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马家窑文化是由仰韶文化向西发展的一个延续,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彩陶艺术风格。最早由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以以地质勘探的名义得政府许可后进入西部,发掘发现了各时期文化遗迹,1921年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首先发现仰韶文化彩陶,以发现地名而命名仰韶文化,后陆续向西进入甘肃临洮发现了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在青海省民和县马场垣村发现了马厂类型,安特生在不断发现各个时期彩陶有整理归类,最后带走了近万件彩陶,现陈列于瑞典远东古物博物馆。</p> <p>马家窑文化属于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主要分布于黄河上游甘肃,青海,宁夏一带,早期新石器时代距今6000年晚期至青铜时代早期铜石并用时期3500多年,马家窑文化经历长达两千年的发展延续,形成了各个具有不同时期特色的彩陶文化。</p> <p>马家窑文化是西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最具代表的文化,她距今约4000到6500年,主要分布在甘肃和青海。最早由瑞典人安特生于1923年发现。马家文化以其精美绝伦的彩陶艺术著称于世!是世界各国考古学家公认的的全世界最精美,艺术造诣最高的彩陶文化!马家窑文化分为:石岭下类型,马家窑类型,边家林类型,半山类型,马厂类型。她以现代人都难以想象的绚丽纹饰,展现着中华民族先祖文化源头的历史密码与谜底。</p> <p>马家窑文化大致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马家窑类型,中期半山类型和晚期马厂三大类型。继马厂类型之后还有齐家文化,辛店文化,卡约文化,四坝文化和寺洼文化,后期均归属于青铜时代早期。</p> <p>在马家窑文化类型分类中每个时期都有一个承上启下的发展演变过程,每个类型在发展过程中又细分为早中晚相互传承衔接,比如马家窑类型早期就是继仰韶文化晚期后的石岭下类型,还有中期和晚期,马家窑类型晚期和半山类型过渡相链接,这个时期称为过渡期,也就是半山类型早期边家岭类型,接下来半山类型中期和晚期再过渡至马厂类型以此类推不断繁衍发展。仰韶文化至马家窑文化再到青铜时代早期是一个完整而漫长的文化发展史,没有断代一脉相承。</p> <p>从5500年前马家窑文化至3600年前辛店文化,跨度一千多年,在这长达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先民们随着生活条件不断发展,跨进了不同的文化时期,形成了一个个文化类型,也创造了一件件构图精美、纹饰繁缛、造型各异的精美艺术品,让新石器时代形成了我国早期文明巅峰。</p> <p>走在遗址附近山野,随处可见的瓦片,随手捡起一两片橙黄色的瓦片从上面清晰可见的彩绘纹饰可以推断出其文化类型,让人感到惋惜,更让人联想到当时先民们制作彩陶是的情景。。。。。</p> <p>马家窑文化彩陶上面绘画的纹饰以外还有一种较为少见纹饰符号,在很多陶器底部或下腹部都会出现各式各样符号,或许代表制作工匠代号,或者族徽,随着越来越多的彩陶符号的反复出现,仅仅600多件彩陶上就标记有各式各样不同形状多达140多种的符号,同墓葬内就有三四种之多,所以不可能是族徽或工匠代号,这些符号在甘青两地同时期彩陶上面反反复复出现,而且重复使用,这件是我国继甲骨文等早期文字之前的文字雏形,符号文字,马家窑文化时期将中国文字出现至少推前了1000多年。</p> <p>从青海省东部河湟谷地到西部的柴达木盆地都有新石器和旧石器古文化遗址的分布。在这么广的遗存中属于新石器时代的就有我们的马家窑类型、边家岭类型、半山类型和马厂类型。一直到彩陶衰落期后的铜石并用时期的齐家文化、 卡约文化 、辛店文化。在这些文化类型时期制陶工艺彩陶绘画艺术都是特别出类拔萃!特别是马家窑、边家岭、半山、马厂类型的彩陶,其造型多样,构图精美,陶质细腻,风格及其独特,在我国彩陶艺术方面是极为突出的!</p> <p>马家窑文化彩陶制作颜料一般都采用矿物质颜料,红彩采用分化后的氧化铁,黑彩是赭石,白彩是方解石或石膏,白彩的出现在这个马家窑文化只有马家窑类型出现过,石膏和方解石不容易附着在陶器表面,容易脱落,很多白彩在陶器烧制出窑后以彩绘的形式绘画在陶器表面,也有部分绘画后烧制。</p> <p>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5000年前的先民们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捏造出了一件件精美的彩陶,能够激发我们的想象,让我们探询联想到远古先民们当时生活的场景。</p> <p>马家窑类型距今约5000多年,上限达到6500年左右 早期马家窑类型时期延续了仰韶文化纹饰和器型特点、纹饰主要以水波纹、漩涡纹、鱼纹、鸟纹、网格纹为主,早期先民们以水而居、离不开水、对水的崇拜形成了图腾纹饰,先民们用绘画的手法把对水的各种形态表现在每一件陶器上面、纹饰时而平静时而汹涌澎湃形成了现在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把水的各种状态表现的淋漓尽致……</p> <p>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分为 早期马家窑类型、中期半山类型和晚期马厂类型;每个类型都分为早中晚三期、马家窑类型早期石岭下类型和仰韶文化晚期庙底沟类型衔接,晚期和半山类型早期边家岭类型链接;半山类型晚期和马厂类型早期链接。每个类型之间都有早晚时期过度类型,相互继承延续。</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马家窑类型</i></p> <p>马家窑类型分为早 、中、晚三期 早期和仰韶文化末期庙底沟类型的石岭下类型相连接 ,末期和半山类型早期边家岭类型相连接,纹饰和器型的演变过程明显。</p> <p>马家窑类型彩陶主要器型有:壶、罐、瓶、钵、盆、豆、缸等,胎质大多以细泥橙黄胎质为主,制胎主要是采用泥条盘筑法,后用骨器或石器修整 再反复打磨,陶器表面打磨及其光滑,烧制火候也比较高所以胎质也相对坚硬,其器型比较规矩匀称优美!彩质主要以黑色彩为主,色彩单纯明了、也会有白彩加以点缀个衬托。马家窑类型时期先民们对水的崇拜,把水的各种体现形式生动的以绘画的艺术形式体现在彩陶表明。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件件精美的马家窑类型彩陶!马家窑类型彩陶绘画用笔特别流畅 多以柔美的弧线来往翻回、多以漩涡纹、弦纹、水波纹、网纹、圆圈纹为主。图案绘画严谨、布局协调,绘画比较生动和强烈的动感!也是彩陶的一个巅峰时期。</p> <p>马家窑类型白彩:白色是仰韶文化中期和庙底沟类型彩陶中出现的白彩和白色陶衣,到了马家窑类型时期白彩增多。因为马家窑类型时期没用出现红彩。 所以主色调主要以黑色为主。黑色和白色两种鲜明对比的色彩共同出现在一件陶器上更显的色彩鲜明夺目,象征着豪华和富贵。</p> <p>所以说马家窑类型主要纹饰是水纹和旋纹为主。彩质以黑彩和少量白彩加以装饰点缀。白加黑色泽更加有对比性。更加分明。</p> <p>马家窑类型彩陶纹饰主要以水波纹旋纹为主。充分说明马家窑时期先民们对水的崇拜、也有一种畏惧。当人人类生存离不开水、所以先民们依水而居。当水灾来临时有恐惧水 给大家带来了灾难。所以把水的各种形式以绘画的形式在陶器上表达了出来。也就说明马家窑类型时期是水的崇拜。</p> <p>半山类型早期边家岭类型</p> <p>半山类型</p> <p>马家窑文化中期:半山类型彩陶.距今4650年至4350年左右,分为早、中、晚三期其中半山类型晚期彩陶就是马厂类型早期过渡期的彩陶。</p> <p>边家岭类型 边家岭类型和半山类型比马家窑类型年代稍晚,边家岭类型继承了马家窑类型的器型和纹饰 早期和马家窑类型相似 锯齿纹的出现在纹饰演变和马家窑类型的最大区别,主要以漩涡纹、水波纹、折线纹、网纹、方格纹、葫芦纹为主。葫芦纹是边家岭主要纹饰 属于早期,漩涡纹是半山类型最具有代表性纹饰。色彩也慢慢出现了红彩。器型主要变化就是腹部逐渐变大、器型饱满。所以黑红彩带有锯齿是半山类型的一大特点。</p> <p>马厂类型</p> <p class="ql-block">马厂类型 其实马厂类型是半山类型的一个延续和发展。马厂类型早期的彩陶还保留着很多半山的风格,但是到了中、晚期纹饰变的简练、粗旷、质朴。马厂类型时期制陶业十分发达,器型和纹饰更加繁多。主要纹饰以四大圈为主。由半山类型漩涡纹演变成独立的四大圈纹饰。蛙纹、波折纹、菱形纹、回纹、万字纹、十字纹、贝纹、水纹、网纹、三角纹等。最具有代表性纹饰为 蛙纹和四大圈纹。绘画主构图主题为大地万物。这一时期也是由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演变的一个重要时期。</p> <p>马家窑文化彩陶晚期:马厂类型彩陶.距今4350至4000年左右。也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和半山类型过渡,黑红彩绘画并且具有半山类型纹饰和色彩特征,纹饰大多以四大圈纹为主,器型较为饱满,中期多为单一色彩黑彩绘制,最具有代表性纹饰就是蛙纹,器型逐步演变偏向于橄榄型,颈部逐步变高,一直到马厂类型晚期器物表面尤其是器物上半部分施有一层红色陶衣,再绘制纹饰,大多数陶器表面精细抛光打磨。</p>