <p> 研讨第一天</p><p> 6月2日一早,老师们按时到达录播教室,认真聆听,做好笔记。</p><p> 上午第一节课是韩振萍老师带来的一节习作课:我的“自画像”,这节课课堂气氛轻松活跃,旨在引导学生进行准确地语言表达,抓住自己的特点,通过人物外貌、性格、爱好和特长来进行人物描写。同时,韩老师为孩子们设计人物卡片,帮助孩子提炼习作关键信息。</p> <p> 第二节课是张洁老师教授的《宝葫芦的秘密》。张老师课前精心备课,从单元导读入手把握整个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从整体出发帮助学生把握课文整体内容,教授学生理清课文脉络。通过学习,一个活泼、可爱、淘气、充满童真的主人公形象展现在大家眼前。最后一个环节,根据已有内容引导学生大胆创编故事,学生积极性较高,效果较好。</p> <p> 第三节课由李雪梅老师带来了四年级下册26课《巨人的花园》第一课时,精心准备预习任务清单,让学生有抓手的掌握基础知识。在识字部分通过词语的词意与字形进行积累。课文内容的梳理中,通过思维导图和表示时间的词语多角度进行课文内容的概括。</p> <p> 下午,郝文军主任进行了专题培训,针对前段时间的线上学习的问题,就复习课怎样上给了很多中肯的建议与策略。郝主任指出,要利用组内集体力量进行集体备课,可以按专题分工协作组织复习。从字词复习、积累背诵、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四大方面做了细致地分析,给出具体的复习方法。同时,对于学生语文表达能力的训练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语文教师在习作指导课上一定要有独特的体会,以看图写话作为表达训练的一个抓手,将其落实到实处!</p> <p> 研讨第二天</p><p> 清晨,随着欢快的校园广播,老师们开始了新的一天的学习。第一节课由杨锐芳老师带来《海的女儿》,杨老师课前精心准备预习任务清单,涉及全面,分别设置了读文、字词、整体感知、资料收集、阅读质疑等环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及时检查预习任务清单,使课前预习得到很好的落实。教授学生理清课文脉络,感知文章大意的方法,效果较好。鼓励学生拓展阅读《海的女儿》原著,继续感受童话世界的奇妙。</p> <p> 第二节课,刘黎彬老师讲授了《威尼斯小艇》。刘老师课前让学生查找资料,并且在课堂上借助已有的教学资源补充资料,让孩子为尼斯制作一张名片,在教学活动中,孩子提取有用的信息,组织自己的语言,为威尼斯制作了一张张生动活泼的名片。另外,在学习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这一段时通过分析小艇的特点及写作的方法,拓展了比喻句的知识,让孩子们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应用比喻所表达的效果。</p><p><br></p> <p> 第三节课邓清老师带来了丰子恺老先生的《手指》,课文语言风趣幽默,通过细读品析,让学生体会作者语言的幽默性和常见的修辞手法的应用,最后以小练笔的形式,让学生学以致用,写自己的某一器官,学生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发言热烈,所写的小练笔丰富多彩。</p><p><br></p> <p> 在下午的培训中,郝主任领着全体语文教师,回忆小学语文教学中两种模式,即从“积累的角度教”,从“鉴赏的角度教”。同时着力于怎样鉴赏课文,以《纸船和风筝》为例,细化到每个环节和步骤的实施。郝主任语重心长得对年轻教师提出了希望,希望年轻人多学习、多运用、多实践,可以主动认领备课任务,让所学真正融入到课堂实践,让学生能尝到甜头。</p> <p> 研讨第三天</p><p> 路漫漫其修远兮,学无止境,亦无早晚。老师们怀着对教育教学的热情,依然精神饱满地参加着最后一天的研讨。首先,由六年级贺娟老师带来了一节党员示范课,她教授了一篇小古文—《两小儿辩日》,内容设计紧扣教学目标,循序渐进。朗读方面抓住“日”字所在的句子来指导和训练孩子的能力,再分角色来体会文章基调,辩斗的激烈,再去体会文章,反复朗读后,达到积累的目的,然后复述故事,水到渠成,最后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推荐读《列子·汤问》这本书中的精彩、有趣的故事。</p> <p> 五年级年级组长康燕老师带来了《牧场之国》。康老师在教学牧场之国时,设计了复述课文的环节,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强化学生阅读文本的能力。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领着学生标出句序,然后引导学生找出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紧接着帮助学生罗列出关键词语,这样由句到段,由段到篇让学生明白复述,不是简单的机械背诵,而是要明白文章结构及作者的行文思路,提高了学生对文本的鉴赏能力,总之,复述课文的过程,不仅是课文语言内化过程,还是学生的听,读,思,记能力训练的过程,这不但是转换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方法,更是老师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提高课堂效率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p> <p> 最后一节研讨课,由五年级的张诗琪老师讲授—《杨氏之子》,张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摒弃了杨氏子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映象?表现在哪里及语言妙在哪里等问题,而是通过学生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的感受到杨氏子的风趣,机智,幽默,委婉,又让学生以课本剧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孩子再次感受到幽默语言的艺术特点。</p><p><br></p> <p> 下午,老师们如约而至,郝主任就上午两位老师讲授的小古文,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与建议。他认为,小古文一定要读到位,做到“出口成章”,张口就来。对于翻译不必过度重视,学生只要能借助注释理解实词就可以了。老师需要把时间花费在背诵和默写上。当然了,老师在课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查阅文本出处,体会作者行文风格与意图,体会语言的高明之处。同时,郝主任就五年级下册的7、8单元,做了集体备课,告诉老师们课文的关注点在哪里,甚至领着老师们逐字逐句去分析、理解,可谓精妙绝伦。老师们也听得津津有味,乐此不疲,对待文本分析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p> <p> 通过三天高强度的研讨,老师们收获颇丰,对于语文教学方面的思路更加清晰明了,同时也在不断反思教学中的不足,为自己的成长、进步埋下了收获的种子。活动既为老师们创造了一个挖掘潜能,展示风采,超越自我的机会。也为其他教师创设了观摩学习,博采众长,研讨交流的互动平台。给老师们的教学指明方向,只有砥砺奋进才能遇见更优秀的自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