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工作机制 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 北大深圳医院133天早交班工作纪实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p>6月2日,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急诊会议室最后一次早交班工作完成。这项始于2020年1月22日的创新工作方式,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初期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国家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阶段性成果,以及疫情防控工作进入常态化,早交班工作在历时133天之后,宣布告一段落。</p><p><br></p><p>1月20日晚,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肯定的人传人。1月22日起,北大深圳医院根据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创新工作形式:由医务部牵头,防控专家组和相关科室负责人于每日实行早交班机制,汇报医院前一日的业务数据和遇到的问题,各科室及时沟通,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处理。</p> <p>上图说明:2020年1月22日,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院长陈芸(左二)带领首次早交班。</p> <p>早交班最初由院领导带领部分科室负责人于一线发热门诊查房,早交班于户外通风空地进行;后逐步扩大到新冠防控专家组所有成员和各相关科室主任都参与早交班。后期于急诊会议室进行,利于沟通和提高效率。</p><p><br></p><p>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初期,院内医护人员不顾个人安危,纷纷主动请缨驰援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和湖北。其中不乏各科室主要负责人:医务部易黎部长带队驰援湖北荆州,院感科吴清香科长支援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交班人员则由科室内部B角负责。后期随着疫情逐步缓解,驰援深圳市三院及湖北荆州医务人员经过休整后返回工作岗位,继续参与早交班工作。</p><p><br></p><p>4月13日起,由医务部负责形成每日早交班简报,记录前一日医院业务数据,各部门反应的问题,协商的解决方案,各部门落实方案时更加有据可依,至今共形成简报51份。</p> <p>院内的预检分诊、核酸采样、病区管理、尤其是住院患者家属及陪人管理方案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和政府主管部门要求经过了多次调整。早交班便于各部门之间沟通,快速在全院范围内传达各项工作动态。</p><p><br></p><p>例如4月14日早交班时,由院感科组织学习了当时发生在其他城市,影响较大的三起院内感染案例。医院各部门和总务科在第一时间梳理了管理风险点,加强了院感培训和督导管理,严防院内感染的发生。</p><p><br></p><p>4月15日赵永胜副院长指示:由医务部负责召集专家组,共同讨论梳理在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的疾病诊治、收治的流程、做法与建议,指导临床工作。经专家组研讨,快速总结防控经验,制定了《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新冠防控专家组关于进一步加强我院日常诊疗行为规范的指导意见》,下发全院,指导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临床工作。</p><p><br></p><p>4月底,根据政府主管部门要求:住院患者需持有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且检测结果为阴性后才能办理住院。规定实施后,一位病人因上消化道大出血经急诊进入抢救室,情况危急。但病人的“新冠”核酸检测结果需等待一定时间才可以出来,怎么办?当日早交班时,急诊科反映了这个情况,经专家组讨论协调,当机立断将这位病人及时收入消化内科,并按照应对“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的措施,医务人员采取二级防护,及时对病人进行救治,既保障了医疗安全又确保了病人生命安全。</p><p><br></p><p>事后,早交班由此案例梳理了疫情期间院内急危重症患者收治流程,对于急危重症患者,无需等待“新冠”核酸结果,医务人员按疑似病例采取防护,让病人可以紧急入院救治,可进行紧急手术,保障了病人生命安全。</p> <p>上图说明:2020年6月2日,北大深圳医院最后一次早交班。</p> <p>随着天气逐渐炎热,针对门诊办公室在早交班中提出的问题,预检分诊方案也不断优化。在院感科指导,且符合院感要求的情况下,总务科配合门诊办公室改善医护人员工作环境,分诊台由户外转移到门诊大厅内,增设分诊长桌。核酸采样人员在炎炎烈日下穿着防护服采样,每次完成采样工作后,全身被汗水湿透。交班时反映这个问题后,总务科迅速为采样室加装空调。此外,总务科抓紧推进空调系统改造,优化医务人员工作环境。信息科通过完善信息化工作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多部门联动,提高病人就医体验。</p><p><br></p><p>检验科参与早交班,每日与各部门及时沟通,在最初检测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优先保障发热门诊、住院患者等重要部门;同时,在院领导的指导协调下,不断突破自身检测能力,由最初的每日279例增长到最高峰时每日破千的检测量。</p><p> </p> <p>目前医院门诊、住院业务量已恢复至疫情发生前的九成,根据疫情常态化防控的需求,医院暂停全院早交班工作。</p><p><br></p><p> 北大深圳医院医务部</p>

交班

新冠

疫情

防控

医院

工作

专家组

医务部

科室

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