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美客之广东的特色文化之——, 茶市和茶点(上)

若水

<p>美食美客之——</p><p> 广东的茶市和茶点(上)</p> <p>  来广东学习和工作有一段时间了,每天看得、聊得、谈得、吃得几乎都是美食,这几乎成了我工作的一部分。“食在广东”这句话如今算是彻底见识了。广东的吃,包罗万象、五花八门,通常广东人的一天都是从早茶开始的。广东人把饮茶称为“叹茶”(即享受之意)</p><p>而喝早茶的习惯,据说有4、5百年的历史:不论是行动迟缓的耄耋老人,还是三岁的孩子,不论男女,几乎人人都喜欢喝早茶。当然这和改革开放没有一点关系。</p><p><br></p> <p>从早开始忙碌</p> <p>周末一位难求</p> <p>传说中的灌汤包</p> <p>晶莹剔透的肠粉</p> <p>每天七点开始,客人就陆续进来了,第一批到来的客人基本属清一色的晨练完毕的老者,每天他们都会雷打不动地来渔村喝茶,属于铁粉级的吃客。常常一座就是几个小时,有时早茶连中饭一起吃了再回家。晚来的人常常要排队等位。这不仅是他们的习惯,更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p><p>六月算是进入了夏天,广东的气候潮湿闷热,但这丝毫挡不住人们喝茶的雅兴,每天看着这些客人,进进出出,多多少少给了我一份安全感。</p> <p>风靡三十年的凤爪</p> <p>艺术品一般的美点</p> <p>魅女与美食、美颜</p> <p>微您泡茶一丝不苟</p> <p>金沙燕窝</p> <p>我的贵人和老师们</p> <p>广东的茶点丰富多彩,通常上规模的店都能达到上百种。肠粉和叉烧包是广东人点击最高的两款茶点,被誉为“一盅两件”的两件(盅为茶盅);肠粉通常是米粉制成的外皮,包裹着猪肉或虾仁,看上去晶莹剔透,蘸上一点生抽送到嘴里满满的爽滑。</p><p>叉烧包肉洁白如雪,微微地开着口,像似叉烧在呼吸一般;面皮超出想象的柔软,用手轻轻的按压,立刻返弹回来。轻轻地咬上一口,肉质甜糯,面皮因肉汁的沉浸变更加油润、香糯。</p> <p>金腿酥饼</p> <p>水晶虾饺</p> <p>摄影,我们是认真的</p> <p>游龙戏凤</p> <p>十面埋伏、十万雄兵</p> <p>到底是吃要紧还是拍要紧</p> <p>酒店员工的待遇通常是超出一般人想象的。部长、主任这些基层管理人员是可以轮流在餐厅用早茶的。(中餐和晚餐管理人员也是和客人一样在餐厅用餐)这是老细关爱大家的体现,当然这和老细早年从底层员工做起,在香港的酒店打拼,一直做到“打工皇帝”的经历有关。至今大家只是叫他“新哥”。</p> <p>水晶之恋</p> <p>另一种围城</p> <p>吃到忘词</p> <p>都是高手</p> <p>脆皮杏汁球</p> <p>经理和店长、厨房档口的大佬们通常一边喝早茶一边谈论工作,气氛相当融洽。我当然每天都可以在餐厅喝茶用餐,只是觉得太过奢侈,毕竟享福就是了福;吃苦就是了苦,就算是这样,美食还是阻挡不了我原本就薄弱的意志。</p> <p>翘首盼美食</p> <p>聚焦再聚焦</p> <p>美点中的劳斯莱斯</p> <p>老细宁愿不吃也要拍</p> <p>罗兰卡布奶冻</p> <p>初夏时节,窗外常常是滴滴答答地下着雨,这是岭南地区特有的一种浪漫或风情,这样的早上叫上一碗鱼腩粥配上两个颜值味道俱佳的鸡爪或豉汁蒸排骨,各种疲惫烦恼忧伤都统统消失了。</p><p>尽管血糖一直偏高,可也管不了那么多了,过了这村也不一定有这个店了,常常一转身就是一辈子了。</p> <p>堪比“皮包水”的扬州蟹黄包</p> <p>雪花牛肉蛋挞</p> <p>唯妙唯俏的核桃包</p> <p>亲密无间的红与白</p> <p>变得是人,不变的是糍饭糕</p> <p>据说上海有位疫情期间冒出的专家,告诫人们:不要喝粥,说是没有营养不能增加抵抗力,广东人好像一点都不买这位专家的账。照样“派头十足、顿顿喝粥”我想那是估计他没到广东来好好享受一下粥的滋味,一般的店,粥通常有二十多个品种供应,像香煎鱼骨粥、生滚肉球粥、瑶柱银杏粥、烧猪骨粥等我是闻所未闻。江南人知道的皮蛋瘦肉粥、香菜鱼片粥等在广东根本还排不上号。在江南或北方粥和稀饭是一回事,但是广东的粥比没到过广东的人想象的要好上几十倍,在广东粥和稀饭是有本质的区别的。吃上一碗猪杂粥、生滚粥或肉丸粥常常会让人“乐不思蜀”……</p><p>&nbsp;</p><p>——摘自《若水年华》</p> <p>热气腾腾</p> <p>冰皮香芒抹茶卷</p> <p>燕麦包</p> <p>翩翩起舞</p> <p>SWAN LAKE</p> <p>雨中的渔村外景妩媚诱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