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这些精灵们终于回来了。”5月25日,在元氏县槐河湿地两个沙洲上面,近两千只崖沙燕重返巢穴。在沙洲旁,两个人正在安静地观察着这些崖沙燕。在纵深120厘米的洞穴内,一只崖沙燕正在孵化小燕,另一只燕子则在外捕虫,每隔十几分钟就会返回投喂洞里的崖沙燕。看到这些精灵依然在此“安居乐业”,两人严肃的脸上露出了笑容。</p> <p>随着元氏县槐河段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数千只的崖沙燕纷纷回归在此凿壁筑巢落户。早先这里还是一处普通的河州,但在当地政府和中国绿发会崖沙燕专家组及志愿者们积极推进下,此地已经变成崖沙燕安家乐业的乐园。</p><p>近日,中国绿发会崖沙燕保护地·石家庄主任红先生再次在巡护现场看到,这面百米多长的土崖上,密密麻麻分布着几千个大小不规则的洞穴,远远望去,犹如蜂巢。灰褐色的崖沙燕时而飞进巢内,时而低空盘旋飞翔,来回穿梭,场面蔚为壮观。</p><p>看见燕子们重新在此安家,红先生感到十分欣慰。“后续也期待能与大家携手共进,保护我们周边的生态平衡,用我们的双手双脚,真实的参与到家乡的环境保护中来," 中国绿发会黑鹳保护地·平山主任高琼说。</p> <p>这处崖沙燕巢穴的恢复是当地政府和环保组织“华北环境前线”积极推进的结果,正在观察崖沙燕活动的二人便是华北环境前线发起人高琼和崖沙燕保护地主任邢世杰。自2018年在元氏县槐河流域偶然发现崖沙燕巢穴后,两年来,他们多次来到元氏县,共在该流域的沙洲上发现了4处崖沙燕巢穴。</p><p>今年3月25日,高琼和邢世杰在元氏县日常巡护时,发现槐河河道内的施工人员由于并未注意到沙洲上的孔洞是崖沙燕的巢穴,将4处崖沙燕栖息地中的两处毁坏。“每年4月中下旬崖沙燕会返回石家庄,这下它们没了巢,可能会飞到别的地方。我们想把这些精灵留在这里。”高琼说,为此,华北环境前线的志愿者四处奔走,紧急联系当地政府部门,积极沟通解决。4月上旬,元氏县通过实地勘察,确定了崖沙燕巢穴保护范围,还树立了几块非常显眼的牌子,上面写有“崖沙燕岛”几个大字,成群的崖沙燕在南方越冬后返回。目前,两个沙洲周边已经蓄水,水草开始生长,湿地正在慢慢恢复。“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5月25日,我们团队再次去走访时,发现沙洲上面的崖沙燕已在洞里进行孵化,精灵们回来了。”</p> <p>据了解,华北环境前线成立于2017年10月1日,是一支巡河护鸟的公益团队。目前,华北环境前线在全省各地均有地级市小分队进行一线巡护,全省共有1400余名志愿者,12支地级市小分队。</p><p>“我在井陉农村长大,小时候经常到村旁的冶河玩水,冶河水清澈得可以直接喝。”谈及为何投身公益环保事业,高琼回忆说,每到冬天下雪的时候,四处一片白雪皑皑,只有冶河河道内,会有绿色的水草,这种场景在北方很少见到。后来,冶河却变了颜色,成了一条纯白色的“牛奶河”。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孩子到冶河边玩,河里连水草都没有了。“我就想着必须为我们生存的家园做点什么,于是萌生了做公益环保组织的想法。”</p><p>做公益少不了吃苦。去年6月,在平山县的一次“拆网”行动中,二十多名队员从上午9时拆到了下午3时,历时7个小时,共拆了1500多米捕鸟网。“当时也是大热天,我们队员衣衫都被汗水浸透了,有的直接累得躺在了地上。”高琼告诉记者,队员们外出巡查时,野外没有条件经常以泡面充饥,如果能烧火做饭,就买点土豆、白菜做成大锅菜……苦是苦,不过,队员们真心做公益,用爱守护动物,这也是让高琼感动的地方。</p><p>“最好的保护就是原生态的保护。”在冶河湿地,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它们不远万里来到石家庄,找到这块地方繁衍生息,真的很不容易。”高琼说,在6月5日世界环境日来临之际,希望更多人加入到动物保护当中来,同时呼吁全社会多关注河流保护和湿地生态保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