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p><p><br></p><p><br></p><p><b>夏季是溺水事故高发期</b></p><p><b>溺亡事件年年发生</b></p><p><b>一次次拉响我们的安全警钟!</b></p><p><b>孩子们玩起来不知深浅</b></p><p><b>常趁大人不注意去一些不安全的地方</b></p><p><b>或做出一些危险的事</b></p><p><b>任何疏忽都可能引发严重后果</b></p><p><b>还是那句话</b></p><p><b>安全无小事,防患于未然!</b></p><p><br></p><p><b>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请家长朋友们务必履行监护人职责,把孩子的安全教育放到首位,认真做好安全教育工作,时刻绷紧安全弦,坚决防范溺水事故的发生。</b></p><p><b>下面特收集了有关防溺水安全知识和广大家长、小朋友共同分享,请查收:</b></p> <p><b>牢记防溺水“四知道”、“六不准”</b></p> <p><b> 家长或看护人,决不能将儿童单独留在浴盆或开放的水源边。家长与儿童的距离要伸手可及,不能疏忽。以下要点,家长们要牢记:</b></p><p><b> 1.不能私自下水游泳,家长时刻看护;</b></p><p><b> 2.要求孩子下水前活动身体,避免出现抽筋等现象;</b></p><p><b> 3.在水中不要喂孩子吃东西,有可能被呛住;</b></p><p><b> 4.教育孩子不在水中相互嬉闹,防止呛水窒息;</b></p><p><b> 5.教孩子学习游泳,并学习心肺复苏等技能;</b></p><p><b> 6.不到不熟悉、无安全措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b></p><p><b> 7.不熟悉水性、水下情况不明时,不要擅自下水施救。</b></p> <p><b><i> 哪些地方容易发生溺水</i></b></p><p><b> 容易发生溺水的地点:游泳池、水库、水坑、池塘、河流、溪边、海边等场所。</b></p> <p><b><i> 野外水域为什么危险</i></b></p><p><b> 野外水域的危险众所周知,但依旧有很多野外溺水事故发生!溺水悲剧,一次又一次地为我们敲响安全警钟,也提醒我们一定要加强对孩子的防溺水安全教育,让孩子认识并主动远离危险水域。</b></p> <p><br></p><p><b> <i><u>溺水后的正确施救方法</u></i></b></p><p><b> 1.迅速救上岸:充分利用现场器材,如绳、竿、木板、救生圈等救人,也可以将衣服连在一起当做绳索。下水救人时,不要从正面接近,防止被溺水者抓、抱。救人者应绕到溺水者的背后或潜入水下,从其左腋下绕过胸部,然后握其右手,以仰泳姿势将其拖向岸边,也可以在其背后拉腋窝拖带上岸。</b></p><p><b> 2.清除口腔和鼻腔内杂物;</b></p><p><b> 3.倒出呼吸道内积水;</b></p><p><b> 4.人工呼吸:对呼吸及心态微弱或心跳刚刚停止的溺水者,迅速进行人工呼吸,同时做胸外心脏按压;</b></p><p><b> 5.如果溺水者身上穿着外套,要尽早脱下,湿漉漉的外套会带走身体热能,产生低温伤害。</b></p><p><br></p><p><b> <i><u>万一溺水如何自救</u></i></b></p><p><br></p> <p><b>我们小朋友的防溺水宣传画</b></p> <p><br></p><p><b> 保障孩子健康成长和生命安全,是幼儿园、社会和家庭共同的责任,让我们携起手来,克服麻痹侥幸的心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忧患意识,重视对孩子的安全教育与监护,共同筑起一道安全防线,让我们的孩子健康快乐成长。</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