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师风采—卫生队大院里的故事《九》

jack

<p><br></p><p><b style="font-size: 22px;">写给《卫生队大院里的故事》寄语</b></p><p><b style="font-size: 22px;">大院的故事已经写到了《九》,这些都是平凡人叙述当兵时候的平凡事受到战友们的欢迎,因为这都是我们亲身经历的生活,没有什么高大尚,没有闪光的语言,也没有华丽词藻,就是叙述自己的经历,都是真实的事情。我喜欢这段话:人,往往在贪欲中失去幸福;在忙碌中失去健康;在怀疑中失去信任;在计较中失去友情。人不争,一身轻松;事不比,一路畅通;心不求,一生平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没必要去复制别人的生活。有的人表面风光,暗地里却不知流了多少眼泪;有的人看似生活窘迫,实际上却过得潇洒快活。幸福没有标准答案,快乐也不止一条道路;收回羨慕别人的目光,反观自己的内心。自己喜欢的日子,就是最好的日子;自己喜欢的活法,就是最好的活法。愿我们的战友们动动笔把自己当年的经历写出来,让我们晚年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b></p> <p><br></p><p><b style="font-size: 22px;">回忆战友罗文根</b></p><p><b style="font-size: 22px;">前几年听绍兴的战友说罗文根因病去世了,让我感到震惊,罗文根身体挺好的,又是儿女双全家庭幸福,应该是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怎么就走了呢?他的音容笑貌时时都在我的脑海里浮现,我把当年那些回忆都写出来也是对战友最好的纪念了。罗文根是1969年绍兴兵,是一个农家子弟,从小就是勤劳善良,养成了忠厚老实做事认真的习惯,入伍后分配在卫生队当炊事员,任劳任怨,保证了卫生队官兵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小罗的烹调方式就是做大锅菜,每天早上很早就起床熬小米粥,炒咸菜豆皮,热馒头。中午晚上都是保证二菜一汤,这在当时的环境下是最好的菜谱。卫生队当时有全团最好的手推磨,这得益于军需股熊助理,他是全军有名的豆腐助理,曾经创过一斤黄豆出六斤豆腐的记录,在他的指导下小谢小罗动手制作了做豆腐的全套工具,制作出外观厚实里面白嫩的豆腐,为增加官兵的营养改善伙食做出了贡献。由于做豆皮费时费力,所以都是用黄豆与豆皮专业户交易。怀安城豆皮是老怀安三件宝之一,通过换豆皮小罗还听说了豆皮交易的趣闻,原来当地的嫖资就是以二张豆皮来交换的,这成了我们开玩笑的密语。画地图的趣事,当时卫生队都是男兵,正值青春期,晨起支帐篷梦遗都属于正常现象,大家都是笑而不语,小罗则是喜欢说出来,昨晚梦见好事又跑马了,早上洗床单晾出来干了都是地图,跟我们说千万不能用热水洗,只能用凉水搓才能洗掉,要不然床单全是地图让人尴尬不已,你别说让小罗提醒大家都注意了,床单干净多了。大个子娶媳妇。卫生队对面有个人家有二个儿子,老大身高马大,有195厘米,远近闻名,县球队曾专门叫他试训,但因为动作不协调学不会打球而弃用,只有回家务农,我经常看到他拿着铁锨如同拿了个小棍一样,小罗跟他很熟经常跟他聊天,有一次小罗悄悄的跟我说,你知道大个子为什么娶不上媳妇吗?是因为女方怀疑他的那个东西太大了,所以没人敢跟他,大个子跟小罗解释,我的跟正常人一样不大啊,惹得我哈哈大笑。</b></p><p><b style="font-size: 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怀安城四大美女,这是小罗告诉我的,住在我们附近的有修表师傅的二女儿,还有怀安城中学赵老师的女儿,另外二个是城东关的离着我们远,经小罗一说我就比较注意,这二个女孩确实很漂亮,别看是吃土豆长大的,皮肤很好白里透红,浓眉大眼身材也好,后来我与赵老师的女儿有过交往,她是张家口人,跟着父母来到怀安城当知青,后来因为上学调防就没有消息了。小罗当时是我们对外了解各种趣闻轶事的传声筒,为那时枯燥生活增加了很多乐趣,正是这些小人物的故事才是当年的一段有趣的回忆,我一直怀念着小罗,那些曾经的生活留在记忆里永不褪色,愿罗文根战友天国幸福。</b></p> <p><br></p><p><b style="font-size: 22px;">救护车司机李阿四</b></p><p><b style="font-size: 22px;">阿四是69年绍兴兵,第一次见面是在二连,当时新兵入伍后先到了连队,老班长黄双鼎是个上海兵,他悄悄的跟我说,你是机关兵过几天就要去机关报到,大约十天后卫生队刘队长坐救护车来到二连跟我谈话后就上了救护车,司机就是李阿四,当时的印象是高高个的个子,瘦削的身材,单眼皮一口浓重的绍兴话,很干练帅气,到了卫生队与阿四朝夕相处,感到阿四这个人很淳朴善良,执行命令很坚决从不犹豫,怀安的冬天零下二十多度,到了夜间更是寒风凛冽,那个救护车是苏式嘎斯69底盘,冬天出车回来都把水箱水放掉,要发动时再加入热水手摇启动,连队的病号常常都是半夜才报告,我们都叫熄灯热,因此半夜出车是常事,阿四都是先提一壶热水加入水箱启动后等着我们上车,有时候一晚上要下连好几次很辛苦的,每周要去251医院会诊,都是一早起来就走,回来就是吃完饭了,晚上连队有病人又要出车,阿四是卫生队最忙的人,可从来没有任何怨言。我记得在72年部队打靶归来,我们刚回到卫生队就接到了指挥所紧急电话,7连指挥仪牵引车拖指挥仪进入阵地时固定失控,指挥仪压了一个战士,我们立即出动,阿四备好车很快到了7连阵地,经过检查这个战士被车压过,已经有内出血休克症状,刘队长马上决定送251医院抢救,阿四驾驶救护车飞快的赶路,60多公里的路平时3个多小时才能到达,为了争分夺秒抢救伤员阿四跑了一个多小时就到了,到了医院马上开腹探查是肝破裂肾破裂,经过手术抢救挽救了战友的生命。我们卫生队集体就是由这些平凡而伟大的官兵组合起来完成一个又一个战备任务。几年的服役时间到了,阿四获得了各种嘉奖,复员回到了家乡绍兴。当时是回家务农,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变化到了公社农机站工作,也就是说开大型农业机械,因为农机站开过汽车的技术人员很少,阿四在部队时是个技术过硬司机所以又成了农机站的高手。随着改革开放又开始开汽车,后来又转到自己搞个体汽车运输,收入颇丰日子过的很不错,前几年才退休,在家休息,阿四有个幸福和睦的家庭,儿子是初中教师,儿媳妇是市里的新闻记者,子孙满堂,我去绍兴见到的阿四还是显得那么年轻,自信满满,让我很高兴,这不就是我们一生追求的生活吗,祝我的老战友李阿四青春永驻健康长寿。</b></p> <p><b style="font-size: 22px;">阿四的近照</b></p> <p><br></p><p><b style="font-size: 22px;">四人照片中李阿四,李徳法,何树新,戴炳水。</b></p> <p><br></p><p><b style="font-size: 22px;">菜地</b></p><p><b style="font-size: 22px;">部队驻防怀安城时卫生队在技术处修理所有一块菜地,大约有8分地,这块菜地与修理所合用一个机井,菜地一圈有土夯的围墙,入口处是修理所的车间,据说前身是个学校,再往前说就是一个屯兵遗址,这个大院的菜地土质很好,加之安装了抽水机,所以菜地旱涝保收,保证了我们的食堂常年有青菜。青菜种植的种类都是上士小谢安排,萝卜,油菜,菠菜,西红柿,豆角,水萝卜,芹菜,南瓜,土豆,芥菜疙瘩,到了秋季最后就种上包菜,天津绿,霜降立冬后就运到在汽车二连附近城墙根挖的地窖里冬季吃。我们这个菜地为我们卫生队的食堂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基本营养保障。我们平时对菜地的管理就是由卫生班的卫生员来管理,清晨起床常常是江西南康籍的代定远把搜集的人尿挑到菜地,牛立平负责开动机井送水,(要选择修理所不用的时间)这样把尿液稀释后浇到菜地里,由于管理到位我们的菜地始终是绿油油的让人羡慕。挖井,由于机井比较浅水量不足,常常是开一会就要停下等水渗出后才能再次抽水,我们决定在菜地边缘出挖一个水井,说干就干,立了一个三脚架安上辘轳头就开始了,我们几个卫生员初生牛犊不怕虎,拨开了浅表土层就是粘土层再往下就是沙砾层,在学校学到到知识都用上了,只用了半天就挖了有4米深,开始感觉挖出的沙土只是湿漉漉的没见水出来,正要准备再挖的时候突然井壁破了个小洞,水开始往外流,水越来越多也很旺,我们挖到泉眼上了,挖井成功了,大家都无比的喜悦,我们的菜地有了可持续供水的源泉了,本来西边菜地是缺水地只能种点胡萝卜,有水就成了水浇地可以种时令菜了。别小看卫生队这块菜地不光是种菜吃菜,还为我们培养了种菜的人才,为以后调防到包头东河7公里继续种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b></p> <p><b style="font-size: 22px;">@董公约 卫生队的系列文章勾起了太多的青春的回忆!记得有事没事就到怀安城修表店去转转,为的就是看修表师傅的女儿,现在想起了是有一股明星气质,可惜一句话也没说过[呲牙]阿四在团部开大客,我们叫“大巴士”。很爱搞怪的一哥们[握手]真怀念那时候!李宏伟</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