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努力,前行——深圳市李元琳名班主任工作室2020年第七次网络研讨活动(第99次报道)

深圳市李元琳名班主任工作室

<p><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儿童节的前两天,微博上的一则曝光孩子受到体罚的消息着实让大家揪心。吐血、哮喘、受贿可谓赚足了大家的眼球。没想到事情大反转!</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2020年6月2日晚上,深圳市李元琳名班主任工作室的小伙伴们齐聚微信群,围绕刚发生的舆情事件,开展了本学期第六次网络研讨活动。工作室小伙伴们从惩罚的边界、教师的职责、师德师风建设、班主任家校沟通、班主任的社会支持系统等角度各抒己见。</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最近的媒体报道似乎有割裂家长和老师的关系之嫌,所以老师们有些义愤填膺!总觉得一出事就在责怪班主任和老师们,总觉得胆战心惊。值得欣慰的是,评论区对老师有温暖的安慰,有对造谣者的讨伐,让老师们觉得暖心!</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在此和大家分享:</span><b style="color: rgb(25, 25, 25);">学生和家长虐我千百遍,我依然待他们如初恋!</b></p><p><br></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下面是事件相关新闻!</span></p> <p>香港大学 史和佳</p><p>评论第一条就是希望追究家长造谣罪。不管是什么身份,编造虚假信息对他人进行攻击,都需要追究责任。这次是家长承认了,万一不承认,继续咬死呢?一定要有专门的教育仲裁系统,必要时可以参考行车记录仪这样的日常取证措施,充分收集信息才可以做决定。决定权也不应由行政长官一手控制,可以通过专家委员会或者陪审听证方式做决定。一切都为了保护教师作为一项专业工作开展,当然师德红线依然重要,但绝不可以为了息事宁人就偏颇家长。</p> <p>福田中学 詹婷慧</p><p>这件事给我最大的感受是社会对老师的态度有很大的问题。平时大家就对教师群体负面新闻津津乐道,只有在教师节才会感念师恩,感受到教师正面形象。尊师重道氛围没有以前浓了。这让我感觉还是挺恐慌的,觉得之后的工作要更注意保护自己。之前遇到过类似的家长,让我觉得留存证据是保护好自己的重要途径。平时也要注意和家长多互动沟通,让家长知道你对工作和学生的付出,只要大多数家长是站你这边的,支持你,那些一两个搞事的家长就掀不起浪。并且以后处罚完学生一定要关注其状态,及时疏导,不要让事情变质。总之,还是得绷着弦,林子大了,什么人都有。</p> <p>梅林中学 李志鹏</p><p>当前我粗浅认为作为班主任或者老师一定要有“被告意识”,一定要做好自我保护。再有时刻提醒自己控制好情绪,也许有时情绪会影响态度,态度会影响结果。教师首先是一份工作,然后才有谈事业和情怀的可能性。比如:罚跑前最好留有学生的情况说明及告知家长情况,做到“留痕”。而且处罚学生时最好有家长或是可以证明的第三人在场,尽可能预防类似说不清楚的情况发生。也就是做能做,剩下交给命运了。</p> <p>当代班主任,要教得了书,治得了病,御得了难缠的学生和家长,还得护得了自己一家老小的周全,简直全才!</p> <p>龙岗区鹅溪小学 肖耀朋</p><p>师生相遇,皆是缘份。在一场“血衣”的传奇故事里,老师和家长之间的关系赤裸裸地暴露于阳光之下,这一直都是家校关系的焦点;而另一方面,我们博学能文的群众们不甘落后,纷纷以行动对当事老师口诛笔伐,于是,大有一场“痛打”之意。事情却反转了……归根结底,本次事件有两件事是事实:1、老师罚跑;2、家长有意借助网络炒作。但结果还是不会改变的,当事老师也处理了。在学校,出现老师的体罚确有不当之处,家长和老师至少还有一千种沟通方式,家长往往却选择了最拙劣的一种,还让所有不明真相的网友充当了群众演员。一顿“群殴”之下,当事老师体无完肤,群众散尽。近年来,侮师、伤师、弑师事件频繁发生,往往考虑的是学校或者老师的原因,但诸多事件已经说明我们的社会和家庭出现了巨大的问题,教育得了良性发展,而某些社会的舆论,家长的思想却进入恶性循环,甚至出现因女教师怀孕,家长上书其罪过的荒谬之作,无非是因为怀孕影响孩子的学业,要求提前报备……这种家长闹校,校园暴力无疑是在放纵孩子的教育,导致社会群众对学校教育的误导,造成种种的教育问题。</p><p><br></p><p>当老师不容易,当班主任更不容易,成为一位有高度的老师,是我们永远的追求。鉴于这些问题,作为主体的老师,我们自身要加强师德师傅的学习,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做到遇事沉着冷静,处事稳重不惊,理事有法可依。</p><p><br></p><p><br></p> <p>福田中学 张耕睿</p><p>周末的时候得知此事,当时的我还特别生气的对这个“没有师德”的老师做出评价,谁知后面竟出现反转,这不禁又让我陷入沉思。</p><p>1.家长夸大其词,造成不好的社会舆论,给孩子带来众多影响。或许这个孩子及家庭短期内会一直被老师、同学、或者朋友用不用眼光看待。这真的是给孩子带来好的教育吗?家庭教育一直是最好的教育,如果家长这样给孩子带来模范作用,那这个孩子的未来确实令人堪忧。</p><p>2.这个老师对一个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处以十圈的处罚,这对一个成年人来说都很难,更何况是一个小孩子?也许这个老师在气头上,更应该冷静思考,妥善处理。惩罚的目的是让孩子变得更好,而不是让孩子的身体和心灵都受到伤害。</p><p>3.这场纷争中,老师一开始忍受大家的责骂,家长再后来接受舆论的批评,更有还懵懂无知却饱受牵连的孩子。也许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更好的教育,也许家长的出发点也是对的,是为了维护孩子的权益,但最后其实大家都是输家。</p> <p>龙岗龙西小学 黄艳</p><p>对于这起“吐血”事件,我也谈谈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首先老师是以班规为由惩罚学生跑十圈,对于学生来说,这当然是过度体罚,所以老师在为了更好管理班级而制定班规的时候,要依法公正民主,因为我们老师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惩,而是为了戒。前段时间提出老师的惩戒权,并没有很明确地表示老师应该掌握的“度”在哪里,反而更让我们老师在管理学生问题上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现在的大环境,各种各样现实原因的累加与充溢,真的给我们的教育管理带来重重手铐,连教书都要跪着,还敢管?动不动来个离家出走,跳楼,伤师弑师,家长的投诉更是家常便饭!我们老师不由地再三去安慰自己:何必呐,不是自己亲生孩子,犯得着给自己找不愉快嘛!我也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因此,负责任的老师越干越累,是心累!其次,真的是家长的素质问题和家庭教育理念的畸形扭曲。而我们老师除了主动沟通多次交流沟通外,好像还真的没有其他更加可行的办法,而很多时候这样沟通的效果是无效的,真是悲哀!今天还收到一个家长的信息,说昨晚怎么劝孩子作业都不认真写,说只要对学习有用,我们老师用什么方法都可以......现在有多少家庭是把教育重担全部推给学校和老师,学生接受的根本就是“丧家式”教育。最后,真的希望社会上尊师重教的氛围浓厚点,媒体舆论对我们老师多点宽容谅解,对抹黑教师群体,造谣生事等违法行为一定要严肃处理,因为只有老师的心中有光,眼中有亮,他们来生还能无悔地站上三尺讲台,才能照亮民族的振兴之路!</p> <p>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 陈伟华</p><p>家长群体是一个复杂社会群体,各行各业都有,文化层次、认知水平及成长环境都不一样,对孩子的教育理念不同,加上现在的社会的快节奏、大压力,每个人都有一些焦虑,再加上自我,有些过激反应算正常,但造谣中伤,我觉得就是道德底线的问题,不能惯着,教师这样背锅,受委屈,学校和教育局及行政部门应该要给一个说法,还教育环境一个清静。我们一线做老师的不仅需要教育情怀,也需要通过制度来保护自己;我们也要告诫自己敬畏底线,做到节律自好,不惹事,也不用怕事。做久了班主任,谁都会遇到那么几个奇葩家长呢[调皮]</p> <p>翠园中学 滕文娟</p><p>对于这起“吐血”事件,我有两点感受,一是教师群体自身的素质还是需要不断提高,虽然在深圳教师招聘门槛越来越高,但在内地还是会有很多教师从业者属于“在外面找不到好工作就回家做个老师”的心态,所以对这个职业缺乏身份认同感,习惯于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复杂的育人问题。或是受自身受教育经历的影响。二是现在也不乏有些家长对学校,教师存在不信任的态度,喜欢通过舆论力量干涉学校工作,好像学校成了服务部门,稍不如他们的意就是各种投诉,曝光,让学校不再是一方净土,让教师也不敢“轻举妄动”,这也是家校关系处理的难点啊。</p> <p>翰林学校 戴红云</p><p>我前天看到这个新闻之后,我很庆幸没有遇到新闻里这样的家长,否则我也一定被开除了。因为上学期我就让班级一个有支气管哮喘的孩子跑了十圈2000米,因我才接手这个班,完全不知道这个孩子有这个情况,我们班是每两周统计一次分数,负分的要去“奖励”跑步,我是周五在家长QQ群里也发了要奖励跑步的孩子名单,等到下周一班会课之后再让孩子跑的,期间家长也没告诉我孩子不能跑,跑的时候我也有跟他们几个说如果不能跑的或跑时有不舒服的一定要告诉我,那孩子也没说(八年级孩子)[大哭]直到晚上家长发来信息说孩子有支气管哮喘不能剧烈运动时我才知道这事,我当时真的很担心孩子会因为这一跑出大问题。我虽然不知情但肯定是要负主要责任的。</p><p>那孩子跑完步的当晚有点不舒服没吃饭就睡了,好在第二天有正常来上学,他妈妈说已经有一年没复发了,他孩子没跟我说的原因可能也是想看看自己是否已经完全康复,能不能跑完这样的距离,因为当时正逢校运会报名,那孩子刚开始还报名跑步了。但第五天的时候孩子去复查时还是在医院观察了两天,好在没什么大问题。虽然我不能确定他的这两天医院观察是否跟我让他跑步有必然的联系,但至少也是诱因。我当时每天有跟家长及时了解孩子情况。我能感受到家长对孩子的担心但家长连责怪我的话一句没有说,我真的为这件事感到很内疚,其实当班级孩子出现问题时,班主任心里也是非常不好受,相聚在一个班级成为师生都是莫大的缘分,谁也不希望孩子出现什么情况。</p><p>新闻中这样的家长应该也是极少数的,作为老师,首先要处理好跟家长的关系,家校沟通非常重要,大部分家长也都是明白人,分得清老师是不是真的为他孩子好。遇到有个别异样的家长时老师在教育学生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能不罚学生就不要罚学生,教育孩子除了罚也许还有更合适的方式。老师千万不能一时冲动控制不了情绪而丢了自己的饭碗。</p> <p>绿洲小学 侯丽娟</p><p>最近也一直在关注这个事件,感谢李老师提出的这个思路:如果自己是涉事老师,在事情发生后会怎么处理?这也是最近学校经常提到的一个词:危机干预意识。诚然,这起事件中,老师的惩罚行为有不妥之处,家长的行为更为疯狂,但是受害最深的却是孩子。如大家所说,这个事件中,没有获益者。既然管理是为了教育,那作为涉事老师,在事情发生后,我觉得首先要做的,就是剖析自己惩罚学生的初衷,承认自己行为的不合理之处,尤其是对被惩罚的孩子,表达自己的关心,减轻自己的不合理惩罚对她造成的影响;同时积极寻求帮助:家人,领导,业界同仁,班级家委等支持者,在事态进一步扩大前一起努力想办法,避免家长出现过激行为。最后,积极反思,从这起事件中吸取教训,不把情绪带到工作中。当然,这个思路只适合应对正常思维的家长,遇到事件中这种疯狂的家长,也许这个思路是无效的。所以这也给我一个启示:老师要摸清家长的底细,在教育孩子前,把保护好自己放在第一位。毕竟教书不易,且教且珍惜。</p> <p>上步小学 郑麦慧</p><p>“吐血”事件发酵了几天,刚开始看到新闻时心里不免有担心,舆论一边倒地批判老师甚至教师群体。因为大家觉得一个真正有底线、爱孩子的母亲,是不会拿孩子的身体健康做文章。这让我开始深思自己对于学生犯错误时的处罚手段是否过激。所幸,我是一个比较温和的老师,从教至今,最严厉的“惩罚”不过是“大声谈谈心”。</p><p>直至后来,事件戏剧性地反转,心里更加五味杂陈了。什么时候家长和老师站到了这样的对立面,甚至想方设饭去“陷害”老师。中小学教育屡屡触动大家的神经,一系列发酵的新闻让家长与老师的关系变得异常微妙。</p><p>这让我想到我刚参加工作时,因为让全班同学统一买本子这样的小事件,一位家长却发出“老师,需要请你去教育局喝茶吗?”的言论。寒心的背后也带来了不少思索,现在工作中我也更加懂得保护自己。爱孩子,当然也要智慧地与家长相处。</p>

家长

老师

孩子

教育

教师

班主任

学生

事件

自己

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