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学习共同体,构建课堂新常态”——四方城寄宿制学校各学科学共体课例研讨活动进行中

美友67720871

<p>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为了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切实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构建“一个都不能少”的学习共同体,打造高效课堂,5月22日起,四方城寄宿制学校开展了各学科学共体课例研讨活动。本次活动,以课例研磨为载体,以学习共同体课堂改革的推进为目的,以反思、研讨、分享为主线,力求实现学习共同体课程改革的新突破。</p><p> 本次教研活动分为集体备课、个人展示课、集体评课三个环节。</p><p> </p><p> </p><p> </p> 凝心聚力 奋力前行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集体备课是集众人智慧,采众家之长,可以促进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能力,真正实现脑资源共享,促进教师之间取长补短。为此,我校各学科组分别开展了集体备课的研讨活动,首先由各学科主备老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分析,阐述 , 其他老师对主备教师课例进行讨论交流,针对每一个环节的设计展开讨论,大家坐在一起研究教材,探讨文本,备课过程中老师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把自己的想法、经验、困惑等都提出来,最后整合大家的教学智慧,达成共识,整合成最优的方案。 <p>  全学科组教师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积极主动参与,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在思想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火花。为下一步课堂教学做好了铺垫。 </p> 课例引领 深度观察 5月22日,语文组陈雪松老师执教《语文园地》,陈老师自始自终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激励性的语言,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用温言细语感染学生,认真倾听,反复朗读,让孩子们在品读语言的过程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关键词的描写,深刻体会人物的特点,感悟人物的光辉形象,在授课的过程中,孩子们发散思维绘制了一幅幅精美的思维导图,成为了本节课最大的亮点,在陈老师的课堂上,我们看到的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思维碰撞后闪耀的晶莹而美丽的火花。 <div>   5月28日,语文组戴思远老师执教的《刷子李》,她首先引导学生们画出描写刷子李和曹小三的句子,学生们经过组内充分的交流与讨论,仅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自主总结出本课的重点,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方法。在授课的过程中,戴老师老师时刻提醒:注意认真倾听,看你的想法和同学的是否有不一样?如果不同,请补充。“你能把前后两个句子联系起来进行对比,真是会思考、会学习的孩子!”当学生说出了侧面描写的特点时,老师点评“你们的发现太棒了,老师都没有想到!”<br></div>   戴老师这些发自内心、具体真实、有针对性的鼓励和肯定,让学生受到莫大的鼓舞,整节课学生都是愉悦的、安心的,平时不善言辞的学生都能在组内积极交流,在全班大胆发表。 <p>  6月3日, 数学组王晓洁老师执教《面积》,学生通过动手摸一摸书皮面,黑板面,体会了面积的概念,通过自主探究,动手操作理解了面积单位的意义。整堂课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体会了学习数学的乐趣。他们大胆发言,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当他们遇到问题时,马上与老师或伙伴探讨,在他们引导下解决疑惑后,他们脸上都洋溢着满意的微笑。</p> <p>  6月3日,数学组张佳琪老师执教《轴对称图形》,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中的轴对称物品运用于课堂之上,使学生快速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和概念,整堂课上教学设计由浅入深、梯度清晰,运用小组合作交流,给予了学生充分表达的时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有生活。</p> <p>  6月4日,英语组朱力敏老师执教的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A learn》,朱老师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视频,录像,单词卡片,做了充分的课前准备,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为学生们带来一节生动精彩的英语课。 与此同时,朱老师根据自己的课堂预设,创作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会听,想说,敢说,乐说,营造了较为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p> 在学习共同体的课堂上,听课的老师变身成为观察员,坐在学生身边,每位老师近距离观察了一个学生,记录了他上课过程中的学习、倾听、表达、交流状态。 <div>  </div><div> 6月4日,音乐组田帅老师执教《雪绒花》,在悠扬的吉他声中开启了音乐之旅,在欣赏了歌曲《雪绒花》优美的旋律之后,田老师开始讲解歌曲的背景、节拍、速度以及歌曲的情感,并一遍一遍教唱歌曲简谱,学生认真学唱歌曲。最后,教师对学生进行男女生分组演唱,加强对歌曲的熟练程度,学生基本能够自然、并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雪绒花》。</div><div> </div> 6月4日,张志敏老师执教《红蜻蜓》,张老师用一段欢快的节奏,带领孩子们走进了音乐课堂。紧接着对歌曲的重难点节奏、重音记号、音准进行了系统的训练,从律动到手势、到学唱整个歌曲,层层递进,张老师始终关注学生的歌唱状态,并且在出现问题时能及时的提出并且改正。最后张老师和学生们一起跟着音乐边唱边跳,使整节课的情绪达到了高潮,课堂上洋溢着一片欢声笑语。 <p>  6月5日,美术组陈雪冰老师执教《线条与草原》和贾树才老师执教的《疫情感悟》,教学流程完美,节奏紧凑,环环相扣。能抓住培养学生想像力与创新思维能力为重点,教会学生如何观察,怎样把线画准,如何构图,彩铅的加入学习,如何配色,一种颜色显然是不行的,各种角度的训练,让孩子们徜徉在自己编织的美丽色彩中。</p> <p>  6月5日,体育组于曦泽老师执教《接力跑上挑式传接棒》,首先为学生讲解上挑式传接棒动作的要领,并示范操作,随后,组织学生进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原地的传接棒练习,体会动作。学生们热情高涨、活力四射,展现了一个个运动健儿的风范。</p> <div>  6月6日宋思老师执教的《学奕》,安排各种形式的读文,自由读、结对读、小组展演读,在一遍遍读中,孩子结合注释读懂文言文内容。自然而然的明白了态度决定学习效果的道理,只有专心致志才能取得应有的成效,三心二意的人必然会失败。 </div><div> 在授课的过程中,宋思老师采取小组竞赛的方式,以分促教,以读促学,将课堂还给学生,倾力打造学习共同体,让学生发散思维,发挥头脑风暴,学生在小组内自由交流诵读展示的形式,在宋老师打造的温润课堂中,孩子们尽情的发挥自身优势,有的小组分句段朗读,有的小组边朗读、边翻译,有的小组齐读、带读,更有的小组边读边演绎,生动形象的肢体语言配合声情并茂的古诗吟诵,将《学奕》的内容表现的淋漓尽致。<b></b><i></i><u></u><sub></sub><sup></sup><strike></strike><br></div> 看到孩子们兴趣盎然,宋老师随即采用创设情景法,播放诗情画意的古琴曲,将学生带入情景中,身临其境,熟读成诵,打造古人韵味,改变了传统的平读僵局,将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所有的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都能深刻的领悟《学奕》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真正的“实现了一个都不能少的真教育“,这确是一堂精彩纷呈、诗意飞扬的课堂,我们也享受了一堂知识的精神盛宴。 互研互磨 深度交流 课程结束后,各学科组教师分别在各自办公室进行交流研讨。主要分为执教教师对设计思路及教学反思、观察员组内交流集体分享、基于年级特点的学习共同体反思、展示分享达成共识。学共体课堂的观课不再是看老师授课情况,而是以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为主,通过观察学生学习过程来反观教师的教学。 观课的老师也逐一发表了自己的感受,大家都觉得学习共同体的课堂改变了老师的想法,所谓的“优生”、“差生”有时真的是老师给学生人为设定的标签,只有真正走近学生,了解学生,才能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困难所在,才能真正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发挥自己的优势。 老师们都观察到,小组协同学习时,虽然有反应快慢、学力强弱之分,但孩子们之间确实是平等、和谐、自然地交流,他们可以相关互照、相互帮助。不需要人为设定组长,有时甚至是我们平时看起来学力很弱的孩子反而充当了小组学习的组织者。学力弱的孩子在同伴的关照和引导下,从默不作声到慢慢参与,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更让人欣喜和感动的是,议课环节,老师们不仅能看到学习共同体课堂的闪光点,也能清醒、客观地指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积极、热烈地研讨。比如:老师们提到,虽然有的组四个人都发言了,但都是各自发表,没有在倾听的基础上进行补充,思维没有深入,平时要多提醒学生互相补充、互相质疑;有的组资优生把要说的都说完了,弱势生无话可说了,是不是可以先让学力弱的同学发表,学力强的进行补充、总结或追问、质疑;孩子们热衷于发表,不善于倾听,发表大于倾听,平时要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指导倾听的策略等。 <div>  通过此次教研活动,提升了我校教师们对学习共同体的认知水平,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的实践能力,以研促教。我们相信在四方城寄宿制学校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和谐高效的课堂一定会在全体老师们的教学实践中落地生根!</div><div><br></div><div><br></div><div>编辑:杨志国</div><div>执行编辑:甄晓艳</div>

学生

老师

课堂

学习

执教

共同体

小组

孩子

教师

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