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 五月,草长莺飞,春光明媚。赤峰市读书会为推动“书香赤峰”建设,形成浓郁的读书学习氛围,启动了“每月一书”的读书活动。贾平凹先生的《万物有灵》和五月明媚的阳光就这样撞入我们的心底。那些灵动,深情,富有禅意的文字引领我们走进一个美妙的世界。在静谧的禅意里,追寻生命和自然的默契。</h5> <h5> 最是书香能致远——读书其实是一种信仰。<br> 读书可以增添人的秀气,熏陶一个人的涵养和品味。每个爱读书的人都是心灵的贵族,书里的知识洗去了骨子里的庸俗,变得气质高雅。一个淡妆或素颜的人,气质里散发的强大磁场,会久久地吸引人们。世界上只有灵魂的吸引,最具永恒的魅力。<br> 卢瑞彬老师独具慧眼,挑选了这样一本精致的好书,让我们在静美的体验到一种通透感——万物生灭,生老病死,都能得到瞬间的彻悟。</h5> <h5> 贾平凹把自己在西安的住所命名为“静虚村”,这种“静虚”不是消极遁世,而是追求一种成熟的美,有清静拙扑之意,也是贾平凹宁静淡泊、心无杂念的态度。在静虚村,“屋舍仄仄斜斜,也不规矩,像一个公园,又比公园来得自然,只是没花,被高高低低绿树、庄稼包围。在城里,高楼大厦看得多了,也便腻了,陡然到了这里,便活泼泼地觉得新鲜。先是那树,差不多没了独立形象,枝叶交错,像一层浓重的绿云被无数的树桩撑着。走近去,绿里才见村子,又尽被一道土墙围了。”光看这描写就已经让人心向往之,难怪“常有友人来家吃茶,一来就要住下,一住下就要发一通议论,或者说这里是一首古老的民歌,或者说这里是一口出了鲜水的枯井,或者说这里是一件出土的文物,如宋代的青瓷,质朴、浑拙、典雅。”</h5> <h5> 在意境的营造上,禅宗韵味体现的更为突出——白云、明月、风竹、冬花、空山、潭水,这些意象与静虚二字相结合,体现了贾平凹的创作心境,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认识。“当年眼羨城里楼房,如今想来,大可不必了。那么高的楼,人住进去,如鸟悬窠,上不着天,下不踏地,可怜怜掬得一抔黄土,插几株花草,自以为风光宜人了。殊不知农夫有农夫得天独厚之处。我不是农夫,却也有一庭土院,闲时开垦耕耘,种些白菜青葱。菜收获了,鲜者自吃,败者喂鸡,鸡有来杭、花豹、翻毛、疙瘩,每日里收蛋三个五个。夜里看书,常常有蝴蝶从窗缝钻入,大如小女手掌,五彩斑斓。一家人喜爱不已,又都不愿伤生,捉出去放了。”物我两忘,追求澄澈,这是一种把生活经营到极致的一种体现——生活节奏再慢一些,心再放平一些,那种在忙碌生存中产生的闲暇之气,就存在于被置换了的逍遥和自由之中。</h5><h5> 现代城市生活将人的日常生活范围变得更加狭窄,思想也随之变得干枯。而快捷的阅读方式、良莠不齐的海量信息,只能够满足信息“知道”的需求,却无法达到“深阅读”的境地,久而久之,必然会引发整个社会的急功近利与肤浅浮躁。这对于一个有着数千年诗礼相传、崇文重道的民族来说,今天面临的读书价值的严重缺失,读书生活遭遇的种种尴尬,委实令人担忧不安。<br> 文化不体现在一个国家高楼大厦的多寡,也不体现在一个国家的基本建设,但一定关乎一个民族的魂魄和整体素质。当一个国家的成员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常态时,当一个国家的民众洋溢着清新的书卷气时,这个国家的民众才会拥有一个温馨宁静的内心世界,才会自觉对抗外部世界的喧哗与浮躁,才会历久弥新,才会焕发出朝气蓬勃的活力,才会激发出不可遏抑的创造活力。</h5> <h5> 因此,读书是我们必须要进行的一项重点工程。赤峰读书会的发起人卢瑞彬老师,怀着一片赤诚的文化情怀,为读书人提供优质高效的读书平台。在她的带领下,读书人坚持着自己的信仰,坚持“好读书,读好书”的原则,积极响应——刘黎明,吴国丽,赵会凯,王海,卢瑞彬等积极购书,热烈讨论,读书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蓬勃景象。<br> 所以,读书是一种高贵而美丽的信仰,是我们的心灵从此岸到彼岸泅渡的方舟。我们在书中照见自己,明晰世间,是我们修炼的必由之路。</h5> <h5> 当然,读书是不拘泥于方法的。世界图书馆界曾经有一个梦想:让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都有书看。图书馆走不完的路,微信在接力。假以时日,随时随地点开手机微信,孔子对弟子的教诲,鲁迅先生在铁屋中的呐喊,高尔基笔下的海燕……将一一呈现,让我们游弋文字的隧道,或感悟沉思,或热泪簌簌……<br> 愿我们坚持读书,坚持修炼,坚持读书人的气节,时时刻刻汲取书中的养分,培养刚直的风骨,高贵的品格。<br> 最是书香能致远,愿读书会“每月一读”越办越精彩,愿更多读书人加入到读书会,共同提升文化素质修养,一起传承诗礼相和的文明血脉。</h5><div><br></div><div><br></div><h5> <b>(撰稿人:王颖莉)</b></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