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老家延吉。</div>退休后,深圳延吉两头跑,两头都叫回——回延吉、回深圳,因为两头都是家。深圳有窝有崽,是家,延吉也有窝,更有滋润、陪伴我长大的这一廓天地,一方山水,是故乡,是魂牵梦绕的老家。年纪越大,小时候的生活场景就越频繁的被记起。六十年前,这座城市只有八万人口,在东街汉族居民区的一座门牌号为进学街34组1户的房子就是我的家。门后的扁担水筲,门口的栅栏,栅栏外的阳沟,道口的井边、远一点的河沿儿,夜晚捉迷藏的旮旯胡同,路灯下闹哄哄的飞虫和没头没脑乱撞的地蝲蛄(蝼蛄),仿佛都是这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 出生的老房子早就没有了,这是在现在住的地方,从里往外看,南偏西45度。 正向,南偏西5度,远处地平线上的山叫帽儿山。 这是从外往里看,也是南向,右侧红色的楼里边有一个房间的钥匙在我的口袋里,里边有锅碗瓢盆米面油盐,老伴在睡懒觉,是我在这儿的家。 我打算过了五一就回延吉的,可老伴总是能找出这事那事的把行程往后拖,好和她女儿多腻歪几天。当然,疫情是个大问题,但我早打听好了,扫过这个二维码再截个图就行了,一路畅行,到家也不用隔离。 终于,5月24号半夜回到延吉。<div>这是25号早晨拍的,很兴奋,虽睡得很晚,但第二天还是早早醒了,去水上市场。</div> 阳光明媚,流水潺潺,绿柳依依,很享受的一段河边小路。 疫情关系,百货类摊位被禁止,只允许主副食之类在一个封闭的架空层里售卖,面积约有正常时期的五分之一大,在门口测过体温就进去,心情竟有点急切的感觉。 慢慢溜达,东瞅西看,挺热闹,我喜欢的东西都有。 虽是内地,海产品并不少,都是朝鲜进来的。 朝鲜族大酱,是重要的调味品。 天下闻名的朝鲜族咸菜,泡菜,凉拌菜。 辣白菜。 这个厉害了!这就是传统的、正宗的、朝鲜族辣白菜,这个是要在菜窖里储藏发酵一个月以上的,价格比普通泡菜贵一倍都不止。延吉市有一家柳京饭店,是朝鲜独资的,他家最有名的就是窖藏辣白菜,是定期从平壤请过来的博导级专家专门过来腌制的,逢年过节供不应求。 蓝莓,普通的20一斤,应该比深圳便宜很多。 好韭菜,红根,头刀,想起韭菜盒子,口水流一地。 红根。 叶尖尖的是头刀,平的不是。我踌躇半天还是放弃了,因为更大的诱惑在前边。 就是这个——山野菜,想早早回来的原因之一。 买了刺嫩芽、大叶芹、老山芹、柳蒿芽、马蹄叶。 照片的这个叫山葱,不认识这个野菜,问一句吧,没想卖菜的丫头是个极豪迈的 ,嘴说“山葱,可有味了”随手掐一节股就塞到我嘴里,还真有股怪味,像葱,没来得及想是不是干净,居然就吃了。懵懵懂懂的被买了一堆,还好,没忘了问清楚怎么做,怎么吃。 也真是奇了怪了,满市场就这一缸窖藏泡菜,可走到哪都能闻到这泡菜的特殊香味,忍不住又走回去买了一棵。 回家切好后放冷藏,结果一开冰箱,这味道立即就满屋都是了。好吃,好闻,就是太霸道了,满屋这味儿毕竟有点不正经,特别是有人来串门的话,有点难为情。 左上图白根是老山芹,红根是大叶芹,这两样都有人说好吃,而且都是用来包饺子。我决定都尝尝,是挺好吃,但貌似没有他们说的那么香,个人口味吧。 这个更厉害,我的创造,我认为是天下第一!柳蒿芽、酱肉、......、馅玉米面蒸饺,省略的是要保密的成分,还没想好要不要搞个店,创出个“北京烤鸭”那样的老字号出来。 其实回延吉最重要的就是满足一下从小养成的美食方面的特殊爱好。这是没办法的事,朝鲜族冷面全国都有,但哪里也做不出延边冷面的味道。我熟悉,我喜欢,所以我就认为只有这里才是正宗。 石锅拌饭,朝鲜族特色之一,这家叫米村的店在长春吃过一次主打石锅拌饭,不错,所以必须尝尝正宗的。发这东西是想说这里东西真的很便宜。 <h3 style="text-align: left">表哥来,带来了自己采的生长在长白山脚下的野菜,功勋劳大大的 ,必须请他吃点好的,他说有个烤猪蹄好吃,于是就来吃,果然不错,这个评价不含水分,这几天一直惦记着找谁再去吃一顿呢。也很便宜,半只,店内吃5.9元,打包带走13元。老伴很不解,问我“为什么带走要多收钱呢?”我假装没听见,懒得回答这么弱智的问题。</h3> 门帘上的字是“内有凶猛厨师,顾客慎入”觉得挺有趣。 这招牌也透着调皮,拿来凑趣。 还有这个,我家后楼新开的超市,因这横幅,我进去看了,果然是个胖姐,不到40岁的样子,风韵犹存,长得也很喜庆,但是觉得不是善茬,没敢拍照,怕惹事上身。 6.1儿童节,我和老伴去公园看热闹。1000步左右,和去早市一个方向,更近一些。 <h1>6.1儿童节是延边地区仅次于3.8妇女节、春节,老人节的大日子,单位都要放假的,有孩子没孩子的都要找风景优美的的地方野餐,餐后一定要载歌载舞热闹一番,也是朝鲜族一大特色。至于3.8节能排第一应该感到意外吧,这也是延边的一大特色,一进三月,延吉大小饭店就火起来了,“迎三八、过三八、送三八”要闹哄半个多月呢 ,理解了吧。</h1> 溜达一圈,和印象中的场面差别很大,有点失望,应该是疫情关系,远没想象的热闹。 这是七家在一起。老伴难得多嘴了一回,问了句“咋一个老爷们也没有啊”,回答是“不要他们”听口气,真好像都是单亲家庭。 菜也不咋丰盛,餐后肯定也不会有唱歌跳舞的场面了,因为没有男人,没有烈酒。 从公园出来,原计划是在小区一楼的饭馆吃冷面,但路过这里时看里边人很多,之前曾慕名在这吃过一次,觉得一般,但多次听人说起,想想这里确实一直挺火,不免就怀疑起自己,正所谓“心有灵犀”老伴立即看出我的心思,挽起我的胳膊就进去了。对了,这是家烧烤店,名叫“河坝烧烤串城”,在北京上海广州海南都有分店,但是深圳好像没有。 ***的服务员,干的是送往迎来的面子活,干粗活的使唤丫头都是中国人,而且汉族多。一些大酒店财大气粗,使唤丫头也是***美女,漂亮,气质好,席间还可以表演,歌普遍唱的很好。 疫情原因,回来没见亲戚朋友,飞机火车的,一路情况谁也说不准,是以防万一的想法。 又不能总窝家里,就决定往外走走。这是第一站,正北边的清茶馆。带着小飞机,三块电池全飞了。 用地图测量一下,正好十公里。 在饿死很多人的60年代初,妈妈和邻居婶婶大娘在秋天的时候,到收割完的黄豆地里捡黄豆粒,运气好的时候一天能捡一两斤,一斤黄豆再加8分钱,可换5块大豆腐,可以大大的改善生活。我妈变着法的哄我少玩点,多捡点豆粒儿。她让我看她因为大骨节病变得短粗的手指说,我手远不如我儿子的手灵巧,好用,你要是好好帮妈捡,能比妈捡的多,就不白走这么远了。那时就走到了离这儿不远的地方。<div>想起这些,想起我那辛苦了一辈子的老妈,心里酸酸的,正是数不清的这些事让我和这片土地有了血脉相连的感情。<br><br></div> 去了北边再去东边,东边重重叠叠山峦统称东山,具体还有城子山,浴池山等。 东边最高的山是磨盘山,就是照片这个。小时没去过别的地方,心里边东山就是喜马拉雅,磨盘山就是珠穆朗玛。 没打算上去,放小飞机代劳。 环绕一圈,还是没找到磨盘的感觉。 想想应该是角度的问题,就从延吉城里的反向看过来,这下对了。有一点像磨盘了。 遇到采山菜的,说到山根只有几百米,老伴动了上去的念头,还说“你不上就在下边等着,我自己上”我只好跟着了。 难度不大。 山顶都是树,老伴走了一圈傻傻的问“不是应该有一块平地吗”? 如果有,就是我站着的这块儿了。 山顶往西看。 正南。 东山之东。 窗口夜景,老伴拍的,最近她对拍照格外着迷。 读书时在参考消息上看到一篇外国人写的文章,说好女人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一、漂亮,二、永远让你有新鲜感,三、有点性欲狂,我在梳理对家乡情感的时候,不怎么就想起来这个,应该有些内在联系吧? 我家朝向是南偏东一点,可这张照片是早晨在后窗往东北方向拍的——日出! 这张是日落,后窗西北方向。我真搞不懂了,这日出日落的,不是应该在东南和西南吗?<div>很多时候还真就是这样,家里的事,身边的事,甚至自己的事都搞不懂。我现在就坚持一点——吃爱吃的东西,做爱做的事,这些呢,无疑是在老家机会更多点。</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