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跋:</p><p>任叶翻,百千浪,</p><p>在我心中起伏够……</p> <p>家乡宜城,宜居之城。</p><p>汉水悠悠,楚楚动人。</p> <p>独立宜城一二桥之间的古渡口,依稀能见往日繁忙轮渡的背影。</p><p>也仿佛能看见一个少年背包提袋,徒步十余公里在此等船的身影。</p><p>那时人船分渡,犹记得当人船木有来时,偶尔也挤进车船"偷渡",目的只有一个,能早点儿过河回家就行。</p> <p>吃着火红的大虾,想起当年的鸭扁故事来。</p><p>记得大约是在87上初中那年,班里突然转来一名学生,说是随父母修宜城汉江大桥来的,名字还真忘了,只记得是孝感人,模样长得俊俏,同住一寝室。</p><p>那时学校食堂真是如喂猪,老包菜老豆芽看了就想吐,于是从家里带些藕丁或咸菜瘦肉来下饭,或直接带猪油来拌饭,香飘满天。</p><p>记得那天小孝感同学悄然打开一个铁饭盒,小心翼翼地递给我一个神秘之物,他说是叫鸭扁,好吃得很。</p><p>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吃这玩意儿,味香但不管饱,所以以后每次吃鸭扁时大脑里总能浮现他的身影来,同时也重拾起一段少年懵懂之友情。</p> <p>信步古渡,收起思绪,此时该响起这么一首歌:</p><p>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p><p>枫叶将故事染色结局已看透,</p><p>篱笆外的古道我牵着你走过,</p><p>荒原蔓草的年头,就连分手也很沉默…</p><p><br></p> <p>位于鲤鱼桥水库边的老宜城一中,故事记忆更是多多,一箩筐也装不下。</p><p>宜城人爱吃,还是从一中食堂说起。</p><p>一中的食堂确实不错,红烧茄子之香成了一辈子的味觉记忆。只是打饭时人太挤太多,好不容易把饭票递给师傅,结果刚递饭盒时又被挤出来了。还记得我一老表z云为此提着棍子把杨立豪校长撵到操场跑了三圈,现在才明白″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一深刻而又简单的道理。</p><p>剩下的美好就是晚上打好饭后端着饭碗欣赏宜城篮球赛了,那种视觉与味觉双重满足的滋味已成为消除学习疲劳的一道爽,也成为大学痴迷于NBA的启蒙。</p><p><br></p> <p>一桥已危,二桥在建,立于一二桥古渡口之间,忽然感悟沧海桑田的家乡铁炼(土洲),石滩、土洲和土城立于山水间,依江远近排列成三点一线,土洲在中间,进退自如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家乡人独特的秉性,也滋养了一代代乐山爱水宜城人。</p><p><br></p> <p>守望一江水,独钓夕阳斜。</p><p>漫步滨江大道,夕阳照射在银色沙滩上,惬意舒畅。</p><p>突然觉得宜城依托汉江的文旅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方面还需要大手笔,马头山寨与楚皇城的修建与打造也该提上议事日程。</p><p>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p><p>位于江汉平原北部的宜城,该在小胖子农业大县的基础上,广纳百川,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融合汉水文化与红色文化,以吃文化为龙头,并行发展,大河以东还有广大的空间(麻竹高速与汉水之间)。</p><p>雅口电站蓄水后,一二桥之间也该建个金色沙滩海岸,真正有个Number 0ne.</p><p><br></p> <p>古渡野趣寻少年,</p><p>星移斗转三十寒;</p><p>谁不说俺家乡好,</p><p>豪情尽洒点滴间。</p> <p>浪尽云轻,荷花正艳;</p><p>玉本高洁,楚风正酣。</p><p>祝福家乡鱼跃龙门,雄风高展。</p><p>吃出一片天,喝出一片天,</p><p>玩出一片天,乐出一片天。</p><p>学楚王~敢为天下先。</p> <p class="ql-block">刘志强,男,1973.7出生,中国致公党党员,区政协委员,湖北省致公党书画院会员,襄阳市诗词协会会员,中学地理高级教师。现任湖北文理学院附属中学教务主任,湖北省致公党党史与党务工作专委会副主任、湖北省侨界文化交流促进会理事、襄阳市侨界文化交流促进会副会长、致公党襄阳市参政议政委会委员、致公党襄城区总支委员兼第二支部主委、襄城区侨联常委、政协委员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理事、市地理学会常务理事、襄阳教育学会地理专业委员会理事,市直地理教研组长,羊祜书协会长,诸葛亮研究会副秘书长等社会职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